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I. 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不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填空)2 .一般将电能通过的设备称为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
3. 对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保护的设备,称为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
4. 所有的等式约束条件均满足,部分的不等式约束条件不满足但又不是故障的电力系统工作状态,称为不正常运行状态。
电力系统的所有一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力、绝缘老化、过电压、误操作、设计制造缺陷等原因会发生如短路、断线等故障。
(选择)5.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6. 保护类型: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距离保护、电流差动保护、瓦斯保护、过热保护7. 继电保护装置组成由测量比较元件、逻辑判断元件和执行输出元件。
8. 电流互感器TA将一次额定电流变换为二次额定电流5A或1A,测量电流二次侧绝不开路电压互感器TV二次测绝不短路,输出100KV以下电流。
9. 电力元件配备两套保护:主保护、后备保护。
安装位置不同,选近后备/远后备10. 继电保护基本要求: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II. 四个基本要求关系:四个特性即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继电保护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的大部分工作也是围绕如何处理好这四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的。
相同原理的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的不同位置的元件上如何配置和配合,相同的电力元件再电力系统不同位置安装时如何配置相应的继电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被保护电力系统的运行效能,充分体现着继电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继电保护工程实际的技术性。
第二章1. 无论启动和返回,继电器的动作都是明确干脆的,不可能停留在某一个中间为位置,这种特性称为"继电特性”2. 返回电流与启动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Ire/Iop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恒小于13. 在相同地点发生相同类型的短路时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电流最大,对继电保护而言称为系统最大运行方式。
4. 对于反应于短路电流幅值增大而瞬时动作的电流保护,称为电流速断保护。
5. 电流速断保护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动作迅速,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
缺点是不可能保护线路的全长,而且保护范围直接受运行方式的影响。
6. 灵敏度最高III段,最低1段。
7. 使用1段、II段或III段组成的阶段式电流保护,其主要优点是简单、可靠8. 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是指保护中的电流继电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接线方式,对相同短路的电流保护,根据电流互感器的安装条件,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三相星形接线和两相星形接线9. 两种接线方式的应用:P31 (选择)10. 假定保护的正方向是母线指向线路11. 利用判别短路功率的方向或短路后电、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就可以判别发生故障的方向。
用以判别功率方向或测定电流、电压间相位角的元件(继电器)称为功率方向元件(功率方向继电器)12. 继电保护中功率方向元件的基本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即在正方向发生各种故障(包括故障点有过渡电阻情况)时能可靠动作,而在反方向故障时可靠不动作(2)正方向故障时有足够的灵敏度。
13.90°用的多。
工程上少用0°线。
14.90线的主要优点:第一,对各种两相短路都没有死区,因为继电器加入的是非故障的相间电压,其值很高;第二,选择继电器的内角a =90 ° - k后,对线路上发生的各种故障,都能保证动作的方向性。
15. 死区:短路电流流过互感器,经接地点流入大地,并不经过断路器,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但不能切除故障点。
这就是保护死区。
(功率元件不动作)16. 助增电流Kb >1,外汲电流Kb v 1.无助增外汲Kb=1.(助增:分支电源使故障电路电流增大的现象。
外汲:故障线路中电流的现象)17. 当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又称大接地电流系统)中发生接地短路时,将出现很大的零序电压和电流,利用零序电压、电流来构成接地短路保护,具有显著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中。
18. 零序电流的分布,主要决定于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和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而与电源的数目无关。
19. 零序功率方向实际上都是由线路流向母线。
20. 零序电流保护优点、缺点P5021. 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又称小接地地电流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在一般情况下都允许继续运行1-2小时。
