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大堂经理实习报告建行大堂经理实习报告今天为止,在陕西省咸阳市中国建设银行咸阳人民路支行的实习已经一周了,在学校里同学看来,去建行实习的机会还是不错的,其实我在确定可以去那里实习的时候也很兴奋过,现在每天早上我走进那里的时候,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感受,那就是"累"。
但并且快乐。
我们去建行实习,职务是大堂经理。
作为大堂经理,我们实习上班必须穿正装,这令我们很不能适应,尤其是穿皮鞋,以前没穿过,现在每天要穿着从早8:00-17:00站一天并迎送指导客户,中午只有不到一个小时吃饭时间,前几天很不能适应,感觉站一天脚很疼;还有就是由于我们实习没有工资、不管吃、不管住、坐车还得自费,现在每天住在学校,每天早上起早去建行,中午自费买饭,下午又得回学校,而且行里中午有办理业务的客户,所以员工基本不能休息,也没地方休息,我在硬撑了几天之后,发现硬撑的结果就是晚上基本就没有任何精神。
刚开始很不能适应,心里感觉很是失落,但每天当我赶到支行里,见到同事一个个笑脸时,就提起了精神马上投入到工作状态中,耐心的回答每一位客户提出的问题,解决他们碰到的种种问题,协助他们填写相关的业务单,每位顾客满意的离开柜台走出大门时,心里面就会充满成就感,特别是往往有很多的老人独自来银行办理业务时,由于上了年纪的原因,眼睛、记忆力不好,不会识字写字的,每当我帮助他们完成解决问题之后,我就感觉很快乐,但经过一周的,慢慢适应了。
毕竟万事开头难嘛!作为大堂经理,每天最多的工作:1、客户进来时微笑欢迎,并问候客户办理什么业务,指导客户办理业务;2、人多的时候负责对不同窗口的客户进行有效的疏导;3、协助客户经理和业务顾问做好理财产品的介绍和推荐工作;4、客户办完业务礼貌送走。
中国建设银行实习报告经过一周实习,我发现早上9.30-11.30是人最多的时候,如果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要对客户指导去自动存取款一起机办理。
刚开始的时候,对行里的自助设备还不会应用,客户办理不同业务需要填写哪些单据不清楚,理财产品的细则也不明白,客户有的问题也不知道、无法回答。
于是我不懂就问,虚心向行里的员工请教。
经过一周下来,慢慢地对各种业务熟悉起来,工作开展也得心应手。
大堂的环境很好,给顾客温馨的感觉,宾至如归.偶尔也有出现顾客等候不耐烦的情况,我们给予耐心的解释,望其谅解。
有时候对有些比较难说话的客户问候时,会不理我们,或建议使用自助设备时,会感觉很不安全不愿使用,这样由于客户等待时间长或碰到一些,对于银行的某种服务不满意,误解了银行,或者说对于银行这种条条框框的制度规定不满,会怪罪我们这大堂经理没有尽到工资职责,毕竟问题不是自己造成的,突然就这样莫名其妙被别人怪罪,心理很不是滋味,心里难免会有点委屈。
但我们还必须克制自己情绪,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微笑着和声和气的与客户解释,寻求解决的办法,因为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代表建设银行的形象,不能因为自己一个人影响银行形象。
"这也是我们实习前,我们经理对我们说过的话,必须牢记于心。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通过这周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和过渡的作用,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不管以后自己从事于何种行业,自己有这样一次宝贵的经验,在这短时间所学习的东西,都将会是我以后人生道路上最有利的助手,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也为我走向社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感谢建行和e路通组委会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实习的机会,也感谢银行领导和职员以及指导老师对我的教导和支持。
今天为止,在陕西省咸阳市中国建设银行咸阳人民路支行的实习已经一周了,在学校里同学看来,去建行实习的机会还是不错的,其实我在确定可以去那里实习的时候也很兴奋过,现在每天早上我走进那里的时候,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感受,那就是"累"。
但并且快乐。
附送:建设----新农村心得体会建设****新农村心得体会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
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
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
张德江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
“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
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
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
”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
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
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
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
为了能够提高村级政权领导成员的管理能力,他们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作制度,使职责明确,有章可循,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也便于村民的监督。
建设和谐新农村必须要有强有力领导,必须要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
建设和谐新农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要把存在了几千年的、保守的、简单循环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充满激烈竞争的、面向世界市场的、为消费者服务的、为他人的需要而生产的,要在多元文化的组合中实现其价值的市场经济,这是一场和平的、渐进的、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会改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当前的“三农”问题,其基本的原因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矛盾造成的。
换言之,必须彻底克服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生产方式、经营理念和交往方式,才能使传统的农村实现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也必须实现了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才能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完成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村党支部是“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体现者与实践者,因此,农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必然成了极为重要的,不能不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尤其要提高班子的综合素质,提高带领农民致富奔康的能力”,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关键问题。
二、这个模式,通过“三化并举”,把“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终极目标。
以工业化为中心,促进产品化和城镇化的建设。
平地村“两委”明确提出“工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以万象工业园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先锋,以工业化带动种植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村民富裕起来。
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固本强基工程”以“富民”为根本的任务,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的宗旨。
在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有“富民”的优秀传统。
历代儒家都把“富民”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期启蒙思想家唐甄明确得出,“立国这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
”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行的“富民”政策是受其宗旨所决定的、是自觉的,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付诸实践的。
不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不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不发展商品生产,就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就不能使村民富裕起来。
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使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财富分配的公平,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三、这个模式,十分重视村务工作的民主管理。
领导班子的勤政、廉政和民主化的管理,是建设和谐新农村重要条件。
平地村“两委”对领导班子的勤政和廉政建设,已作出相应的规定。
在村务民主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管理的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务情况通报制度”、“村务征求意见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两委干部例会制度”等一系列的民主管理制度。
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除了加强“两委”建设之外,对村民的公共事务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平地村创建“板凳会议”,使村务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让村民参与议政、参与决策、参与管理,有利于广泛地集中群众的智慧,使决策科学化,又能调动群众积极性。
更重要的使村民对村务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建议权、监督权,使村民有了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这样能使村民心情舒畅地、积极地参加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从而能使“固本强基工程”的目标能顺利实现。
平地村的领导干部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认真实行“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的宗旨,组织开展了“百名干部进农户”的活动,深入每家每户,察民情,解民忧;还实行“五包”:包思想教育、包传授致富技术、包解决实际困难、包帮助选准经济项目、包指导家居美化。
通过这一系列的人性化管理活动,把党的温暖送进了每个村民的心坎,拉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村民为实现“固本强基工程”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与党支部同心同德地为实现“固本强基工程”的终极目标而奋斗,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巨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