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下数学期末复习

初二下数学期末复习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复习【复习内容】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 旋转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复习建议】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好复习计划,根据学生特点、实际情况开展复习;2. 对每章的概念、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同时加强整个学期知识的关联,使学生查漏补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3. 带着学生一起总结解题方法,从审题、观察、识图,到易错点的归纳,再到解题技巧,达到夯实基础、掌握基本方法的目的;在综合题中渗透综合分析法,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渗透方程与函数、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5. 在综合练习讲评时,教学生一些考试策略和做题心理指导,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具体内容】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一、二次根式概念、有意义的条件1、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a 0); (2)2= (0)a ≥;= ; (4)若0≥>b a .例1.x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1)12-x x ; (2)2+x -x 23-; (3)x --11+x ; (4)2||12--x x .例2.比较大小:(1)3;(2)34;(3)-6. 例3.(1)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1______a -=.(2)若23x <<,的值为 . (3)若-3≤x ≤2时, 试化简│x -. 二、二次根式的运算)0,0______(≥≥=⋅b a b a ;)0,0_____(>≥=b a ba ;加减法步骤:①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_______________;②______同类二次根式. 例4. 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yx -1(B)ba (C)42+x(D)b a 25例5. 计算:(1 (2)3241182182-+(3) (4))272(43)32(21--+ (5)0(π1)1+- (6)1+ (7)6813222124--+-(8 (9)2)1812(-; (10)533103÷(11)3222351345⨯÷ (12)1920)625()625(+- (13))4323(4819-÷- (142(2(7+ (15)ax x a x 45+- (16)a b b a ab b 31)23(235÷-⋅ (17) 4832714122+-(18))93()24(3ab ab a b a a b a b+-+ 例6. 已知:a =2, b =2, 试求a bb a -的值.例7.先化简, 再求值:(64, 其中x =, y =27.*例8.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1)44-x (2)3322+-x x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 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200ax bx c a ++=≠.例1. (1)当m = 时,关于x 的方程m x m xm m 4)3()2(2=+--是一元二次方程.(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2=-++-a x x a 有一个根为0,则=a . (3)已知a 方程04322=-+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a a 322+的值等于 . 小结: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不为0.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基本思想:降次,即将“二次”转化为“一次”来达到求解目的. 基本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例2.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2410x x -+=; (2)22520x x -+=; (3)(1)x x x -=;(4)()()7343x x x -=-; (5)()226952x x x -+=-; (6)()()3622x x +-=-.(7)1)5(2)5(2--=-x x ; (8)222(3)2(3)80x x x x +-+-= 注意:要关注如何选择方法,小结选择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练习:解下列方程:(1)2315x x x -=- (2)()272169x -= (3)()23248x -=32(4)2430x x --= (5)2640x x -+= (6)2670x x ++=(7)2560x x +-= (8)22730x x -+= (9)2104x --=(10)23640x x --= (11)2540x -+= (12)20x x +=(13)()()220x x x -+-= (14)()32142x x x +=+ (1520-=(16)()()224520x x ---= (17)()()21210x x ---= (18)22630x x ++=(19)()328t t -= (20)()()1315x x ++= (21)()339x x x -=- (22)()21250x x -+-= (23)()()22122130x x ----=(24)06)3()3(222=-+-+x x x x (25)22300x -=(26)24530x x --= *(27)2330x x ---=; *(28)222232x xx x -+=-.例3. 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1)()()()213201m x m x m -+--=≠; (2)2243210x ax a a -++-=;(3)22220x ax a b -+-=; (4)0)2(2=--++a x a x a x ;(5)2(3)3=0mx m x +-- ()0m ≠; (6)()()2223340x m x m m -+++-=; (7)()0065622≠=-+m mx x m (8) 222()()(1).x a b x a b -=-≠(9))0(031120222≠=-+m n mnx x m (10) x a x a x x a )1()1()1(2222-=--+-.建议:(1)通法:利用公式法计算;学有余力的尝试利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 (2)可以去掉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条件,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 用判别式判定方程根的情况: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b 2-4ac .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 2-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上述结论,反过来也成立.2.