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护理 第六章 社区中医护理及常用技能

社区护理 第六章 社区中医护理及常用技能

(3) 睡前服用: ①镇静安神的中成药应在睡前1~2小时服用; ②泻下药,按“日哺人气收敛”之理,应入夜睡前给予。
(4) 其他: ①危急重症使用中成药必须及时,为了保证药力持续 发挥,可将所需药量酌情分次给予或不拘时数服用。如截疟药应在 发作前2小时给予; ②治咽喉疾病,给药可不拘时多次频服,缓缓 咽下,使药液能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 ③平喘药,应在哮喘发作 前2小时给药; ④调经药一般于经前或经期服用,对肝郁气滞之痛 经患者,应在行经前3~5天服用疏肝理气药; ⑤止泻药,按时再服, 泻止药停。
1. 观察 生命体征
A
要随时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
征变化,有异常发生及时反映医
生,协同处理。
B
2. 病证 变化
患者用药后的病情、症状等变化是 反映用药是否正确、有效的判断依 据,也决定着后续的治疗用药。因 此,应仔细观察用药以后的病证变 化,尤其要重视一些能反映疾病特 点的病证变化。
项目一 常见中成药给药方法及原则
项目一 常见中成药给药方法及原则
2. 服药方法
(1)
(2)
(3)
送服
又称“吞服”,即用水或药引将成药经口送 入体内。
调服
即用糖水或温开水将成药调成糊状后服用。 此法适用于小儿和不能吞咽的患者。散剂直 接倒入口中用水送服容易呛入气管,一般宜 调成糊状。为了加快蜜丸、水丸的吸收,也 可压碎调成糊状服。
项目一 常见中成药给药方法及原则
中成药主要是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带、无需煎煮、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特别是在社区医院广泛使用。而正确的服用方法将会直接影 响药效,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能否正确掌握给药途径和方法,将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效果。
第六章 社区中医护理及常用技能
中医护理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医学的形 成和发展而逐渐兴起的学科。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 整体观念,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运用独 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病、残者施以护理, 以保护人们健康的一门科学。 中医护理因其重视饮食调养、药物的煎煮和服用方法等而更 贴近生活,特别是独特的护理方法,如火罐、艾灸、按摩等 传统技术应更容易被社区患者所接受。因此在社区医院开展 中医护理,拓展服务内涵,将为我国社区护理的不断发展起 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项目一 常见中成药给药方法及原则
三、 药后调护
正确的药后护理,既是取得药效的重要保证,又是应对和处理不良反应的必要途径。因此,应格外重视中药应用后 的护理。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
状态等是反映人体生命体征的重
要指标,应用任何药物后都应重 视这些指标的变化,必要时作详 细的记录。对一些急危重症患者
(1)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燃烧的一种方法。 根据刺激量的大小和瘢痕形成与否分为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 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 瘢痕灸:
又称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 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换炷继续再灸,一般灸7~9壮。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 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后灸疮自 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慢性肠胃炎等慢性疾病。
含化
系将成药含于口中,让药慢慢溶 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 丸、救心丹等。
项目一 常见中成药给药方法及原则
(4)
(5)
(6)
炖服
又称烊化,阿胶等胶剂常用开水或黄酒炖化 后服用。
冲服
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 悬混液后服用。
喂服
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 或急危重症患者。是指将中成药 溶成液状,喂给患者的一种方法。
(1) 温和灸
(2) 雀啄灸
手持点燃艾条,对准穴位,并 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如鸟雀 啄食状,一起一落断续施灸, 可灸3~5分钟。此法多用于小 儿、晕厥急救、胎儿不正、无 乳等。此法热感较强,注意防 止烫伤皮肤。
(3) 回旋灸
用点燃的艾条在皮肤上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 施灸。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用于面积较大的肢体麻木、皮肤病。
5. 饮食 调护
C
如在用药后出现与治疗无关
的反应或出现一些毒性反应,
D
4. 不良反 应的处理
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汇报, 作出处理。如不良反应明显,
应在许可的范围内及时作出
相应的处理。
E
项目二 社区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社区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包括灸法、拔罐法、推拿法、刮痧法、熏洗法、耳穴埋豆等多种技术操作项目。它具有操作 方便、机械简单、适用范围广泛、易学易用等特点,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散剂
是将药物碾成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吸收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 如川芎茶调散、七厘散等,多用于慢性病。
3. 膏剂
是将药物饮片反复煎煮3~4次,去渣用文火浓缩,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等制成。如梨膏、益母草膏等,特点是服用方便、可口, 多用于慢性病。
一、 中成药剂型
1. 丸剂
