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量遗传学的基础 第一节 性状的分类

数量遗传学的基础 第一节 性状的分类

对性状必须进行度量而不是进行简单的区分; 必须应用生物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方能了解数量
性状遗传变异的动态; 必须以群体为研究对象。
数量性状的特点
变异的连续性 对环境的敏感性 分布的正态性 多基因作用的微效性
数量性状的特征
对质量性状而言: • 不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 F1有显隐性之分 • F2代可明显分组,不会出现超亲遗传的现象
对数量性状而言:
玉米穗长(表)
• 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 两个纯合的亲本杂交,F1代一般是双亲的中间类型,但有时
人的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
遗传特征:两个有差异的亲本杂交
1. F1为双亲中值,但有时会偏向某一亲本; 2. F2均值、F1均值、双亲中值相近 3. F2变幅增大,但是变异程度远远超过F1 4.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5.有超亲遗传的现象:当杂交的亲本不是极端类型的时候,杂 交后代中有可能会出现高于高值亲本或低于低值亲本的类型
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关系
1 由于区分的着眼点不同 2由于杂交亲本的差别基因对数不同。数量性状一般由微效 多基因控制,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由单一的主基因控制。 3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同时控制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与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可能连锁。
三、 阈性状
可以用等级或分类表示的性状,如猪肉 颜色分为5级;蛋黄颜色分为9级。
第十四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
一、数量遗传学(quantitative genetics)
1.概念 “是遗传学原理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研究
群体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支科学。” 遗传学 统计学 群体 数量性状
动物生产中需要改良的性状大多是数量性状。
第一节 性状的分类
一、质量性状
能够从表型明显区别的性状,如牛、羊的 有角、无角;猪、鸡的黑色、白色。
性状之间差异明显,变异不连续。
这类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单基因,表型变异 是间断的。
二、 数量性状
可以计数和度量的性状,如牛奶的产量、 猪的日增重。
性状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表现出连续 变异,量的变化才引起质的变化,且须用度、 量、衡单位来表示。
这类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多基因,表型 变异是连续的。
4个数量性状的频率分布,平均数用箭头标明, 每一柱型图基于的观察数在括号中给出。
会偏向某一亲本。 • F2代的表型平均值与F1代相近,但是变异程度远远超过F1 • 有超亲遗传的现象:当杂交的亲本不是极端类型的时候,杂
交后代中有可能会出现高于高值亲本或低于低值亲本的类型。
对数量性状而言: • 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玉米穗长(表)
玉米穗长(柱形图)
1. F1为双亲中值,但有时会偏 向某一亲本; 2. F2均值、F1均值、双亲中 值相近 3. F2变幅增大,变异程度远远 超过F1
这类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多基因,表型变 异是间断的。
最极端的阈性状是“两者居一”性状,又 称“全或无”(all or none)性状。如发病与不发 病,存活与死亡等只有一个阈的性状。
问题:
1、有没有遗传基础是单基因,表型 是连续的性状?
2、如有,应叫做什么性状?
数量性状分析的基本方法 对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