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听到陌生人谈论什么“某某某是高富帅!他们家里开奥迪A4!”,这让我对“高富帅”这个词展开了一些思考。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词,特别不喜欢。
不是因为我本身不高不富不帅而对这个词产生偏见,我有我自己的理由。
首先,我们都知道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某些男子的。
那么就先看看构成这个词的这三个字。
三个字有两个字都在描写外貌,并且这个词的使用者总是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强调:具备这三个条件就是成功男人,就是小姑娘们最佳的择偶对象。
肤浅。
随便举三个例子,拿破仑并不高,蒲松龄并不富,焦裕禄并不帅。
无数成功男人的事迹表明,男人最重要的是勇气、智慧、正义感和责任心。
把外貌作为衡量一个男人的品质的重要标准是不科学的。
当然这里我要强调一点:高、富、帅的男人未必是成功的,而成功的男人只有一部分是“高富帅”,比如说身高182cm,出身富农的毛泽东。
总地来说,高富帅与成功互为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高富帅”一词不是单独存在的,与之配套使用的还有“屌丝”、“矮穷矬”和动词“逆袭”。
这几个词在一起形成
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人们在使用“高富帅”、“矮穷矬”和“屌丝”这三个词的时候,常常说:某某某是高富帅或矮穷矬或者屌丝。
这些“某某是什么什么”的句子其实就是给某某定性的句子。
说“谁谁谁是高富帅”或者“谁谁谁是屌丝”的人其实在潜意识里就给他所见评价的那个人定性了:他,是贵人;他是下等人。
这是何道理!相比之下,《独立宣言》里的那句“All man are created equal.”更让人听着舒服。
一个“屌丝”在某一天做了一件牛逼的事儿,翻身了,叫做“逆袭”,既然是“逆”,那就是逆反常态的呗!那就是不应该的呗!那什么是应该的?一日做“屌丝”,就应该终身做“屌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诸如“高富帅”等等这几个词及其背后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语境揭露了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以自己的见识为参考标准去给别人胡乱定性的臭毛病,是一种思想流毒。
我更希望人们在说这些词的时候是本着开玩笑的态度来说的。
最后,我想借用《国际歌》中的一段歌词来结个尾:从来就没有什么高富帅,也没有屌丝矮穷矬,要创造我们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