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Б.Н.米罗诺夫(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历史研究所,俄罗斯圣彼得堡) [摘 要]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领导人Б.Н.叶利钦、乌克兰领导人Л.М.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领导人С.С.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这大概是大多数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对此的一致评价,而其他所有有关苏联解体的原因、后果等问题则一直是激烈争论的对象。
[关键词]苏联解体;原因;后果 [中图分类号]K 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6)03-0074-05[收稿日期]2006-05-08[作者简介]米罗诺夫(1942-),男,俄罗斯联邦萨拉托夫人,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圣彼得堡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俄国社会史。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990年3月,在全苏的全民公决中,大多数公民赞成保留苏联并对其进行改革。
临近1991年夏天,改革联邦国家的新联盟条约已经准备好。
但国家的统一没能保留住,苏联解体了。
原因何在?为此,我们将最详细地解释研究者们的观点。
1.侵害了民族利益的一体化做得太过火。
苏联作为联邦国家成立于1922年。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质上,它越来越变成由中央操纵的、共和国之间和联邦主体之间差异被消除的、单一制的国家。
共和国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多年一直被忽视,已发展到不可解决的地步。
在改革年代,当民族冲突变得激烈、民族危机出现时,中央仍视而不见,一直拖到1990—1991年,才决定解决。
民族矛盾的积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经济一体化的危机。
在苏联形成的统一的国民经济综合体保证了各共和国的经济一体化。
但随着经济困难的增多,经济联系开始中断,各共和国出现了自我孤立的趋势,而中央对此事态的发展尚无准备。
3.不合理的、错误的民族建设。
民族问题的解决应在文化自治的框架下,而非在民族主权的框架下进行。
苏联是在承认民族自决权的基础上成立的。
这个联邦是按民族—地域原则而不是按地域原则建立的。
在1924年宪法、1936年宪法和1977年宪法中都载有各加盟共和国主权的准则。
这就决定了民族因素在苏联政治社会领域的结构形成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按民族—地域原则组成的联邦里,民族精英的低效率的权力体系被合法化,即按民族原则创建的加盟共和国享有国家主权。
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进程中,各共和国的民族精英们轻易地把自己的名义上的国家变成了独立的国家。
4.共产党的危机、苏联的政治体制立足于硬性的中央集权之上。
其实际的载体与其说是国家,不如说是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的危机,苏共领导作用的丧失、苏共的解散,必然导致国家的解体。
5.意识形态的危机。
联盟的统一和完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意识形态统一来保证的。
共产主义价值体系的危机造成了精神真空,民族主义思想乘机填补进来。
6.民族精英的背叛。
苏联在其存在的最后几・47・ 2006年6月西伯利亚研究Jun.2006第33卷第3期SI BERI AN ST UDIESVol.33No.3年里承受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危机导致了中央的衰弱,各共和国及其政治精英强大起来。
民族精英们出于经济、政治和个人动机,都希望苏联解体。
他们坚信并使自己的人民相信,将保证更快地发展,在苏联危机条件下独自摆脱危机将更容易。
7.由于管理体制落后,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全面经济竞争失败。
70年代初,石油价格下滑,经济现代化最后尝试的希望也随之消失了。
8.苏联领导层放弃了对民族精英的文化同化(像沙皇俄国所做的那样),恰恰相反,由于俄罗斯联邦再不能给予外高加索和中亚的共和国重大的经济援助,助长了它们的独立性。
9.精英的蜕变。
所有改革的目的是消灭社会主义制度,把国家财产转到苏联统治阶层(上级任命的干部)手里。
国家的重新创建首先对民族精英即所谓的苏联权贵们有利。
党的上层人物和苏做出史无前例的“分离”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决定的主要支柱和社会基础。
正是他们,这些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里的各级政治、经济领导者们想成为私营石油、天然气、铝、铸钢和其他公司的权力无限的领导、老板、总裁、总经理。
他们想从苏联共产党队伍中除名以后,得到“黑籍证”,从而毫无顾忌地过活。
他们首先指望垄断原料。
为了按照国际价格向国外销售产品,他们要求迅速私有化和价格自由化。
这样,苏联的垮台则是统治精英们(上级任命的干部们)蜕变的结果。
精英内部出现了由特殊利益联结起来的各种集团。
它们的代表们已失去对社会主义的信仰。
1991—1996年间,美国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和记者弗雷德・威尔就苏联统治阶层内部的精英集团的性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其著作《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中阐述了研究的结果。
他们指出,在苏联垮台前很久,政权代表们就不太信仰社会主义了,被他们采访的人中,不到10%被认为是社会主义者。
这个结果同当时一些苏联权威机构进行的社会舆论调查资料截然相反。
社会舆论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普通人仍相信社会主义制度。
临近1987年,最高权力集团的一些人士已经变成资本主义制度的拥护者。
这在1989年加快了国家的分裂。
总之,苏联阵营内各国的共产主义制度自己“吞噬”了自己。
当苏联、东欧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在没有外部干涉或人民起义的情况下交出了政权时,这些国家就已经永远摆脱了共产主义。
10.西方的干涉。
苏联的解体是西方强国推行的所谓“和平演变”政策的结果,它动摇了苏联人民的共产主义信仰。
这里指的是向共产主义国家人民灌输类似人权和民主的西方意识形态,最终使他们抛开了社会主义。
苏联的崩溃是西方活动的成果。
美国是组织向社会主义联邦国家苏联进行信息战的主导力量。
美国利用宣传资源和财政资源,从国外首先能够发起改革运动,然后,操纵它朝需要的轨道发展。
西方国家同时也给予分离主义势力道义上的支持和财政援助。
一个国家不动用武力就能够颠覆另一个国家,就像苏联的解体,这在世界史上还无先例。
这个例子说明,和平的政治权术具有多么大的破坏力!如果说,在20世纪有军备竞赛,那么21世纪将是政治权术竞赛。
