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1 单项选择(1)公共性是公共事业最突出和基本的特征。
(2)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共品,就是用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和劳务。
(3)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
(4)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
(也可多选)(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
(6)对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概括和抽象,以获得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方法就是实践抽象法。
(7)公共事业管理中,案例分析法主要是给人们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假定的公共事业管理场景,要求人们去思考和寻求答案。
(8)所谓实验法,是指通过设计情境,控制条件,观察和分析对象活动以掌握因果关系,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9)以层次为标准,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环境。
(10)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
(11)政治文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思想或政治思潮、社会政治心理。
(也可能填空)(12)公共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公共政治认知因素;公共政治行为倾向因素;公共政治评价因素;(13)所谓政府职能,就是政府依法对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能和功能。
(14)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15)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16)所谓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是指以营利为目标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中介组织,如:职业介绍所、证券交易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
(17)所谓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的中介组织,如:各种志愿者组织、失业救济基金会、环保协会、以及非营利的教育、卫生、科学、文化机构等。
(18)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财政供给。
(19)以公众为本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性本质特征最集中的反映。
(20)以性质为标准进行划分,可把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分为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两种形式。
(21)计划职能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首要职能。
(22)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和。
(23)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24)刚性方法的主要形式有:法律管理方法、行政管理方法和经济方法。
(也可能多选)(25)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方法具有以下特征: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明确的规范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26)柔性方法的主要形式:传播方法、情感方法、心理方法。
(27)当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刚性方法和柔性方法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们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运用呈现出系统化、民主化和柔性化的特点。
(28)在公共事业管理的整个战略管理中,战略规划不仅是一个基本内容,也是整个管理的核心环节。
(29)直接调查法的不足就是调查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30)最常见的直接调查方法有以下三种: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
(31)间接调查法称为案头资料分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献法。
(33)保守预算法,即以最大限度的潜在困难为基础进行估算。
(34)拟订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基本原则:可行性原则、详尽性原则、互不兼容原则。
(35)合理性标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提出的决策标准。
(36)公共事业管理运作方案的失效可能贯穿于整个实施过程,分为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
(可能简答)(37)耗损失效是指方案的贯彻进入后期出现的失效。
(38)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平设施、社会科学研究等都属于公共提供。
(39)水、点、煤气、城市公共交通等都属于市场提供。
,(40)煤气、水、电、电讯、公共交通等常常采取公共生产和市场提供。
(41)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的公共支出有以下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原则。
(42)1989年发布实施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43)项目融资首先在美国出现。
(44)企业资金进入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方式: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OOT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
(45)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公共性。
(46)上级的行政命令、议会的立法、法院的判决,以及政府对非政府组织是否执行有关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有关法律、法规等都属于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的正式途径。
(47)职业规范、公共利益、道德、利益集团、公民参与和大众传媒等都是属于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的非正式途径。
(48)科层制的首创者是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
(49)我国《行政诉讼法》于199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50)政府的行政赔偿也称为行政侵权赔偿。
(51)1994年5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标志着我国正式全面实施政府侵权赔偿责任制度。
(52)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
(53)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是政府组织伦理的最基本的要求。
(54)作为一个管理工具,绩效管理最重要的莫过于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引入了成本——效益机制。
(55)公共部门的绩效指标一般有四个基本方面,即4E经济(Economic)、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公平(Equity). (56)标杆管理又称基准比较。
(57)简单“前——后”对比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前后比较法。
2 多项选择(1)社会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
(2)公共产品的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也可能简答)(3)公共组织的类型: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准政府组织。
(4)公共权利的特征:社会性、政治性、综合性、约束性。
(5)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主要具有的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
(6)政府基本职能具有以下特性:整体性、适应性、差异性、统一性。
(7)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
(8)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市场化原则。
(也可能简答)(9)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基本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控制作用、协调作用。
(也可能简答)(10)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也可能简答)(11)从公共政策的实践来看可将公共政策大体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12)公共政策的特征:权威性、阶级性、普遍性、层次性、丰富性。
(13)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分配功能。
(14)将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战略管理分为: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
(15)在项目计划中常见的时间预算法有三种:乐观预算法、中性预算法、保守预算法。
(16)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选择有以下几种方式:多中选一、合多为一、重新拟订、暂缓抉择。
(17)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公共提供、市场提供、混合提供。
(18)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收入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溢余、社会捐赠、政府拨款。
(19)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的内容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督、审计行政复议。
3 填空(1)美国学者 P-萨缪尔逊提出了被各国学者公认的确认公共产品的两个标准: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的基本含义: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3)公共产品一般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4)准公共产品外部收益的两种表现形式:生产的正外部性;消费的正外部性。
(5)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公共事业的作用有一定的区别:内部环境更侧重于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过程本身;而外部环境则主要制约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方向。
(6)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就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7)公众的政治文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思想或政治思潮、社会政治心理。
(8)现阶段,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是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具有准政府性质的事业单位构成。
(9)政府的基本属性: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
(10)在公共项目运作方案中决策者所依据的判断标准最主要的是满意标准和合理性标准。
(11)实际上,公共财产包括公共产品和公共收入两部分。
(12)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资金,可一分为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两大类别。
(13)公共消耗支出中比较重要的项目是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和公共保健支出,其中后两项就属于公共事业费用支出。
(14)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的非政府组织资金投入原则:非营利性原则和安全原则。
(15)公共事业管理社会评价的基本指标是效率、效果和公共职责的履行。
4 名词解释(1)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一方面是指体现全体公民的长远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体现显示中的全局利益,因而是全体公民十分关注的事务。
)(2)公共事业,就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4)非政府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
(5)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或对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由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构成,并以准公共产品为主的产品生产和提供的调节和控制过程。
(6)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
(7)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和。
(8)刚性方法,就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凭借其所拥有的特定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
(9)柔性方法,主要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采用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等软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10)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指国家利用一定的经济手段影响公共事业活动参与者的经济利益,以保证公共事业的发展按国家意识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11)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战略规划,是该组织在分析环境和把握环境所存在的威胁与机会的基础上,产生组织战略的过程,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的形式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的结果的正规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