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黏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根据黏合剂的不 同丸剂又可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蜡丸等类型。特点是吸收慢,药效持久,服用方便,易于保存。如 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等,适用于需较长时间服药的慢性病及疾病恢复期患者。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多服、漏服; 对中西药合用的患者,应告诉其中 西药服用的方法和间隔时间。
3. 用药 护理
社区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性、病证、 体质,指导患者选择适当食物,以提 高服药疗效。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 之说,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 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 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如羊肉配 当归可加强补血之功,黄芪配薏仁可 加强渗湿利水之功等。同时,还应注 意服药与食物的禁忌,如有表证者服 用解表药时,忌食生冷、酸味、油腻 等食物,风热斑疹服用清热解毒药时, 忌食发物、辛辣、油腻之物。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护理系列教材
社区护理
第六章 社区中医护理及常用技能
项目一 常见中成药给药方法及原则 项目二 社区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第六章 社区中医护理及常用技能
学习目标
1. 识记中成药剂型。 2. 理解服药时间和方法。 3. 学会应用药后护理,以及艾灸法、刮痧法、推拿法、拔罐法等中医 常用技能。
第六章 社区中医护理及常用技能
项目二 社区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三) 操作方法 1. 艾条灸 又称艾卷灸,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艾条,点燃其一端悬放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烧灼、熏烤。主要 用于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按照施灸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术者手执点燃艾条,对准需灸的穴 位或患部,其距离以患者感到温热、 舒适无灼痛为度。一般距皮肤 1.5~3cm,每穴灸10~15分钟,灸 到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此为灸法中 最常用的一种。
2) 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 1/2或2/5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将艾炷夹去,即可易炷再灸。一般灸3~7壮,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如哮喘、风寒湿痹、慢性腹泻等均可此法。
一、 艾灸法
(一) 概述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或灸疗。是一种用艾绒或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对准或放置在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上燃烧、温熨,使其发生特有的气味与温热的刺激,借灸火的热力与药物的作用渗透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 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整生理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之功效。灸 法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艾条灸、艾炷灸。 (二) 适应范围 灸法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型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腹痛、呕吐、泄泻、阳痿、 遗尿等。临床常灸气海、关元、足三里、大椎等穴。
案例导入
张某某,女,67岁。因淋雨受凉,发病2天来医院就诊,表现为 咳嗽,痰黏腻,鼻塞声重,流浊涕,恶寒发热,汗出不畅,头痛, 肢体酸痛,胸闷欲呕,舌苔薄黄而腻,脉数。 请问:作为社区护士,你可为患者实施哪些中医护理操作以减轻其 病症?
第六章 社区中医护理及常用技能
分析提示
作为护士,可为患者做拔罐、刮痧、推拿、艾灸等中医护理技术 操作以减轻病症。 通过拔罐、走罐等疗法,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感冒的痊愈; 通过刮痧法,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驱邪外出,缓解外感时邪引起 的高热头痛、胸闷欲呕;通过推拿头部穴道缓解头痛;通过艾灸 肺俞等穴位缓解感冒咳嗽,隔姜灸缓解恶心症状。
12. 注射剂
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经精制加工制备而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如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可用于皮下、肌 内、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剂量准确,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等优点。
项目一 常见中成药给药方法及原则
二、 中药服药时间与方法
1. 服药时间 根据病情、药效及不良反应,选定最佳的给药时间,以利药物尽快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
项目一 常见中成药给药方法及原则
8. 合剂
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如小青龙合剂等,既 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
9. 糖浆剂
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它是在传统的汤剂、煎膏剂的基础上,吸取西药糖浆的优点而发展起来 的一种中成药剂型。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如急支糖浆、小儿止咳糖浆等,适用于小儿及虚弱患 者服用,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