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生理学基础系列课件之四(一)血液循环心脏电生理

2020生理学基础系列课件之四(一)血液循环心脏电生理

生理学基础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01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1.掌握心的泵血功能及影响因素; 2.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了解心的传导系统; 4.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血液循环示意图
01 02 03
血管-管道系统 心脏-动力器官
一02、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非自律细胞:收缩功能(工作细胞) ❖根据自律性有无
虽然我几十年以来 分分秒秒都在工作, 但是却不会累
(二)兴奋性
3.期前收缩
【1】期前收缩: 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可使 心肌产生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临床上称为“早搏” 【2】代偿间歇: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 性间歇。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和神经细胞的形成机制类似。
神经细胞: RP静息电位:k+外流而形成 AP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形成
下降支——K+外流形成 后降支——钠泵激活使细胞
内外离子回到最初水平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工作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神经细胞
工作细胞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工作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03 课后作业
背诵作业
1.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和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2.心脏传导系统中最慢的是哪里?有何生 理意义? 3.按顺序介绍心脏的传导系统组成部分。源自 THANKS(三)传导性
1.定义 指心肌细胞之间传导兴奋的能力。 2.传导系统
❖2.心脏传导系统
(三)传导性
3.传导速度 【最快】浦肯野纤维网:使左右心室同步兴奋 【最慢】房室交界处:房室延搁——使心房心室不同步收缩,有利于 心室充盈和射血。
❖2.心脏传导系统
(四)收缩性
特点
1.不发生强直收缩 2.“全或无”式收缩 3.依赖细胞外液中的Ca2+ 4.“绞拧”作用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性
电生理学特性
机械特性
(一)自律性
1.定义 组织或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 律性兴奋的特性,简称自律性。
2.正常 3.异常
窦房结P细胞自律性最高,浦肯野纤维最低。 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窦性心律;其他为潜在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 可以引起 异位心律
❖自律细胞:产生传播兴奋,控制心脏节律 ❖根据动作电位去 ❖快反应细胞(快钠通道)
极化速率快慢 ❖慢反应细胞(慢钙通道)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室肌/心房肌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房室束及浦肯野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窦房结P细胞等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房室交界处细胞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二)兴奋性
1.定义 指心肌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不会产生兴奋 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低于正常 超常期: 兴奋性高于正常
(二)兴奋性
1.定义 指心肌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特点: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 期。这一特点使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是保持了收缩与舒张交 替的节律性活动,以保证实现泵血功能。
0期:去极化期 -慢速Ca2+内流
或是快速的Na +内流
3期:复极化期- K+外流 4期:自动去极化期- Na+
内流
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
0期去极化慢 4期自动去极化快 窦房结
P细胞
浦肯野 细胞
0期去极化快 4期自动去极化慢
❖(1)RP:-90mV
❖(2)AP:
0期:去极化期-Na+内流 1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
2期:平台期- Ca2+内流,
同时K+外流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期:静息期- Na+-K+泵
和Na+-Ca2+泵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
(三)心电图
心电图来源
心脏内兴奋产生和传播的电变化,可以通过 组织和体液传至体表。
定义: 将心电图机测量电极放在体表一 定位置,可以记录电变化的波形,称为心 电图 ECG.
24h动态心电图。.
(三)心电图
心电图波形
P波 -------- 左、右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P-R间期---- 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需要的时间 QRS波群----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S-T段----- 心室肌细胞全部处于兴奋 T波-------- 两心室复极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