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俚语谚语

俚语谚语

:—Jim, if you lend me a strong book, I will treat you next time.—Oh, no. I won't _____ your story.A. buyB. receiveC. getD. read从2010年两道含美国俚语、谚语的高考题谈起发表时间:2011-4-25 来源:高教版英语周报11年32期作者:李宝忱[导读] 在2010年高考英语(安徽卷)上,出现了一道含有美国俚语的单项选择试题。

文/ 李宝忱在2010年高考英语(安徽卷)上,出现了一道含有美国俚语的单项选择试题,而在2010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的单项选择试题中,又出现一道考查美国谚语的题目,两道题都十分抢眼且耐人寻味。

笔者现分别抄录如下,并略加说明。

先谈安徽卷上含有美国俚语的题目:1. You are the team star! Working with ____ is really your cup of tea.(2010 安徽卷)A. bothB. eitherC. othersD. the other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代词辨析。

both两个都;either两者中的任何一个;others另几个、别的人;the other 为other的特指。

本题中“cup of tea”是美国俚语,意为“喜欢的人或事物”。

例如:This novel is not my cup of tea.这本小说不合我的意。

通过综合分析句意及备选项,可得出此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对于这一道题中所含的美国俚语,如果考生对其不了解,便很难在解题时把握句意并正确作答。

为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美国俚语也可适当关注,引进一些鲜活的语言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学生对美国社会生活及其风土人情的了解。

美国俚语是伴随着美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发展而发展的。

特别是当人类社会已进入电子时代,人们交流的方式在发生剧变的同时,语符编码流程也在随之变化、发展,而美国俚语则是美国社会当中多种变化语言的前锋。

俚语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简练、幽默诙谐、富于表现力等特点。

诸如:美国俚语:the Big Apple 大苹果城市——纽约市。

例句:My mother has lived right in the heart of the Big Apple for the last ten years, and has never thought of moving.我母亲一直住在纽约市中心,不曾有搬家的念头。

美国俚语:big name 指演艺界名人。

例句:We've already asked a lot of big names to attend the awarding ceremony.我们已邀请很多演艺界名人来参加颁奖仪式。

美国俚语:cold fish 冷若冰霜的人。

例句:Nobody invites Carson, because he is a cold fish.没人邀请卡森,因为他这个人不合群。

俚语中包含语体有:亲昵、戏谑、委婉、蔑视等。

俚语使用的范围相当广泛,语域包括商界、体育界、文艺界等等。

最早美国俚语曾被人们认为是低俗语言,但随着时间地推移,许多俚语由于其具有的形象生动、鲜明简练、幽默诙谐、富于表现力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广泛认同和使用,甚至于被政界、要人所使用。

如今美国俚语已收入《美国俚语词典》(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的词条就有15,000多条。

总之我们通过林林总总的俚语,可以从中了解美国不同阶层人士的用词倾向,领略到美国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之下的各种风土人情。

下面再说说江苏卷上考查美国谚语的题目:31. — I have tried very hard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but in vain.— Why not consult with Frank? You see, ____.(2010江苏卷)A. great minds think alikeB.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C.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D.it's better to think twice before doing something[译文]—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最终徒劳无益。

—你为什么不找弗朗克商量商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答案:B解析:句中You see, 是插入语,作独立成分。

而选项A译为“英雄所见略同”,选项C译为“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选项D译为“三思而后行”,均与此题语境不相符合,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高考单项选择题中,用谚语命题还是少见的,笔者认为由此可引伸的思考甚多。

大家知道,作为高度发展的语言,英语和汉语一样,其中含有为数众多的成语、谚语及惯用语。

学习与掌握这一部分词汇对于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你会发现,你开始关注、收集、学习谚语的过程也是饶有趣味的。

遇到谚语,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翻译,或把一句西谚译成汉语,或把一句中谚译成英语。

有些西谚和中谚,其言虽异,其意则一,如果匹配得当,确能添彩、生辉,起到“相得益彰”、“佳偶天成”的效果。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话语。

语言通俗、句式工整、含义深刻。

下面就是西谚配中谚的例子。

例如:1. 西谚: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中谚: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2. 西谚: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may be done today.中谚:今日事,今日毕。

3. 西谚:A bad workman quarrels with his tools.中谚:拙匠常怪工具差。

4. 西谚: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中谚:物以类聚。

5. 西谚: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中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6. 西谚:So many men, So many minds.中谚:人各有志。

7.西谚: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中谚: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

8. 西谚:After a storm comes a calm.中谚:雨过天晴。

9.西谚: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中谚: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10. 西谚:All lay loads on a willing horse.中谚: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11. 西谚:All roads lead to Rome.中谚:殊途同归。

12. 西谚: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中谚:万事开头难。

13. 西谚:Better the devil you know than the devil you don't know. 中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14. 西谚: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中谚:血浓于水。

15. 西谚:Clothes do not make the man.中谚:人不可貌相。

16. 西谚:Coming events cast their shadows before.中谚:山雨欲来风满楼。

17. 西谚: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中谚:滴水穿石。

18. 西谚:Practice makes perfect. / Custom makes all things easy. 中谚:熟能生巧。

19. 西谚:Custom reconciles us to everything.中谚:习惯成自然。

20. 西谚:Cut your coat according to your cloth.中谚:量入为出。

21. 西谚:Diamond cut diamond.中谚:强中自有强中手。

22. 西谚:Don't cross a bridge till you come to it.中谚:船到桥头自然直。

23. 西谚:Don't wash your dirty linen in public.中谚:家丑不可外扬。

24. 西谚: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中谚:早睡早起。

如从更深层的角度看,即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讲,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来学习英语,适度学习俚语、谚语也是十分必要的。

正如《英语课程标准》所讲:“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部,2003)本文结束前,笔者愿以一句话,赠给学子们:I consider it wrong that Chinese students learn English without comparing it with our own language.我认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不与我们自己的语言相比较是不对的。

只要一比较,你就会发现,英语和汉语都是丰富多彩的语言,是表达我们思想、感情的工具。

这也正如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学好英语应当有助于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不是相反。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