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是由足够浓度的共轭酸碱对组成。
其中,能对抗外来强碱的称为共轭酸,能对抗外来强碱的称共轭碱,这一共轭酸碱通常称为缓冲对,缓冲剂或缓冲系。
BOD520:在20摄氏度的情况下,5天的生物化学需氧量。
COD: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体积水样中有机物(还原性物质)被K2Cr2O7氧化,所消耗的量,以O2mg/L表示。
酸效应:溶液PH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
标定: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首先按需要配成近似浓度的操作在用基准物质或其他标准液测定其准确度。
这种用基准物质或标准溶液测定操作液准确浓度的过程称为标定。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当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不能被EDTA置换,则加入大量EDTA也不能得到终点,这种现象叫做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指示剂的僵化现象:如果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显色络合物胶体或沉淀,使滴定时与EDTA的置换作用缓慢,而使终点延长,这种现象叫做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标准电极电位:在25℃,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a均为1mol/L时的电极电位,其只与电对本身和温度有关。
条件电极电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分析浓度均为1mol/L或它们的浓度比为1的实际电位。
碱度:水中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的总量,即水中所有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水中碱度主要是重碳酸碱度,碳酸碱度,氢氧化物碱度。
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时,如果向溶液中加入构晶离子而沉淀的溶解度减少的现象。
盐效应: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易溶强电解质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络合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某种络合剂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络合物,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的效应。
莫尔法:以络酸钾K2CrO4为指示剂的银量法。
佛尔哈德法:用铁铵钒即硫酸高铁铵NH4Fe(SO4)2作指示剂的银量法。
诱导反应:由一个反应的发生促进另一个反应进行的作用为诱导作用。
高锰酸盐指数:是指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盐味哦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消耗的量。
我国规定了环境水质的高锰酸盐指数标准为2-10mgO2/L。
化学需氧量:是水体中有机物污染合指标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水中被K2Cr2O7氧化的有机物的总质量。
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氧。
生物化学需氧量: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
酸碱定义:给出质子的是酸,接收质子的是碱。
缓冲溶液:既有缓冲作用的溶液。
质子自递反应:质子溶剂自身分子之间也能相互发生一定的质子转移,这类同种溶剂分子之间质子(H+)的转移作用称为。
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是一些有机络合物,可与金属离子形成有色络合物,其颜色与游离金属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不同。
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的关系:K’sp=Kspamaa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选择氧化还原指示剂时应使指示剂的变色电位在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内,且应尽量使指示剂的变色电位与计量点电位一致或接近。
常用的两种指示剂:1邻二氮菲亚铁2二苯胺磺酸钠。
水中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活性炭氯仿萃取物(CCE)和紫外吸光值(UVA)等。
电位滴定法是向水样中滴加能与被测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滴定剂,根据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被测物质溶度的变化所引起电位的突跃来确定滴定终点,根据滴定剂和用量,求出水样中被测物质的含量或溶度。
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吸收光谱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含量的方法。
电磁波谱:按波长顺序进行排列,从波长极短的宇宙射线到波长很长的无线电波构成的电磁波图。
比色分析法;通过比较溶液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分光光度法:以较纯的单色光作入色光,测定物质对光的吸收。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1灵敏度高2准确度较高3应用广泛4操作简便
水质标准:是表示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用水及各种受污染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或限量阀值的具体限制和要求。
水样预处理法:
传统的样品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索氏萃取,蒸馏,吸附,离心,过滤,色谱分离等。
对水样进行分析:
1)过滤
2)浓缩
3)蒸馏排除干扰杂质
4)消解:酸性消解,碱性消解,干式消解,改变价态消解。
目的:1去除水样中的基体和其他干扰物浓缩待测组分2将待测物转化为灵敏度高,更易于与干扰组分分离的物质3提高水样的稳定性,便于保存和运输,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及如何影响?
1)同离子效应:使溶解度减小,其他都增大。
2)盐效应
3)酸效应
4)络合效应
5)其他因素
高猛酸钾标定控制反应的条件。
1) 温度控制在70-85℃
2) H+控制在0.5-1.0mol/L
3) 滴定速度为先慢后快
4) 加入催化剂Mn+
5) 滴定终点0.5-1min内粉红色不退
在强酸的条件下COD的测定方法
1)回流法
2)密封法测定COD
3)微波消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