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发展)
以下孩子们 的“胎内记忆”
2岁、4岁的两个男孩:“里面很黑” 3岁女孩:“像漂浮在水上”; 2岁女孩:回答“被绳子拴住” 4岁男孩说:“里面黑得难受,总听到妈妈的说话声。” 3岁男孩说:“在里面怕黑,后来就哭出声了。” 2岁女孩是先破水,然后才出生的,她说:“听见一声 响后,眼前就亮了起来。” 4岁女孩则回忆道:“本来还想睡一会儿,可睡不成 了。”
㈡婴儿的气质差异 ㈢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㈠什么是自我意识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 是个性的重要标志。 ㈡自我意识的发展 ⒈ 1岁末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⒉ 2-3岁开始发展自我认识 知道自己的名字
掌握代名词“我”
链接:自我意识训练方法——照镜子
婴儿期的记忆为什么无法回忆? 你是否还能回忆起来3岁前的记忆?
五、婴儿思维的发生发展
⒈思维的发生
⒉思维的发展
直觉行动性思维:在感知行动中进行的思维,与儿 童的感知觉和行动密切相联系。 缺乏对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思维中词的作用
第三节 婴儿期言语发展
一、言语获得的理论
㈠强化说
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反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婴儿期言语的发展
㈡ 语法的获得
⒈早期的单词结合
A 单词句B 多词句
C 完整句 ⒉过度规则化
第四节 婴儿期情绪发展
一、婴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
㈠ 情绪的发生 ⒈最初的情绪表现 消极情绪居多 出现基本情绪 能模仿成人表情 自发微笑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⒉婴儿的微笑 与哭泣
形成慢、要 多次结合 不稳定、不 易分化
链接:重要的反射活动
抓握反射 行走反射 惊跳反射 游泳反射 击剑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
反射使新生儿 适应周围环境
吸吮反射
防御反射
定向反射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㈢ 观点二:感觉的出现标志儿童心理的发生 新生儿的偏视与偏爱的研究 新生儿的感觉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研究
链接:记忆实验
3个月婴儿记忆特定事物可以长达1周。
首先在婴儿摇篮上方悬挂玩具汽车,观察婴儿反应。 进行3分钟基线观察记录踢腿频率。然后用细线链接婴
儿腿,这样每次踢腿汽 车就会动。很快婴儿学 会了重复踢腿转动汽车 的行为。3-6分钟内频率 增加,学习行为发生。 几天后……
思考题
儿童为什么会认生? 几个月前,A的朋友来她家作客,抱了抱她3个月的小 宝宝,宝宝笑脸相迎、手舞足蹈。但是,过了2、3个月 朋友再来时,看见孩子长大了,以为和宝宝有了“交 情”,热情地再去抱他。可是宝宝竟然翻脸不认人,大 哭起来,甚至拼命躲开客人。A妈妈觉得奇怪,“宝宝怎 么越大越胆小了?”
语速要慢,使用高音调和多变的频率
对关键词进行强调,并重复和解释某些词
三、婴儿期言语的发展
㈠ 语言发展的阶段 ⒈儿童理解言语的阶段 ⒉儿童积极言语活动阶段 (约从1-1.5岁) (约从1.5-3岁)
语言形式的发展:单词句——多词句
词汇的发展:数量增加、范围扩大
句子内容的发展:出现有关时间、人际关系、年龄、 美丑概念的内容
“陌生情境”技术
一、婴儿期依恋的形成发展
㈢ 影响依恋的因素
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与反应性 儿童自身的特点 文化因素 ㈣依恋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依恋是儿童成人后人际关系的缩影 依恋影响儿童未来的心理健康
链接:Harlow的依恋实验
给婴猴提供两个假“母亲”: 一个用金属做的,能提供食物, 一个用柔软的布做的,提供温 暖。 如果强迫婴猴作出一种选择, 它们宁愿同一个温暖的、柔软 的、毛巾质料的“母亲”接触, 因为布妈妈给予婴猴安全感。
链接:范茨的偏好方法(preference method )
链接:习惯化范式
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㈡ 感觉的发展 ⒈皮肤觉 ⒉嗅觉、味觉
⒊视觉
⒋听觉
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㈢ 知觉的发生发展
⒈颜色知觉 ⒉图形知觉
⒊深度知觉&空间知觉——视涯试验
⒋时间知觉 ⒌知觉常性&客体永久性
链接:客体永久性与发展控制
㈡模仿说
㈢先天说 ㈣认知说
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装置” 皮亚杰的认知论
思考题
你对一个声称因为婴儿语言能力有限,为他们阅读是 浪费时间的人说什么? 如果一个婴儿不想人家给他阅读,你认为他的父母或 老师应该尝试着让他对书本感兴趣吗?如果这样,你认 为他们应该怎样做?