常见的问题类型:(1)利用判别式,不解方程,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应用判别式,证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由根的判别式确定方程中字母的取值范围;(4)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若方程给出时未指明是二次方程,后面也未指明方程有两个根,则一定要对方程进行分类讨论,如果二次项系数为0,方程有可能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二次项系数不为0,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可能会有两个实数根或无实数根;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整数解的综合. 例4.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22310x x -+=; (2)2570x x -+=; (3)2102x +=;()24210x kx k ++-=. 例5.已知关于x 的方程()2110m x x --+=,(1)当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时,求m 的值; (2)当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求m 的取值范围; (3)此方程有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例6. (1)关于x 的方程()2340x m x m --+-=,求证:无论m 取实数值,此方程都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a -1)x 2+2(a +1)x +a +5=0有两个实数根,求正整数a 的值.(3)已知方程x 2+2x -m +1=0没有实根,求证:方程x 2+mx =1-2m 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例7.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2220mx m x m -+++=. (1) 求证:无论m 取何值,原方程恒有实数根; (2) 若方程有两个异号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例8.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15(22=+++-m m x m x .(1) 求证:无论m 取何值时,原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 原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一个大于3,一个小于8,求m 的取值范围. 四、整数根问题例9.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2)220mx m x m -+++= (1)求证:无论m 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恒有实数根.(2)若关于x 的方程2(32)220m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根,且m 为整数,求m 的值.例10. 设m 为整数,且440m <<,方程222(23)41480x m x m m --+-+=有两个整数根,求m 的值及方程的根. 练习:1、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0(0)mx m x m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求正整数m 的值. 2、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的取值范围;(2)若为正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求的值. 五、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数字问题;(2)几何面积问题;(动点问题)(3)增长率问题(下降率):用公式b x a n=+)1((尤其要注意看清题目中说的是第n 年,还是前n 年)(4)其它实际问题:利润问题等(都要注意检验解的实际意义,若不符合实际意义,则舍去) 例10.三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和为251,求这三个数.例11. 在场地的北面有一堵50米的旧墙,现想用100米长的篱笆材料围成一矩形仓库.要求面积为600平方米,问应如何设计矩形的长与宽才能符合要求呢?例12.某工厂一月份产量是5万元,三月份的产值是11.25万元,求二、三月份的月平均增长率.例13. 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现在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用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的售价降低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商场若要平均每天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例14.如图,Rt △ACB 中,∠C =90°,AC =8m ,BC =6m .P 、Q 分别在AC 、BC 边上,同时由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C 、BC 方向向点C 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秒,几秒后△PCQ 的面积为Rt △ACB 面积的一半? 例15. 如图.△ABC 中AB =6cm ,BC =4cm ,∠B =60°,动点P 、Q 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沿AB 、BC 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2cm/s 和1cm/s .当点P 到达点B 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当t 为何值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一、知识要点:1. 定义:形如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3. k 的几何意义二、典型例题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y =x 8; (2)y =841+x ; (3)y =18--x ; (4)xy =23; (5)y =821++x . 2. (1)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并且当x =2时,y =-1,则当y =21时x 的值是_________.(2) 若2-y 与3-x 成反比例,当2=x 时,1-=y ,则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3) 已知y = y 1 +y 2,而y 1与x +1成反比例,y 2与成正比例,并且x =1时,y =2;x =0时,y =2,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 3. 已知反比例函数1y x =图象过点P (m ,n ),则化简11m n m n ⎛⎫⎛⎫-+ ⎪⎪⎝⎭⎝⎭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2m 2 B .2n 2 C .n 2-m 2 D .m 2-n 24. 在函数y =x 2-的图象上有三点(-1,y 1),(41-,y 2),(21,y 3),则函数值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5. 函数a ax y -=与ay =在同一条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y x 26. 