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

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

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
1 信息化管理目标
据发包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要求,配备相应的终端硬件设备,纳入发包人统一接口,并接受发包人统一管理;设置专人负责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按发包人要求的资料目录及格式通过信息系统按时如实提供工程实施、管理过程中相关资料,使之作为现场管理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和支撑。

2 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及设备配置
2.1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项目指挥部设置管理信息中心,在其他职能部门设立部门及项目兼职信息员,兼职信息员受部门领导和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双重领导。

2.2 信息管理设备的配置
为保证信息管理的顺利实施,管理信息中心购置市面主流硬件设备,购置建设单位指定或认可的项目收集、整理的管理软件,确保信息流畅通。

2.3 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3.1 组建办公局域网
项目部将统一规划组建计算机办公局域网,按建设单位统一标准进行网络配置,设置视频会议室。

使用统一规划的工程管理系统,使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及应用软件,以保证工程的施工数据采集和信息管理工作。

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联系按照业主的具体要求办理。

项目部计算机网络拓扑图见“项目部计算机网络拓扑图”。

项目部计算机网络拓扑图
信息采集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项目副经理 专家组 项目监理
工序质量监控摄像
(设于重点构造物、拌和站等处)
各施工队
各施工队 综合管理部
物资设备部
安全质量部 计划财务部 工程管理部 服务器 局域网
交换机
防火墙 监理 公司总部 业主
2.3.2建立远程施工工地信息管理系统
为更好的对施工工地进行管理.以建立动静皆管立体管理机制为目标,以向建设单位提供项目有关信息的数据采集系统为核心建立远程施工工地信息管理系统。

配备相应的终端硬件设备,纳入建设单位统一接口,统一管理;对重点或大型工地重点位置进行监视,并可根据需要改变监控的角度和焦距,及时发现问题。

信息管理系统对现场施工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传送和存储,增强对各种工地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等方面的管理力度,实时提供视频图像。

信息管理系统组网示意图见“信息管理系统组网示意图”。

监控局站
现场视频监控点
信息管理系统组网示意图
(1)现场机房设置
在桥梁、路基、站场离监控点500米范围内设置该现场机房,制梁厂等厂区作业面的施工现场办公楼必须设置该现场机房。

现场机房要求9平方米以上;有冷暖空调,有照明灯,防水性能好,地面贴砖或砼地面水泥收光不起飞尘,室内环境清洁,远离粉尘、油烟、有害气体、液体以及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四周排水好,不潮湿,安装防盗门窗;有可供设备车辆通行的道路(约4米以上)至设备用房门口;独立接电,不允许与施工设备用电同一线路,提供可靠的220V 电源供给,功率不小于5KW,最大电流强度2.0A,功率50--60Hz;做独立的接地系统一个,接地点引入设备房内,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2)工点视频监控
①桥梁、路基、站场工地
在距观察点合适的地方做摄像机立杆基础,设备用房至各施工点临时线路通道必须留出通讯线路路由通道,并为通讯线路敷设留好支撑构件,用于挂放通讯电缆和设备箱。

基础C25砼500*500*1000预埋M22*300地脚螺栓4根,采用无线传输时,设备临时用房必须与摄像机的距离不大于2000米并且在可视范围内,摄像机及无线前端设备现场供电必须单独220V 2KW供电。

②制梁场场区作业面
在距观察点合适的地方做摄像机立杆基础,基础C25砼
500*500*1000预埋M22*300地脚螺栓4根,设备用房至各监控点临时线路通道必须留出通讯线路路由通道,并为通讯线路敷设留好支撑构件,用于挂放通讯电缆和设备箱。

采用无线传输时,设备临时用房必须与摄像机的距离不大于2000米并且在可视范围内,摄像机及无线前端设备现场供电必须单独220V 2KW供电。

(3)工点卫星网络
室外部分:
安装卫星天线及室外单元DW7700 ODU时,应具备如下安装条件:
①预留安装位置,预留场地要求为地面结实平整、预留安装位置朝南向上45度角没有遮挡。

②按100CM*100CM见方规格制作水泥基础平台,地面高度40CM,地下深度30CM,并按尺寸预埋膨胀螺栓,预埋要求见附件图纸。

③设备安装完成后,至少保留包装物1个月,以备设备故障运输使用。

设备开通运行期间,注意以下事项:
①安装完成后,勿触动、移动天线以及ODU,勿在连接馈线上搭放任何东西。

②确保强电线缆不要与连接馈线共同敷设。

③室外设备安装调试好以后,勿随意插拔馈线。

④确保天线正面方向没有任何掩挡物,天线反射面要保持清洁。

⑤确保室外设备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⑥确保室外设备远离腐蚀性液体以及易燃、易爆等化学物品。