而战争本身将被视为最原始的政治手段。
以上观点哪种是正确的?我认为,每一种观点都是对的,但又都是片面的,因为是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才导致苏联解体。
只有把上述观点综合起来才能或多或少正确地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
第一,必须考虑到,1991年的苏联解体是国家分裂的第二次尝试。
第一次发生在1917—1918年间,当时俄罗斯帝国崩溃,在其领土上出现了一些主权国家,如波兰、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
但是苏维埃俄国在相当大程度上成功地收复了旧帝国的领土,并创建了苏联。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过程如果重复出现,那么就说明,这一过程是合乎规律性的,有重要的、无法排除的理由。
第二,俄罗斯帝国统一的恢复经常是通过强制手段实现的。
以武力创建的国家很难能永远保持统一状态。
第三,苏联的解体,大概是俄国史必然的阶段。
苏联不可能变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因为加盟的众多民族在文化、传统、语言、宗教上差异过大,它们不能变成统一的俄罗斯民族,占总人口40%的俄罗斯人不足以将千百万非俄罗斯人融入俄罗斯人的国家。
・57・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 二、苏联解体的后果 从苏联解体到现在已经过去14年了。
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以及在苏联领土上诞生的各个国家的公民们仍处在感情的支配之下,还未做出考虑周全、理由充分的结论。
我们清楚地看到:苏联解体导致了一些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出现;欧洲及全世界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经济联系的破裂成为俄罗斯及其他苏联继承国发生深刻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生了与留在俄罗斯境外的俄罗斯人、全部少数民族命运相关的一些严重问题。
对于俄罗斯来说(包括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外的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的解体是民族的灾难。
三年内生产下降了1Π2,投资减少了3Π4,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2Π3。
许多地区被抛入自然经济条件下。
社会分化的加剧破坏了社会的整体性。
国家及其结构和制度极为衰弱。
贪污之风盛行。
14年的衰退导致了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例缩减了8Π9,即从1990年约占6%(苏联约占9%)下降到2004年的0.7%。
工艺技术、工艺复杂的生产以及整个科学学派的丧失使俄罗斯失去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俄罗斯被抛到“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中。
文化水平受到影响,教育体系和卫生体系遭到破坏。
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原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的形势都不如俄罗斯。
独联体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实验证明:这些国家不能独立发展,要么需要西方的资源,要么需要俄罗斯的资源。
结果是:国家财富被以某种方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被掠夺。
独联体各国国家机关里贪污腐败程度超过了俄罗斯。
在这11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曾经历过战争。
这样,在中期远景中,即使苏联是和平解体的,但它仍给原苏联的大多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经济基础被破坏后,人的政治权力已毫无意义。
所以大多数居民至今仍在抱怨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家体制获得不仅向人民民主国家方面,而且向民族国家方面发展的机会。
现在俄联邦人在俄罗斯人口中所占比例为85%,这个比例为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0年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通过关于俄罗斯国家主权宣言和1991年6月2日第一届俄联邦总统选举是新的俄罗斯国家体制形成过程的开始。
随着1991年12月苏联的解体,俄罗斯联邦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具有了法律的和实际的地位。
1993年12月12日以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苏维埃政治体系最终被摧毁,俄罗斯国家体制形成过程宣告结束。
现代俄罗斯国家的建立经过了一个戏剧性的、极痛苦的、复杂的过程。
三、从国际视角来看苏联解体 在现代俄罗斯及国外的史学研究中,通常是在20世纪全球社会经济、政治、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背景下来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后果。
当代世界,即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期的世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欧洲文明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发展从19世纪就把一体化进程引向了经济进步的轨道。
从技术经济角度来看,世界成为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在这一点上,“西方”一词的范围更宽广,不只包括西欧和北美国家,还包括像澳大利亚、日本这样的国家),同时保留了、有时加深某些国家的文化和历史独特性。
生产国际化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深入,欧洲文明越来越成为技术成因的和世界性的文明。
欧洲文明之所以成为技术成因的文明,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了欧洲文明,而欧洲文明又不断引起技术进步。
科技参数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体现了欧洲文明的实质。
同时,欧洲文明也是“世界文明”,因为世界一体化发展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世界一体化发展,体现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机制在技术文明的一般原则和要求方面发挥职能。
世界一体化发展把所有的民族经济变成了它的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