作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4x =时,求y 的值; (2)当2y =-时,求x 的值;(3)当14x <≤时,求y 的取值范围; (4)当2y >时,求x 的取值范围; (5)当1x >-时,求y 的取值范围. 7.(1)直线2y x =与双曲线8y x=有一个交点是2,4(),则它们的另一个交点是 . (2)函数y =x2和y =-x +4的图象的交点在第_________象限. 拓展思考:(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有几个交点? 0或2个 (2)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直线与双曲线可能有几个公共点? 0个(相离);1个(相切或相交);2个(相交一支或两支) (3)如何求交点坐标.8. ①如图,A ,C 分别是反比例函数y =x1图象上两点. 若Rt △AOB 与Rt △COD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与S 2的大小关系是( )A.S 1>S 2B.S 1=S 2;C.S 1<S 2D.不能确定 ②如图,A,B 是函数y =x1的图像上关于原点O 对称的任意两点,AC 平行于y 轴,BC 平行于x 轴,设三角形ABC 面积为S ,则( )A.S =1B.1<S <2 C .S =2D .S >2第①题 第②题 第③题 ③如图,A,B 是函数y =x1的图像上关于原点O 对称的任意两点,AP 平行于y 轴,交x 轴于点P ,BH 平行于y 轴,交x 轴于点H ,证明四边形AHBP 面积为定值.OA B Cxyy =x ④如图,P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第二象限内的一点,且矩形PEOF 的面积为3,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 ⑤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 =x k 1和y =xk2(k 1<k 2)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直线AB ∥x 轴,并分别交两条曲线于A 、B 两点, 若S △AOB =2,则k 2﹣k 1的值是( )A .1 B. 2 C. 4D.8第④题 第⑤题 第9题9. 如图所示,已知菱形OABC ,点C 在x 轴上,直线y=x 经过点A ,菱形OABC 的面积是2.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 ,则此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 122121. . . .A y B y C y D y x ++====10. 已知(4,),(2,4)A n B --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my x=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C 的坐标和△AOB 的面积; (3)求方程0mkx b x+-=的解(直接写结果); (4)求不等式0mkx b x+-<的解(直接写结果). 11. 已知y 1是正比例函数,y 2是反比例函数,并且当自变量取1时,y 1=y 2;当自变量取2时,y 1-y 2=9,求y 1和y 2的解析式.12.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某物体承受的压强P (Pa)是它的受力面积S (2m )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1)求p 与S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S =0.52m 时物体承受的压强p ; (3)求当P =2500Pa 时物体的受力面积S .13. 某商场出售一批进价为2元的贺卡,在市场营销中发现此商品的日销售单价x (元)与日销售量y (个)之间有如下关系:x (元)3456 …(m 2)pS O0.10.20.30.41000200030004000(Pa )A(0.25,1000)y (个) 20 15 12 10 …(1)猜想并确定在赢利的条件下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设经营此贺卡的销售利润为W 元,试求出W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物价局规定此贺卡的销售价最高不能超过10元,请你求出当销售单价x 定为多少时,才能使获利最大? 提高练习:1. 如图,直线y =k 1x +b 与双曲线y=交于A 、B 两点,其横坐标 分别为1和5,则不等式k 1x <+b 的解集是 .2. 如图,已知双曲线ky x=,经过点D (6,1),点C 是双曲线 第三象限上的动点,过C 作CA ⊥x 轴,过D 作DB ⊥y 轴,垂足 分别为A 、B ,连接AB 、BC . (1)求k 的值;(2)若△BC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 的解析式; (3)判断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 如图所示,已知11(,)2A y ,2(2,)B y 为反比例函数1y x=图像上的两点,动点(,0)P x 在x 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 ;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和达到最小时,点P 的坐标是 .第3题 第5题4. 如图,A 、B 是双曲线 y = kx (k >0) 上的点, A 、B 横坐标分别是a 、2a ,线段AB 的延长线交x 轴于点C ,若S △AOC =6.则k= .5. 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 kx 的第一象限的那一支上,AB 垂直于x 轴于B ,点C 在x 轴正半轴上,且OC =2AB ,点E 在线段AC 上,且AE =3EC ,点D 为OB 的中点,若△ADE 的面积为3,则k 的值为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一、数据的代表 1.平均数2k x2k x5oyxBA1yxOB CA(1) 求1x 、2x 、…、n x 的算术平均数,x = .※如果这n 个数都比较大,并且又都在同一个数a 附近波动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计算: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求nx x x x n ''''21+++=Λ,则x = .(2) 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是1w 、2w 、…、n w ,则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求法: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 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 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注意: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可能并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 (2)众数定义:在一组数据中 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求法:先数出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再找到频数最高的数据(可能不止一个). 二、数据的波动方差定义:设有n 个数据1x 、2x 、…、n x ,它们的平均数为x , 即用2S =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 . 【习题】 一.选择题1.已知一组数据1,2,4,3,x 的众数是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B .2.5C .3D .42.