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练习

管理学原理练习

1、简述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1)尊重人——员工是企业的主体(2)依靠人——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3)发展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4)为了人——管理是为人服务的详细内容参看书:127-131页2、什么是管理?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协调各种关系,发挥人员的积极作用,有效地使用物力、财力等管理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3、管理地位通过它的作用是如何表现的?表现在对社会实践系统的组织上表现在对社会实践能力的放大上表现在对实践活动的纠偏上表现在对实践活动的协调上表现在对社会实践的量的渐进和质的飞跃的推进上4、管理的资源是怎样划分的?管理的对象也称管理的资源。

人、财、物、时间、信息。

具体地说,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指组织内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对财的管理表现为对组织内部各种价值形态的管理;对物的管理主要是指对组织所拥有的有形实物的管理,包括对所投入的生产资料的管理,对生产成品、半成品的管理,对机器设备、工具器具、材料、能源及建筑物等的管理;对时间的管理包括管理人员时间管理、工作时间的设计等;组织中对信息的管理贯穿于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5、评析管理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一)管理的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包括政府的财政与税收政策、资金、劳动力、价格水平、运输费用、竞争对手、生活水平、消费者偏好等等。

2.技术环境技术是组织为社会服务或做出贡献的手段。

一个组织能否拥有先进技术,并及时地从外部输入先进技术,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很大。

4.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制约和影响着组织及个人的由政党、国家或地方行政部门制定和发布的法律法规、政策命令、路线方针的总和。

5.文化环境文化环境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教育和其他学科等。

6.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对组织产生影响作用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等因素,它对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影响尤大。

(二)管理的内部环境1.管理者因素管理者因素包括许多内容,主要有管理者的年龄、个性、学历、资历、对成就的需要、道德观和价值判断标准,以及思想政策水平等。

2.被管理者因素被管理者之所以构成管理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被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制约着或影响着管理的效果。

3.组织气氛一般而言,良好的组织气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组织内部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组织成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组织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竞争力强。

(2)组织有强烈的成就取向,组织有卓越的工作追求意向;组织成员都具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力求以最佳的工作方式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3)组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组织成员关心组织的发展,珍惜组织的名誉;组织内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能从全局利益出发分析和处理问题。

(4)组织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和睦、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管理者工作的重心在于组织成员的成长创造各种机会,善于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试论述管理的性质。

管理学是涉及到众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较突出的一门学问。

(1)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关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观点;关于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以及关于人民群众是生产的主体,是世界的创造者的观点等,是我们学习、认识和掌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2)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而经济活动是管理要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因此,学习和研究管理学,就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

(3)社会心理学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主要是对人的管理。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

对人的管理主要是如何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要调动人的积极性,首先就要认识人和了解人。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作用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问题,这对于了解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一般心理规律是有帮助的。

(4)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从事管理活动的有效工具,它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能,使管理变得异常快捷、高效。

2.应用性管理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协调各种关系,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合理使用设备资金,以创造尽可能大的工作绩效。

它的立足点是在提出解决管理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思路、视角和方法。

故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即时练习问答题1、简述西周的行政管理制度和经济管理思想。

(一)西周的行政管理制度1.分封制2.官吏制度西周已形成系统而完备的官吏选拔、升迁和退休制度。

除了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制外,还有“乡举里选”制度。

3.组织制度把国家政务划分为六个方面,分别设六种官员来执掌其事,以天官的等级最高,仅次于天子(二)西周的经济管理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多层次等级关系对商业相当重视,政府十分注意运用商业政策来解决荒旱时期的困难,鼓励商业活动以便利城市居民的生活。

对价格管理也较为规范,货币方面由政府直接经营贷款,并规定利息2、综述《管子》的经济管理思想。

在农业方面,1.它主张国家在管理农业时,必须努力维护粮食生产的发展,反对“废民于生谷”的各种活动 2.注重兴修水利设施 3.注意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对矿业的管理,《管子》提出了两个原则:一是在矿权归属上,坚持由国家占有;二是在开采上,提倡由民间力量经营。

《管子》对手工业的管理是严格的,提出“非诚工不得食于工”的见解,即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工匠,就不得从事手工业。

特别是对手工业者制造奢侈品的行为,更在严格取缔之列。

为发展手工业,《管子》设计了一个“同业聚居,父子相承”的管理方案,还要求国家必须专设官职,并建立规章制度。

《管子》中提到的商贸管理方案主要是政府商业对私商的调节。

为使政府商业有效地调节私商,由政府直接经管商贸,通过购销货物,掌握价格,对市场进行干预和管理。

措施:掌握重要商品与掌握重要阵地。

、评价孔子以礼、义、仁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一)孔子的以礼为目的的管理目标孔子的“礼”是一种以社会尊卑贵贱秩序为内容的伦理规范,他思想中的管理目标就是要使社会符合这个伦理规范。

