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卖油翁 优秀教案

卖油翁 优秀教案

卖油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之”在课文中的指代对象。

掌握“咨、矜、睨、颔、忿”等5个字。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懂得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义、句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

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

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

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共同学习《卖油翁》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

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的文人,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2.检查生字预习
注音:尧咨(zī)自矜(jīn)家圃(pǔ)睨之(nì)颔之(hán)忿然(fèn)酌油(zhuó)
3.听录音,注意句读,注意句中停顿。

4.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翻译方面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注意积累以下重要字词:
以此:因此。

尝:曾经。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尔安敢:尔,你;安,怎么。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3.复述课文
4.思考回答:记叙了怎样的一件事?写了哪几个人?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明确:记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

卖油翁和陈尧咨。

熟能生巧。

四、课文研讨
1.默读课文,思考: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变化的过程?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
明确:课文先简要介绍陈尧咨因善射而矜持,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自是不满,质问声中“自矜”之太跃然纸上。

而卖油翁从容对答,点出“无他,但手熟尔”。

但陈尧咨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认为是“轻吾射”,“忿然”一词表现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而卖油翁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当场献技,在事实面前陈尧咨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善射;自矜(在讲到“当世无双”时可以用“举世无双”、“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进行对比。


2.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卖油翁的过人之处又有哪些?
明确: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

通过对其酌油动作的描写“取”“置”“覆”“酌”“沥”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结果,突出其高超的酌油本领。

3.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人的不同语气。

五、拓展延伸:课外文言文阅读:宣王好射(10分)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

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③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④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吕氏春秋》) 【注释】①说:同“悦”。

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

③关:同“弯”,指拉满弓。

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④其:副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齐宣王好.射()②左右皆试引.之()
③此不下.九石()④非王,其孰能用是.()
2.补出下面句子省略的成分。

(2分)
①以()示左右②()中关而止
3.翻译“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4.从不同的角度看,本文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道理,请说出其中之一。

(2分)
答案:(一)宣王好射(10分)
1.①喜欢②拉③少于④代指弓
2.弓、左右
3.但他却一辈子都以为自己用的是九石的弓,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
4.从齐宣王的角度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一味听取别人的奉承之言;从手下的角度看,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辞。

总结:课文运用传神的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叙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或学生谈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
复习巩固课文翻译
【板书设计】
陈尧咨卖油翁
(略)(详)
技艺:善射(十之八九)善酌(堪称绝技)
态度:自矜(浮躁自傲)手熟(从容沉静)
中心:熟能生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