如图是根据某班40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 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 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 .16,10.5 B .8,9C .16,8.5D .8,8.53.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暑期在家的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20名学生某一天的阅读小时数,具体情况统计如下:阅读时间(小时) 2 2.5 3 3.5 4 学生人数(名)12863则关于这20名学生阅读小时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3 C.平均数是3 D.方差是0.344.年龄(单位:岁)13 14 15 16频数(单位:名) 5 15 x 10-x对于不同的x,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平均数、中位数B.平均数、方差C.众数、中位数D.众数、方差5.如果给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同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则()A.平均数、方差都不变B.平均数、方差都改变C.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D.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6.班级参加人数中位数方差平均数甲55 149 191 135乙55 151 110 135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平均水平相同;(2)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优秀人数多(每分钟输入汉字 150个位优秀);(3)甲班成绩的稳定性比乙班高上面三个结论中,正确的有()A.(1)(2)(3);B.(1)(2);C.(1)(3);D.(2)(3)二.填空题7.一组数据2,x,4,3,3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在学校的歌咏比赛中,10名选手的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10名选手成绩的众数是.9.有甲、乙两段高度相等的山坡,分别修建了阶数相同的两段台阶.甲段台阶各级台阶高度的方差s甲2=4.6,乙段台阶各级台阶高度的方差s乙2=2.2,当每级台阶高度接近时走起来比较舒适,则甲、乙两段台阶走起来更舒适的是(填“甲”或“乙”).10.某同学进行社会调查,随机抽查了某个地区的20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并绘制了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给出的信息回答:(1)填写完成下表:年收入(万元)0.6 0.9 1.0 1.1 1.2 1.3 1.4 9.7 家庭户数这20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______万元;(2) 样本中的中位数是______万元,众数是______万元;(3) 在平均数、中位数两数中,______更能反映这个地区家庭的年收入水平.11.已知一个样本的方差])205()205()205[(121222212-++-+-=x x x nS Λ, 则此样本的平均数是 ,样本容量是 . 三.解答题12.某公司共25名员工,下表是他们月收入的资料. 月收入/元 45000 18000 10000 5500 4800 3400 3000 2200 人数 1 1 1 3 6 1 11 1 (1)该公司员工月收入的中位数是 元,众数是 元.(2)根据上表,可以算得该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6276元.你认为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的哪一个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较为合适?说明理由.13.某校举办了一次成语知识竞赛,满分10分,学生得分均为整数,成绩达到6分及6分以上为合格,达到9分或10分为优秀,这次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分布的折线统计图和成绩统计分析表如图所示.(1)求出下列成绩统计分析表中a ,b 的值:组别 平均分 中位数 方差 合格率 优秀率 甲组 6.8 a 3.76 90% 30% 乙组 b 7.5 1.96 80% 20%(2)小英同学说:“这次竞赛我得了7分,在我们小组中排名属中游略偏上!”观察上面表格判断,小英是甲、乙哪个组的学生;(3)甲组同学说他们组的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乙组,所以他们组的成绩好于乙组.但乙组同学不同意甲组同学的说法,认为他们组的成绩要好于甲组.请你写出两条支持乙组同学观点的理由.14.某工厂甲、乙两个部门各有员工400人,为了解这两个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 收集数据从甲、乙两个部门各随机抽取20名员工,进行了生产技能测试,测试成绩(百分制)如下: 甲 78 86 74 81 75 76 87 70 75 90 75 79 81 70 74 80 86 69 83 77 乙 93 73 88 81 72 81 94 83 77 83 80 81 70 81 73 78 82 80 70 40 整理、描述数据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40≤x ≤49 50≤x ≤59 60≤x ≤69 70≤x ≤79 80≤x ≤89 90≤x ≤100 甲 0 0 1 11 7 1 乙(说明:成绩80分及以上为生产技能优秀,70﹣﹣79分为生产技能良好,60﹣﹣69分为生产技能合格,60分以下为生产技能不合格)分析数据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部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甲78.3 77.5 75乙78 80.5 81得出结论:a.估计乙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b.可以推断出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理由为.(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15.YC市首批一次性投放公共自行车700辆供市民租用出行,由于投入数量不够,导致出现需要租用却未租到车的现象,现将随机抽取的某五天在同一时段的调查数据汇成如下表格.时间第一天7:00﹣8:00第二天7:00﹣8:00第三天7:00﹣8:00第四天7:00﹣8:00第五天7:00﹣8:00需要租用自行车却未租到车的人数(人)1500 1200 1300 1300 1200 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格中的五个数据(人数)的中位数是多少?(2)由随机抽样估计,平均每天在7:00﹣8:00需要租用公共自行车的人数是多少?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一、知识点1.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ABC中,∠____=____°∴.(2)勾股定理的常见证明方法(勾股拼图)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ABC中,,∴∠____=____°(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①有_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