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418003、418004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先修课程本课程第一学期开设总学时 102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实验 10 学时学分数 3一、课程简介“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

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

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章节内容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备注第一学期共30 实验课时结合讲授或课外开放安排,主要为演示实验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6 0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8 0第三章感觉8 2 实验必修第四章知觉8 4 实验必修第二学期共72第五章意识和注意8 4实验必修第六章记忆9 2实验选修第七章思维10 2实验选修第八语言 6 2 (自学为章主)第九章动机10 2实验选修第十章情绪和情感10 2实验选修第十一章能力10 2实验选修第十二章人格9 2实验选修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序号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授课单元知识点学时1 心理学的研究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简述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2.阐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3.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4.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2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脑的进化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3.了解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4.了解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8神经元神经系统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3 感觉感觉的一般概念1.了解感觉的基本特性与种类; 2.了解各种感觉现象及其生理机制;8 视觉听觉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其他感觉4 知觉知觉的一般概念1.了解知觉的基本特性和生理机制; 2.了解知觉的种类与现象;3.了解知觉加工的过程;4.掌握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并理解其影响因素。

8 知觉的特性空间知觉错觉5 意识和注意意识的一般问题1.区分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 2.了解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3.理解注意的概念和生理机制; 4.理解注意的认知理论。

8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注意的一般概述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6 记忆记忆的一般概念1.简述记忆的概念与作用;2.阐述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3.描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和编码方式;4.分析遗忘现象及规律;9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5.列举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7 思维思维的一般概念1.描述思维的概念、过程与特征; 2.论述表象、想象与思维的关系;3.了解概念形成的策略和途径;4.论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及其影响因素;5.说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10 表象与想象表象与思维的脑机制概念与推理问题解决8语言(自学为主)语言的一般概念1.了解语言的一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 3.阐述大脑两半球的一侧化优势与语言活动的关系; 4.理解语言的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6语言的生理机制语言的理解语言的产生9动机动机的概念1.了解动机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描述生理性动机;3.描述社会性动机;8.阐述动机的基本理论;9.理解动机与意志行动之间的关系。

10 动机的理论动机的种类意志行动10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概述1.了解情绪情感的性质、种类与功能; 2.描述表情的意义; 3.理解情绪的理论;4.了解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10 情绪与脑表情情绪的理论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11能力能力的概念1.阐述能力的概念; 2.简述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3.阐述智力的理论;4.了解能力测量的方法和手段; 5.描述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影响能力的因素。

10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能力的测量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12 人格人格的概念1.简述人格的概念与特性;2.阐述人格理论;3.了解人格的测评方法;4.综述导致人格差异的因素。

9 人格理论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2、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实验学时数为10学时。

安排在第二学期有关章节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开设,主要为5个演示实验。

另外争取学生动手操作的开放性实验数达到10——20个左右。

主要实验教学内容如下:主要普通心理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一揽表序号实验项目学时实验性质备注演示验证设计综合必做选做1 暗适应2 √√2 错觉图形演示 2 √√3 痛阈测定 2 √√4 知觉的选择性 2 √√5 知觉的整体性 2 √√6 深度知觉 2 √√7 彩色后像与颜色混合2 √√8 时间知觉 2 √√9 注意集中 2 √√10 注意分配 2 √√其略(主要为自选他实验、演示实验,约20个)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2.主动性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地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3.多媒体演示教学。

六、学生学习成效考核方式考核方案考核环节构成评分依据(各考核环节均为100分制)占总成绩的比重考勤平时考查,按百分制,评分按等级分区间计分:(1)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认真,表现优秀,计90-100分;(2)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认真,表现良好,计80-90分;(3)较好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比较认真,表现一般,计70-80分;(4)基本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太认真,表现稍差,计60-70分;(5)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上课明显参与不够,学习消极,计60分以下。

10%课堂讨论平时考查,按百分制,评分按等级分区间计分:(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优秀,计90-100分;(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良好,计80-90分;(3)能够参与课堂讨论,表现一般,计70-80分;10%说明:本课程考核与评价以课程目标为指导,注重学习过程考查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考核等;考核主要涉及教学过程的“考勤”、“ 课堂讨论”、“实验环节”、“期末考试成绩”四项。

以上考试环节和分值构成比例为相对安排,可根据国家有关专业政策和课程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七、选用教材教 材: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4版。

八、参考资料1.付建中主编:《普通心理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叶奕乾 等编著:《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张积家 编著:《普通心理学》(第二版),(4)被动参与课堂讨论,表现稍差,计60-70分; (5)明显参与不够,学习消极,计60分以下。

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考查,按百分制,评分按等级分区间计分: (1)按时认真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优秀,计90-100分; (2)按时认真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良好,计80-90分; (3)按时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一般,计70-80分; (4)基本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稍差,计60-70分; (5)不能按时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很差,计60分以下。

10% 期末考试成绩 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分量适中,范围广,其中识记占20%、领会占50%、应用30%。

试题难易可以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比例一般为:较易占35%,中等占50%,较难占15%。

70%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黄希庭主编:《普通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6.(台)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7.A.B.彼得罗夫斯基(前苏联)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8.D.克雷奇(美)等:《心理学纲要》(上)(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等。

修订人:苏小七原撰写人:李国强审定人:王旭红2017年6月1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