22. 假设A相发生单相接地,在接地点处A相对接地电压为零,对地电容被短接,电容电流为零,而其他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 3倍,对地电容电流也应增大/ 3倍23. 非故障线路特点:非故障线路中的零序电流为线路1本身的电容电流,电容性无功功率的方向为由母线流向线路。
24. 故障线路特点:故障线路中的零序电流,其数值等于全系统非故障元件对地电容电流之总和(但不包括故障线路本身),其电容性无功功率的方向为由线路流向母线,恰好与非故障线路相反。
25. 装设消弧线圈3-6KV电网为30A,10KV 电网为20A,22-66KV 电网为10A.26. 消弧线圈有:完全补偿、欠补偿及过补偿工程上最多采用过补偿27. 计算题P58 2.7第三章1. 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发生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该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如果短路点距离小于整定值则动作的保护。
2. 距离保护组成由启动、测量、振荡闭锁、电压回路断线闭锁、配合逻辑和出口3. 测量保护是距离保护的核心4. 在实际情况下,由于互感器误差、故障点过渡电阻等因素,继电器实际测量到的Zm 一般并不能严格地落在与Zset相同的直线上,而是落在该直线附近的一个区域中。
5. 阻抗继电器在阻抗复平面动作区域的形状,称为动作特性。
.6.圆特性阻抗继电器、苹果形特性和橄榄形特性阻抗元件、直线特性的阻抗元件、多边形特性的阻抗元件7. 在传统的模拟式距离保护中,记忆电压是通过LC谐振记忆回路获得8. 数字式保护中,记忆电压就是存放在在存储器中的故障前电压的采样值。
9. 并联运行的电力系统或发电厂之间出现功率角大范围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电力系统振荡。
用来防止系统振荡时保护误动的措施,就称为振荡闭锁。
10. 电力系统振荡时,电压最低的这一点称为振荡中心。
11. 振荡时,三相完全对称,没有负序分量出现;而当短路时,总要长时或瞬间出现负序分量或零序分量。
振荡时,电气量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其变化速度比较慢;从短路前到短路后其值突然变化,速度很快。
振荡时,电气量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短路时,呈现非周期变化。
第四章1. 将线路一侧电气量信息传到另一侧去,安装于线路两侧的保护对两侧的电气量同时比较、联合工作,也就是说在线路两侧之间发生纵向的联系,以这种方式构成的保护称之为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
2. 导引线纵联保护、电力线载波纵联保护、微波纵联保护、光纤纵联保护3. 导引线通道、电力线载波通道、微波通道、光纤通道’4. 纵联保护分为: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5. 传输距离不超过40-60KM ,就要装设微波中继站,以增强和传递微波信号。
6. 微波信号的调制可以采取频率调制(FM )方式(模拟方式)和脉冲编码调制方式(PCM)(数字方式)第五章1. 对1KV及以上的架空线路和电缆与架空线的混合线路,当其上有断路器时,就应装设自动重合闸。
2. 重合闸次数选择:一次式重合闸应该只动作1次,当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故障而再次跳闸以后,不应该再动作;对二次式重合闸应该能够2次,当第二次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而跳闸,不应该再动作。
第六章1. 变压器的故障可以分为油箱外和油箱内2. 电流互感器的变比:n TA2/ n TA1=n T3. 电流的整定原则:躲过外部短路故障时的最大不平衡电流4. 单相变压器励磁涌流内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分量5. 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在不对称故障时电压继电器的灵敏高,并且接线比较简单,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6. 瓦斯保护:一个反应变压器内部的不正常情况或轻微故障,通常称为“轻瓦斯”;另一个反应变压器的严重故障,称为“ 重瓦斯”第八章1. 母线故障中,大部分故障是由绝缘子对地放电所引起的,母线故障开始阶段大多表现为单相接地故障,而随着短路电弧的移动,故障往往发展为两相或三相接地短路。
2. 为满足速动性和选择性的要求,母线保护都是按差动原理构成。
3. 按照母线的接线方式对母线差动保护分类,主要有单母分段、双母线、双母带旁路、双母单分段、双母双分段、1/2接线母线差动保护等。
桥式接线和四边形接线母线不用专用母线差动保护。
4. 失灵保护的误动和母线保护误动一样,必须有较高的可靠性。
论述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四项要求之间即矛盾又统一。
继电保护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的大部分工作也是围绕这四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的。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是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首先继电保护工作者要掌握电力系统、电力设备的基本原理,运行特性和分析方法。
特别要掌握电力系统故障时的电气量变化的规律和分析方法,通过寻求电力系统的不同运行状态下电气量变化的特点和差异来甄别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不同的原理和判据实现继电保护的基本方法,所以需要很强的理论性。
由于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及其相关的电气设备千差万别,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任何一种继电保护原理或装置都不可能不加调整地应用于不同的电气设备或系统,而在根据实际工程中设备,系统的现状与参数,对其继电保护作出必要的调整。
相同原理的保护装置在应用于电力系统不同位置的元件上时,可能有不同的配置和配合;相同的电力元件在电力系统不同位置安装时,可能配置不同的继电保护,这些均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工程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继电保护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