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技法1. 乒乓球运动中摆短和劈长是比较常见的乒乓球技术:摆短是快搓短球的一种方法,它最大的特点是出手快、突然性强,能有效的限制对手的拉、攻上手;而对于乒乓球劈长技术,是从搓(慢搓长球)中演化出来的,一般是台内的下旋球,或者旋转判断不清时用劈长的办法:劈用力大,发力足,可抵消旋转的影响。
下面就来介绍下乒乓球摆短和劈长技术。
2. 摆短的动作小,回球快,弧线低,落点近网,且球的前进力小,往往令对方很难上手抢攻,用以还击近网下旋来球很有效,但对付长球或不转球有一定难度。
对于长球,一般应该首先抢攻,而不转球可以选择快推或者台内挑打以争取主动。
3. 摆短动作类似快搓,但是手臂往前的力量略小,应该利用来球的反弹力加强向下用力,手腕可有一定的侧向摩擦动作,以缓冲前进的力量。
4. 劈长顾名思义就是回长球到对方球台,最好落点在对方球台的底线附近,这样给人的感觉更顶手,其速度快,线路长且旋转强,弧线低平,使对方无法获得上手进攻所必需的引拍距离,在接发球时与摆短结合使用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5. 劈长的动作类似于搓球,但引拍高,前臂带动手腕快速向前下方砍击,发力集中,动作幅度大,身体重心也随之移动以加强爆发力。
6. 首先是拧动作的要求和方法。
拧:正手搓右侧旋技术。
通常为直拍采用。
介于搓和挑之间。
动作技术:球拍适当躺平,保持竖直状,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中部摩擦,手腕先旋内,再旋外,整个运动轨迹,近似于左方的半圆弧。
球落台后,会向右拐弯。
使对方(右手)来不及侧身。
劈:接短球时,发力搓对方底线长球。
具有击球点高、力量大、球运行速度快的特点,常给对方非常顶的感觉,使其难以拉开手发力进攻。
手上的动作是:在来球的高点期,接触球的中部,向中下部摩擦。
在摩擦中最好给球适当的撞击力,以使球产生足够的手动速度。
在击球过程中,版面稍竖起。
以前臂为主,直接向前下方发力。
体会手握菜刀导向左右两侧砍东西时的用力感觉。
切:横板反手侧旋挡球。
常用于对付弧圈球,近似于直板的反手推挤,属于辅助性的防守技术。
具有较强的节奏变化和旋球变化的特点。
可为防攻转换创造条件。
动作方法是:身体尽量离球台近一些,手臂靠近身体,这样手上的感觉比较容易控制。
板球保持半侧面竖直,在来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的左侧后中上部(以右手为例),向左侧前下部摩擦,手臂运动轨迹近似于向下侧斜的左侧半弧型,击出去的球带有左侧下旋。
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此项技术在击球时,作用力不通过球心,球向前的运动轨迹较慢,一旦对手适应这种节奏变化,就会有足够的时间腾出手来,给予进攻性很强的还击,造成自己的被动。
所以在比赛中,这项技术不宜作为主要的进攻手段用得过于频繁,从而造成比赛战机的贻误。
独家使用者孔令辉。
挑:一种进攻台内短球的方法。
按种类划分,属攻球技术。
具有动作小,出手突然,主动意识强的特点。
动作要领是: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中后侧部,向前上或前上侧方(根据挑球的线路而定)发力。
击球时,以前臂发力为主,上臂适当靠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这可增加手对球感觉的准确性.手腕的放松尤为重要。
在练习时,要处理好摩擦和击打的关系。
7. 初学时,为了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可适当多一点摩擦,待水平有一定提高时,就可以增加击打的比重,以使球的速度更快,挑出的球质量更高。
这也是目前在事实践中,人们常把此项技术称为“挑打”的原因。
晃接:包括晃搓和晃挑。
它是指侧身位用正手挑或搓左侧旋的方法,接左方台内短球,至对方反手底线长球的技术。
特点是隐蔽性强,击球线路外撇,产生大角度回球,使对方不易发力上手抢攻。
摆:台内快搓短球。
由于力量较小,有些像平时人们轻轻摆放东西的感觉而得名。
常有欲接发球中。
具有击球时间早,出手速度快,球不出台的特点,使对手难于上手拉攻,较好地为下一板进攻创造机会。
动作方法是: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中下部,以向前下方发力为主,略带向侧的力量。
击球时,手腕瞬间有一较小的制动动作,在自己发力的基础上,适当借对方来球的力量,在过网的前提下,可减少球向前平动的距离,摆出高质量的短球。
注意:摆的动作一定要向下发力。
即使来球下旋,也要调整拍型,向前下运动。
这样摆过去的球,才会短而低。
撕:是横板用反手近台快拉对方挑过来的上旋球技术。
特点是击球时间早,动作快,突然性强,准确性较高。
与普通快拉和快带区别在于撕更强调较早的击球时间和自己的主动发力。
