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考试行测关键知识点系统整理

公务员考试行测关键知识点系统整理

①通过对比,确定首句:
a背景引入。
b别人的观点,“正如”、“好像”不能直接出现在首句。
c下定义。
②观察其他选项:
a确定捆绑集团,紧紧绑在一起,可以通过关联词、指代词、特殊信息进行捆绑。
b确定顺序,只是确定两个句子的前后,中间可以插入其他语句.
c确定尾句,因此+对策是最完美的尾句特征。
③验证。
(2)语句填空题:
(2)细节判断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细心:
①典型细节题:先浏览文段,重点标注每个选项的特殊词句,如国家名字、数字、人名等,具有特殊词语的选项优先验证。
②细节主旨化:提问“符合”,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文段中心,当选。
2.语句表达,通常考查5题左右,分为语句排序题、语句填空题和接语选择题:
(1)语句排序题,从选项入手:
(2)黑块数量相同考虑位置,黑块数量不同考虑黑白运算。
6.属性规律包括:对称性(最常考)、曲直性(和数量规律复合考查)、开闭性。
7.数量规律包括:点、线、面、素,线数量包含一笔画考点,一笔画的图形必须是连通图和奇点数是0或2,多笔画=奇点数/2。
8.空间重构技巧:相对面(相间排列、Z字形两端)、相邻面(位置关系、画边法)。
(4)1/7=14.3%,1/14=7.1%。
2.相似:(1)1/9=11.1%,1/11=9.1%。
(2)1/13=7.7%,1/15=6.7%。
(3)1/17=5.9%,1/18=5.6%,1/19=5.3%。
3.增长率百化分放缩法:(1)25%=1/4,2.5%=1/40。
(2)能、有的、有些……
警惕“五大坑王”:更!最!越!首!极!
【注意】加强类题型总结:
1.搭桥:提问是前提、假设,优先考虑搭桥。无搭桥项,考虑必要条件。
2.补充论据:若问的是“支持”,考查补充论据可能性相对较大。
3.针对选项:
(1)搭桥选项应该包含论点或论据的关键词。只要说明二者有关、存在推出关系即为搭桥,论点和论据之间不存在内部原因。
9.特殊规律:功能元素,功能点和箭头标记作用。
10.类比三大关系:
(1)语义关系:近反义关系、比喻象征义。
(2)逻辑关系:全同关系、并列关系(矛盾、反对)、包容关系(种属、组成)、交叉关系、对应关系。
(3)语法关系:主谓、动宾、主宾。
11.常考的二级辨析:24
(1)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b递进关系:前后意思相近或相同,但后者程度重于前者。
c并列关系:前后意思相反,但两者均是重点,位置可以颠倒。
②重点词句对应:
a解释说明类对应,重点关注标志词。
b重点词句对应:如果没有标志词出现时,观察文段的完整句,完整句是对全文下基调,填入的词语要和文段的基调相同。
二、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一)考点总结
相对行程:
(1)相遇追及(直线和环形公式相同):①相遇(相向、反向、背向):S和=V和*T遇。②追及(同向):S差=V差*T追。
(2)多次运动:
①环形第n次相遇:n圈=V和*T,第3次相遇共走了3圈。
②环形第n次追及:n圈=V差*T,第5次追及多走了5圈。
③线形两端出发第n次相遇:(2n-1)S=V和*T,即走了奇数个全程。
1.片段阅读,分为中心理解题和细节判断题:
(1)中心理解题,要“两手抓”,抓好重点词和把握文段行文脉络,重点词重点讲述了关联词、主题词和程度词,主题词和程度词起到辅助的作用,两者均要结合行文脉络进行分析。
①关联词,分为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并列关系:
a转折关系:转折之后通常是重点。
b因果关系:即考查结论词,结果是重点。
1.最大信息(条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
以此作为推理起点
2.符号:“>”、“<”
往往涉及年龄、成绩、收入、身高等大小比较
3.画表格:
几个对象,3个及以上信息
1.题型特征
题干:类言语、无逻辑关联词
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注意】日常结论题型特征:
1.题干:类言语、无逻辑关联词,比言语的细节题目简单。
否定肯定公式
A 或 B=-A→B
二难推理公式
A→B,-A→B,所以B
归谬推理公式
A→B,A→-B,所以-A
【注意】总结:
1.元素组成相同——位置规律。
2.元素组成相似——样式规律。
3.元素组成不同——属性规律和数量规律。
4.位置规律包括:平移、旋转、翻转。
5.样式规律包括:
(1)线条重复出现,考虑加减同异。
(2)环比:与相邻的上一个时期相比较。
【知识点】基期量:
1.题型识别:给现在,求以前某时期的值,例如给2016年,求2015年/2014年。
2.计算公式: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1+r),r为增长率。
3.速算技巧:
(1)|r|>5%,截位直除。
(2)|r|≤5%,化除为乘。
