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管理制度一、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动火证是化工企业执行动火管理制度的一种必要形式。
而办理动火证的过程中,动火执行人、项目负责人、车间安全技术人员、分析人员、监护人、值班主任、车间主任都各自有自己的责任,层层负责,人人把关,共同对动火安全负责。
办理动火证的过程又是具体落实动火安全措施的全过程。
从办证、到与生产系统隔绝、排气、置换、清洗、分析、清除周围易燃物到消防措施和监护等都必须一一落实之后,审批人才能批准动火。
批准了动火证是动火的“指令”,项目负责人必须对动火招待人逐项交代清楚,动火执行人要认真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应严格按“指令”中的要求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动火。
在动火完毕后,批准的动火证又是动火的原始凭证,以便总结、检查。
那些是化工企业的禁火区呢?一般来讲,凡是生产、使用、贮存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助燃气体和氧化剂,还有易燃固体等车间、岗位的设备、容器、管道及周围十公尺范围内均称为禁火区,但该生产区域内空气中易燃、易爆、挥发性气体浓度较大时,应由安全、消防部门共同研究另定范围。
凡是上述禁火区内动火、或进行易发生火花的工作,如电焊、气焊、使用电器工具、喷灯、抬拿高温物料、金属锤击、起重设备和易产生火花的装置进入禁火区、有直接火焰设备的第一次点火,都应办理动火证。
(一)动火类别的划分和审批权限一类动火:在易燃易爆车间、岗位、设备、管道及其周围动火,属一类动火。
一类动火:由厂安全科或保卫部门批准。
1、二类动火:固定动火区和一类动火区以外的动火。
在二类动火范围内从事产生火花或拿抬高温物料等工作,也属二类动火。
二类动火有动火所在车间主任批准。
2、重大特殊项目动火(简称特殊动火):具有特殊危险作业和区域的动火为特殊动火。
如不置换带可燃气体动火,工业炉投产动火以及在设备本体上的动火等。
特殊动火应按一类动火办理审批手续外,还必须经动火所在厂的安技、消防部门审查并报请生产厂长、总工程师或技术总负责人批准。
二、动火证的办理和使用1、动火证由动火项目负责人办理,安全措施由动火所在单位提出,属施工方面的由施工负责人给予落实,属生产方面的由生产单位负责人给予落实。
另外,在公共场所的易燃易爆物质管架上动火,由施工单位负责人办理动火证,经所属区域的生产车间安全员审查安全措施,由动火所在厂的安技科和消防部门批准,动火分析由生产单位检验科负责。
2、审批动火证的人员,必须确切了解动火场所、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严肃认真地进行审批,坚决反对不负责任的形式主义的签证。
动火证的有效时间:动火证审批者应视具体情况,决定动火有效时间。
当动火现场的情况发生变化,有可能产生其它危险因素时,应立即停止动火,重新取样分析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3、动火执行人要随身携带批准的动火证,以便接受检查,严禁一证复用,一证多用、一工种代姓名、以言代证,动火执行人对没有按规定办理动火证或安全措施有一项不落实的,都有权拒绝动火。
4、动火现场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如开停车、事故处理、排气、管道和设备泄露或破裂等,生产车间当班负责人或监护人要立即通知动火人员停止动火,待恢复正常,重新取样分析合格,经批准后才能继续动火。
二、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因为设备、管道虽然有各种阀门控制,但因化工生产中,阀门构件长期受内部介质的冲刷和化学腐蚀作用,严密性能大大减弱,总会出现微弱,甚至局部泄露。
这样,易燃、易爆、易中毒的介质泄露到空气中,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范围,遇火即能发生火灾、爆炸或造成中毒事故。
因此,化工设备、管道检修时,首先要采取措施与生产系统完全隔绝,切断易燃、易爆、易中毒介质饿来源,确保动火检修的安全。
三、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化工企业的设备和管道里有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动火检修前,如不按规定要求,将设备管道内的可燃物质彻底清洗、置换合格,一旦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火源即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如果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还能产生中毒事故。
(一)、什么叫置换?置换方法和安全要求有那些?动火检修前,用水、蒸汽、惰性气体将设备、管道里的可燃性或有毒性介质彻底置换出来,这一方法叫置换。
置换方法要视被置换介质比重大小而定。
以气体为置换介质时的需用量一般为被置换介质的三倍以上(但不能仅仅依靠置换介质的倍数,而要以分析合格为准)。
以水为置换介质时,将设备管道灌满,确认没有未置换或清洗到死角即可。
1、置换的安全要求(1)置换前要制订置换方案,绘出置换流程图。
以免遗漏,并向参加置换的人员详细交代。
置换流程图还要标明取样分析点,分析点应设在置换系统的终点,取样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30分钟,分析样品要保留到动火结束后,分析结果应有记录,经分析人员签字后,才能生效。
置换时要防止死角。
置换前要首先放掉设备内余压余液。
(2)置换系统与生产系统连接处,除关死阀门外还要加上盲板,切断气体、液体来源。
设备管道如存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的沉淀物质时,置换完后不得关死放空阀门,防止沉淀物继续挥发超过容许浓度。
遇到此种情况,必须用蒸汽、热水清洗干净,经分析合格,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工作。