要达到“仁”的境界,就必须按照“礼”的规定行事。

(二)孔子的以义为特征的管理方法孔子所谓“义”的要求有四条:1.当政的人即管理者必须行为端正,以身作则2.君子治理国家要从大局出发3.对百姓要加强思想上的说教4.要“举直”,选拔正直的人来参予管理(三)孔子的以仁为内容的管理原则仁的管理功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被管理者通过以仁为内容的教化,就能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合乎礼的规范,这样就使得被管理者安分守纪。

其次,孔子说:“仁者爱人”,他主张管理者“爱人”而后“使民以时”,以此达到实现礼的目标。

所谓“爱人”,是用仁爱、好处来征服人心,调节上下关系,劝诱部下尽忠效力。

所谓“使民以时”,是为了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不要过度地使用民力。

这样,既可以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正常生活,不至于铤而走险,奋起反抗,又可以保证管理者取得正常的赋税收入。

4、试述墨子的管理目的论及其管理原则。

(一)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目的论所谓“兼爱”,就是长幼贵贱都爱,哪怕人多到无穷无尽,也不妨使爱无所不及。

他把天下人之事看作自己份内之事,而不必处处为自己打算。

在此基础上,墨子提出了“利人即利己”的思想,这便是“交相利”。

(二)墨子的管理原则1.尚同原则尚同,即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

天下人思想的统一,是政令统一、指挥一致的基础。

因此,尚同可视为行政管理的原则。

2.尚贤原则墨子主张国家用人应本着唯贤不唯亲的精神,即尚贤,这可视为他的管理思想中的用人原则。

3.节用原则墨子主张在财物的使用和消费方面应有节制,反对奢侈浪费。

这就形成了他的节用原则。

5、如何看待孟子以“仁政”为轴心的管理思想。

(一)孟子的得民心的治国思想要想拓展疆土,拥有百姓,唯一的办法是争取民心。

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持,国家的财政赋税就有了保障,攻伐征战的军队就有了可靠的来源,国家就会逐渐富强起来。

(二)孟子的以佚道使民的思想“得民心”的目的是为了“使民”。

在使老百姓安逸的原则下来役使百姓,百姓虽然劳苦,也不怨恨;在使老百姓生存的原则下来杀人,人虽被杀死,也不会怨恨杀他的人。

(三)孟子的人行贤使能的用人原则三条措施:1.国君应给贤者以高贵的礼遇2.国君应虚心向贤者求教6、试分析荀子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

(一)荀子的人性论提出了人性恶的命题。

(二)荀子的分配原则创立了“求”这个分配原则。

“求”是通过礼义教化,人们根据个人所处的贫富贵贱地位,经过思维判断,认为是自己应该有的和可能得到满足的欲望要求。

(三)荀子的人力管理思想荀子在说明自然界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时,进一步指出人们应该通过主观努力去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提出了只要把人力使用得好就可以创造奇迹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且成为论述管理的出发点。

(四)荀子的社会生产组织原则荀子把生产看作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群”是指人们有组织的集体力量。

荀子在经济管理中重视群体的作用,是因为他认识到群体中成员的分工协作,互相补充,能够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

荀子的“分”有着广泛的含义:第一,以礼来分别贫富贵贱的“明分”。

第二,他指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要提高工作效率,在经济管理中专一的分工是不可少的。

第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3.国君对臣下要赤诚相见(四)孟子的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行政管理思想他主张社会应有严格的分工,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劳作范围。

在此基础上建立行政管理体系,并且必须有一批专门从事行政管理的人。

7、韩愈的人才管理思想把贤人比作千里马,把出色的管理者比作伯乐。

只有出色的管理者才能发现人才的先决条件。

他认为,许多人才被埋没、被白白浪费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人独具慧眼去发现他们。

他强调对杰出人才要为其创造发挥才能的必备条件,其待遇应当高于常人。

他认为世间在使许多杰出人才被埋没、荒废的同时,而又有一些统治者却否认世间有杰出人才存在。

在重视杰出人才的同时,韩愈也注意到普通人才的使用。

他认为优秀的管理者,应当善于用人之长,善于给各种不同的人找到适当的发挥作用的机会第三章中国近现代的管理思想1、试论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与实践1.注重经营决策经营企业,历来是有风险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风险系数是相当高的。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办实业之始,几乎都是在风浪中度过难忘的岁月。

内忧外患造成了险象环生的企业外部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