二、前言语阶段婴儿言语的发展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第五章 婴儿期的发展
新生儿的发展
婴儿期概述
婴儿期言语的发展 婴儿期情绪与个性的发生发展 婴儿期社会性的发生发展
第五章 婴儿期的发展
新生儿的发展
婴儿期概述
婴儿期言语的发展 婴儿期情绪与个性的发生发展 婴儿期社会性的发生发展
Poneur博士对12个月大的健康婴儿常规检查的一部分是 这样的:他允许婴儿玩他放在工作服口袋中的一个小充气 熊。当他把熊放回口袋中时,他说:“熊在哪?”如果婴 儿往他的口袋里寻找,博士就可以相信其认知领域的发展 处于正常的轨道。如果婴儿没有寻找熊,博士在后面几个 月中会跟踪其智力发展,如果他继续落后于同龄人,则建 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发展心理学家认定客体永久性的获得和延迟与后期智 力障碍相关。因此,许多儿科医生在婴儿体检时都会评估 期客体永久性和认知、语言技能。这种程序被称为发展性 监控,是识别儿童智力障碍危险的重要步骤。
㈠ 动作发展规律
从整体到部分
从不随意到随意
方向性和顺序性: 头尾、近远、大小原则
㈡ 手动作的发展(P154) ㈢ 行走动作的发展(P154)
链接:儿童早期动作发展
链接:儿童早期动作发展
链接:精细动作的发展
抓握动作的发展 绘画和写字动作的发展 自理动作的发展
三、婴儿动作的发展
再认——回忆
情景——符号记忆
链接:出生前有记忆?
这项调查由日本横滨市妇产科的池川明医生以婴幼儿为对象,实施于 2002到2003年,调查范围包括长野县轧幌市和盐九市的36家幼儿园、2家 托儿所,共1620个平均年龄4岁的孩子。家长平均年龄34岁,据最终统计 结果,有33%的孩子肯定了“胎内记忆”,有21%的孩子记起了出生时的 情景,这部分孩子大多集中在两三岁年龄段。
第二节 婴儿期概述
一、婴儿期儿童的一般特点
独立行走扩大了儿童的生活 范围 儿童开始学会运用语言跟成 人交际 儿童出现原始游戏和自我服 务性的劳动 儿童初步产生的独立活动心 理倾向
二、婴儿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
㈠ 大脑形态的发展 ⒈脑重增加 0-1岁:390g~660g(成人的50%) 3岁:950g (成人的60%) 15岁:1400g(成人的95%)
•分离焦虑
•接受陌生人抚慰的能力 •重逢的反应
链接:依恋与亲密关系
•回避型依恋:“我有价值,你没价值;我行,你不行;人都不可靠, 只能靠自己。”自尊心膨胀。 •亲密关系:他(她)们更愿意与人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由于害怕被 吞噬,因而在亲密关系中也常常要寻找自己的空间,因为与人亲密会带 来不自在的心理体验。并可能会以不需要投入情感非正常的方式来满足 快乐感,如:酗酒、吸毒和性泛滥。 •抵抗型依恋:“别人都比我好,你行,我不行。”认为只有和别人在 一起才安全。 •在亲密关系中:总是处于拥有亲密关系和失去亲密关系之间的两难地 带,患得患失充满矛盾和焦虑,情绪容易激烈而紧张,因为害怕被抛弃 而不断地抓取和追索亲密感,不给对方留有空间。
㈠ 语音的发生发展
反射的发音阶段 发音游戏阶段 典型的呀呀语阶段 含混语阶段 (0-2月) (4-6月) (6-9月) (10月以上)
叽咕声音与笑声阶段(2-4月)
二、前言语阶段婴儿言语的发展
㈡ 前言语交流的发展
目的性
约定性
指代性 ㈢ 父母对乳儿言语获得的影响 尽量简化言语、短句、简单词义
链接:依恋与亲密关系
•矛盾型依恋:对于与别人亲密我很害怕,如果真的能够拥有亲密关系 我就要抓住不放。 •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既抗拒又依恋,不敢轻易地进入亲密关系, 但是一但建立起亲密关系就会紧紧抓住对方不肯放手,如果关系亲密出 现危机常常会不顾一切,很可能以自杀或他杀等极端的方法来要挟对方。
•安全型依恋:“我有价值,你也有价值;我值得信任,你也值得信 任”。
⒉大脑皮质的髓鞘化
Body Proportions Change over the Life Span
二、婴儿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
㈡ 大脑机能的发展
⒈脑电波 ⒉大脑皮质 α波的出现标志婴儿脑成熟 弥散向集中发展 皮质兴奋强于抑制 单侧化是渐进的过程 单侧化是恒定的过程
⒊大脑单侧化
三、婴儿动作的发展
第一节 新生儿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一般特点
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变为 独立生活
newborn
心理现象开始发生
本身的软弱性和发展的巨大 可能性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㈠ 新生儿是否有心理现象?
㈡ 观点一: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儿童心理的发生
⒈什么是条件反射? ⒉何时出现条件反射? ⒊新生儿条件反射的特点 ⒋几种重要的无条件反射
生理激活 心理激活 有区别
链接:儿童表情
链接:儿童表情
一、婴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
㈡ 社会性情感萌芽 ㈢ 情绪情感的不稳定
二、婴儿的气质
㈠ 婴儿的气质类型
容易型 困难型 迟缓型 混合型 (40%) :有规律,友好,安静 (10%):缺乏规律,敏感,难适应,情绪不稳 (10%):对变化反应温和 (35%):
㈣ 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 ⒈遗传和经验 ⒉性别差异 遗传与经验共同促进发展 男女活动兴趣不同 男女动作能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