(3)置换所用惰性气体的要求如下:氮气:N2>98% O2<2%二氧化碳: CO2>96% H2<0.5% CO<1%烟道气:O2<3% H2<0.5% CO<1.5%(4)如果在设备管道外部进行检修动火工作时,则设备管道内易燃易爆气体置换标准要符合动火分析合格标准。
(5)当需要到设备容器内部动火检修时,要特别强调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
要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含量在最高容许浓度范围内。
(6)近年来,由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化工动火检修的过程中开始应用带压不置换动火的新技术。
我们要在严格执行化工部门颁发的有关禁令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研究采用带压不置换动火技术。
(二)什么叫清洗?可燃易爆有毒介质吸附在设备、管道内壁表面的积垢或外表面的保温材料中,由于温差和压力变化的影响,置换后也还陆续散发出来,导致在动火过程中气体成份发生变化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必须用水、蒸汽或其它溶剂来进行冲洗,彻底清除有毒介质,这种方法叫清洗。
四、不消除周围易燃无,禁止动火;化工生产具有边生产边检修的特点,虽然对需动火检修设备、管道已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工处理工作。
但这仅仅是动火前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中的一个方面,还必须认真检查动火现场周围及下方是否有易燃物品,如有,必须清楚干净,对清除不了的易燃物品和易燃介质的设备、管道应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方能进行动火,否则仍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五、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按时动火分析是安全动火、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关键措施,万万不可缺少。
动火分析的安全要求:1、为防止动火设备、管线或动火周围场所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因此,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如间断半小时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严禁使用明火试验现场空气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
2、动火分析的取样要有代表性防止死角。
当被测的气体比重比空气重时,取中、下部各一个气样;小于空气比重时,取中、上部各一气样,并且取样插入深度和取样方法必须符合要求所有分析样品必须保留至动火检修结束之后。
3、动火分析由动火所在单位或监测单位负责。
动火分析的项目、时间由动火证审批人确定,由值班工长指定取样具体地点后,化验人员必须按时按要求进行取样分析。
4、分析数据必须准确,分析人对分析结果负责。
在动火证上填写分析结果,并签字。
5、分析所用的试剂、药品的配制要准确可靠。
动火分析的仪器要经常保持完好,定期检修核对,保证灵敏精确。
动火分析合格的标准(体积比)(1)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可燃气体(蒸气)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1%为合格。
(2)爆炸下限小于10%而大于4%的可燃气体(蒸气),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0.5%为合格。
(3)爆炸下限大于1%而小于4%的可燃气体(蒸气),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0.2%为合格。
(4)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1%的可燃气体(蒸气),其可燃物含量控制在爆炸下限的20%(体积比)以下。
(5)混合气体各组分含量太少,其动火分析合格标准以可燃物总含量低于爆炸下限最低的可燃气体为准。
(6)氧气、富氧设备、管道、容器及其附近的氧含量小于或等于22%为合格。
(7)对设备、容器、管道内部动火,还应分析有毒气体含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标准,氧含量19~22%为合格。
六、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化工企业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专人监护是一切动火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
化工企业生产有时一边检修,一边生产,现场环境复杂,当生产不正常或动火条件突然变化时,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随时有可能产生。
这时,如事先准备好消防器材,落实了监护人,一旦发现动火现场着火,或危及安全动火的异常情况时,可立即制止动火,并及时用灭火器才进行扑救,把火消灭在初级阶段,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监护人的职责和要求:1、监护人必须熟悉动火现场的情况,身边备有相应的灭火器材,并会正确使用。
2、动火前,监护人要作好如下检查:(1)架子、走梯搭设是否牢固。
(2)动火证上所提的各项安全措是否全部落实,道路是否畅通。
(3)动火执行人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工作要求,对安全措施,工作任务是否明确等。
1、发现着火或危及安全动火的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动火,并同时进行扑救。
2、监护人严禁脱离岗位或擅自进入设备容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