公式: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年份差。
2.再推理。
3.只有背,才能会。背会翻译规则和推理规则,考试时不用言语思维解题,当作数学公式即可。这类题目从“背”开始,再通过练习加快解题速度。
题型特征:
1.题干和选项中出现比较明显的逻辑关联词
2.提问方式是“可以推出”“不能推出”等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不确定(可能、可能不)
2.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翻译题也是这种问法,但是日常结论题题干没有逻辑关联词,翻译题题干存在逻辑关联词。
2.解题思路
(1)不选
①逻辑错误
②无中生有
③偷换概念
(2)慎选
①比较关系:比……、越来越……、更……
②绝对词:一定、必须、肯定、只要就、只有才
③程度:最/极大/很……
④范围的扩大
(3)优选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策是重点。
b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此时要根据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核心要素进行概括,优选对策选项,没有对策选项时再考虑问题表述的选项。
c提出问题——提出对策——对策的意义、效果,对策是重点,意义、效果仅为了解释说明。
d提出对策——正反、原因论证,对策是重点。
e提出问题——提出对策——因此+对策的意义、好处,“因此”总结了前文,文段是分—总的结构,故对策的意义和好处更重要。
(2)类比选项一般不选。
(3)优选表意明确的选项。
(4)时间相同不意味着情况一致。
4.有学员对于无法区分搭桥和解释原因感到担心,但是否能区分二者,对于解题影响不大,只要能确定可以加强即可。
论点:这款APP会给用户带来骚扰,会破坏用户体验
选项:该平台曾以同样理由屏蔽过另一款APP,以打击自己的竞争对手
(2)工艺:物理/化学变化。
(3)功能:主要/次要。
(4)属性:或然/必然。
(5)成语拆开或者两个词没有逻辑和语义关系,要拆成单个字观察之间的关系。
翻译推理
【注意】解题思维:
1.先翻译(将题干中逻辑关联词所在句子翻译成用箭头推出的关系,即用箭头表示一个句子),翻译是基础,如果翻译的是错误的,题目是无法做对的。
论点:这种新药对治疗癌症效果特别好
选项:能用的起这种药的人很少
6.警惕一个词:副作用
【注意】哪些选项不选:
1.跑题项:主体不一致、话题不一致。例如论点为“这款APP”,选项为“另一款APP”。
2.不明确选项:例如没有数据界定……。
3.对策类选项:应当、需要……。
4.比较关系:论点有比较,选项无比较。例如论点讨论手机和电脑比较,选项只提及其中一个,一般不选。
5.话题不一致:论点为“效果是否好”,选项为“是否人多、是否普及、是否贵”。
6.副作用不选,实验都有“误差”,一般不选。
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2V1V2/(V1+V2)。
【知识点】直线追及:
1.因为是追及问题,所以两个人刚开始有路程差;如果挨在一起,则不需要追及。
2.追及问题中,落后的人速度快,在前面的人速度慢。若是在前面的人速度快,在后面的人速度慢,则永远无法追上,构不成追及问题。V大追V小,假设在时间T追上,速度小的人跑的路程为V小*T,速度大的人跑的路程为V大*T,V小*T和V大*T的差距即S差,即两个人最开始追及时的路程差。假设刚开始距离为100米,追成80米、60米,最后距离会缩小为0米。解题时不能使用80米、60米计算,需要使用刚开始追及时的距离100米。S差=V大*T-V小*T=(V大-V小)*T=V差*T追。两人相向而行则构不成追及;反过来往回跑,即两人往同一个方向跑,则为追及问题,此时的距离为S差。
2.不明确选项:
论点:这款APP会给用户带来骚扰,会破坏用户体验
选项:该社交平台没有数据来界定感受好不好
3.对策类选项:
法律应当强制规定企业必须招聘一定比例的女性
4.论点有比较,选项无比较:
论点:手机比电脑更伤人
选项:电脑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屏会发出电磁、电离辐射
5.论点说“XXX好不好”,选项说XXX贵不贵/普不普及
(1)看搭配:
①词义的侧重:
a拆词、组词。
b整体搭配(这类考查较少)。
②固定搭配:倒逼转型、改革等,平时多注意积累。
③选项词义相同或相近时,对比词语的程度轻重和感情色彩。
④以上步骤均判断不出正确选项时,优选语义丰富的选项。
(2)找对应,即通过语境分析:
①关联词对应:
a转折关系:转折前后意思相反,但不能矛盾。
资料分析
基本术语:
1.基期量与现期量
资料分析中常涉及两个量的比较,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对应的量称为基期量;而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所对应的量称为现期量。
2.增长量与增长率
(1)增长量用来表述基期量与现期量变化的绝对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