⑦确保天线以及ODU上面不覆盖、搭放任何物品。

⑧阴天、下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禁止接近天线及ODU。

室内部分:
设备开通运行期间,需注意以下事项:
①确保设备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不能撞击。

②确保设备无强点磁场干扰,如果有磁场干扰,要做好屏蔽措施。

③确保室内设备正常工作温度控制在0℃到40℃。

④注意室内防潮,并保持室内干燥,以确保设备不结露,不锈蚀。

⑤注意防止静电。

⑥勿在设备上放置覆盖物,远离发热体,避开太阳直射,注意散热。

⑦如果需要移动设备或者重新连接线缆,要先断电,所有线缆连接好以后再重新加电。

⑧指示灯状态正常时,即5个指示灯常亮,才能够正常传输数据。

如果发现状态指示灯状态不正常,要先断电,查看线缆连接、硬件设备、电源等没有问题再通电。

(4)其他
建立RCPMIS各现场相关子系统(含PDA工程数据采集子系统)。

3 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3.1 构建原则
以向建设单位提供项目有关信息数据采集系统为核心建立信息
系统。

建立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子系统两层系统。

子系统负责现场施工记录、情况的收集、初步整理。

项目系统负责汇总、整理,根据建设单位采集、管理系统的要求,按建设单位指定数据格式向建设单位传送数据和信息,同时进行备份。

部分子系统直接和建设单位有关部门接洽,将采集、整理的数据直接传输给建设单位。

3.2 建立统一的项目信息编码体系
根据建设单位的统一指定编码办法建立编码体系,包括项目编码、项目单位组织编码、投资控制编码、进度控制编码、质量控制编码、物资控制编码、设备控制编码、各类档案编制编码。

3.3 建立项目数据库平台
使用已经成熟使用的项目数据库系统,在建设单位指定软件服务商的指导下,建立与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物资控制、设备控制、档案管理等系统的接口,为信息成果的存储、共享、相互调用提供性能稳定的平台。

3.4 建立项目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以建设单位的管理系统为核心,建立包含投资管理子系统、进度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
档案管理子系统。

各子系统由各部门在管理信息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维护、管理、使用。

3.5 项目网络平台
构建基于Web技术的项目网络平台,通过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构建项目部管理Intranet并连接到Internet,提高信息处理和传递效率。

4 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制度
4.1 基本作业管理制度
定岗定责,按照建设单位有关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本项目信息管理实施细则,实行信息管理标准化。

实事求是反映工程建设情况,严禁捏造信息,所有上报的信息必须由总工程师审核同意。

及时提供工程最新信息,尤其出现突发险情和事故,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报告建设单位、监理。

对动态信息及时进行更新,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4.2 建立培训制度,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采取不间断培训计划,积极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管理系统培训,以适应信息知识的发展。

并组织对项目部领导进行培训,主要侧重于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认识和现代项目管理的学习,以提高班子对信息管理的认识。

对使用人员的培训,主要侧重于组织信息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建设单位指定软件公司的系统操作的培训。

5 建立规范的信息管理流程
5.1 信息的采集
信息采集内容:反映工程现场施工情况的数码照片、数码录像;施工图纸的电子化;工程施工方案图纸;设计变更图纸;电子文档签章;人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等资源统计;进度、投资等统计报表;安全质量保证资料;天气气象资料;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其他项目需要信息管理所需要的资料。

采集手段和时效:采用绘制、填写、
拍摄、扫描等手段,对工程项目信息进行收集,对于静态消息要及时进行上报存储,对于动态消息要及时收集上报,及时更新,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5.2 信息的加工整理及传递
对各方面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鉴别、选择、核对、合并、排序、更新、计算、汇总,生成不同形式数据和信息,以提供给建设单位、监理及项目部各类管理人员。

使用网络平台传输、共享数据,在项目部内部通过数据库、Intranet(局域网)实现数据的传送和共享;通过Internet与建设单位、监理进行数据和信息交流和共享,并使用传真、电话等作为辅助手段。

5.3 信息存储
处理后的项目信息按照统一编码、固定的格式进行存储,一般存储在服务器,使用移动硬盘和光盘(刻录)进行安全备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