点:正手近台攻下旋球,是直板正胶运动员经常使用的技术。
其用法和作用近似正手突击,但是比突击的力量小一些,准确性更容易把握。
击球特点是:出手比较快,动作小,突然性强,如能配合较好的落点。
动作方法是:站位靠近球台,向后引拍拉手不要过大,板面保持稍稍竖直,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部,以向前发力为主,略带向上摩擦,以制造能够保证球上台的弧线。
8.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普遍适应直板正胶拉上旋,因此,增加“点打”的使用率势在必行。
直板在打基础的初级阶段,在对付第一板下旋球时,可以练习“点打”为主,逐步过渡到与“点拉”相结合,以形成较熟练的动力定型,为今后能够与其它打法进行高水平的对抗打下基础。
该技术的特点:和快摆结合能破对方发抢,降低对方第一板上手质量。
敲:这是横板反手和直拍横打反面的技术。
它是对付对方过来的弧线略高的弧圈球。
类似生胶反手弹击,但回球速度要快得多且下沉。
动作要领:站位中近台,上身正对台面,向后引拍不要过大,板面保持稍稍竖直,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的中部,以向前发力撞击为主,尽量不要摩擦,整个过程手腕和前臂一定充分紧张。
身体向前倾,辅助发力。
该动作最标准的横板使用者是马文革,他在数月前的克罗地亚公开赛上才熟练的掌握了并频繁的运用该技术。
直拍横打反面的常使用该技术的是刘国梁。
该技术的特点:1、节奏变化大。
2、和拉冲结合旋转变化差异大。
3、回球下沉,对方拉接易下网。
拍:这是横板和直拍正手攻打弧线略高的弧圈的技术。
类似正胶快杀弧圈球,但回球速度要快得多。
属于搏杀类技术。
动作特点:整个动作发力突然且距离短快狠,手腕固定,以撞击为主,集中发力攻打来球的上升期,有类似快打感觉。
在比赛中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并频繁的运用该技术的横板使用者是盖亭和庄志渊,直拍的使用者是金泽珠。
该技术的特点:1节奏变化大。
2和拉冲结合旋转变化差异大。
抹:类似滑板和带的综合技术。
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是,横板在回接反手位短球时,在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接触来球的正面并向右上方摩擦,回到对方正手。
要求动作突然且弧线低。
该技术的特点:1带晃。
2节奏变化,突然减力,造成对方原本已经迅速向后防御,突然回球变短且飘,够着拉后更加被动对于掌握乒乓球挑球技术要领的动作要求,这里也主要是集合于一些职业教练和职业球员的动作方法向大家介绍,当中的很多动作要求都是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常会犯到的几点错误。
或者各位乒乓球员可以通过与些高手对手,才能更好地从中掌握到这挑球技术的要领。
毕竟,每组动作都会有他的掌握要领,而且这些动作要领是目前很多业余朋友常犯到的错误。
弧圈球快速入门的办法1,拉弧圈球的原理就是摩擦:这是首先要了解的,必须把摩擦和撞击分开,攻球是对乒乓球的撞击,而拉球是对球的摩擦,敢于压拍,就是前倾球拍击球才能拉球。
有很多人不敢压拍,怕把球打下网,这是不正确的,不敢压拍而想制造足够的摩擦的后果就是发力方向偏上,而向前的力量比较少,弧圈球的前冲力小。
当然,球拍也不要完全水平起来去摩擦,那样也容易漏球,或者打到拍边上。
2,先学着挂球:这种挂球是指不要收小臂,先用腰部转动带动手腕把球挂起来,就是把球摩擦着回击到对方桌面,你会通过这种方式体会摩擦,做出真正拉球的铺垫。
这一步骤对初学者非常重要,希望您多加体会挂球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您拉球的良好开端呢。
3,转动身体收臂拉球:等到能挂住球了,就可以增大幅度,转动身体,利用重心转移,把手臂包括大臂和小臂展开,在来球到达身前的时候迅速蹬地转腰收臂快速摩擦球,发力方向尽量向前,至少是百分之七十的摩擦才能制造足够的旋转。
总结:明白原理,学会挂球,快速摩擦,拉弧圈球就是如此简单易学,快快来练练看吧。
祝您早日练成弧圈球。
拉弧圈球发力时应注意的几点:1.蹬地很多球友在拉球过程中蹬地动作很别扭,有些蹬地时右脚脚跟都不抬起来,一味的想着右脚蹬地就可以了,但是他们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那就是蹬地的目的。
蹬地的目的主要是将你的重心进行移动,一般而言右脚蹬地后重心会转移到支撑脚左脚上,重心也会随之往前方和左侧移动。
2.扭腰大概是现在生活都富裕了,业余选手中很多都肚大腰圆,都看不到腰了,但如果想拉出质量高的弧圈球必须借用腰的力量,或许练乒乓球真有瘦身瘦腰的效果呢。
在扭腰这一环节中一定不要单纯的去扭腰,万一动作大了闪到腰就不好办了,此时必须借用蹬地力量顺势去扭动腰部。
3.摆臂这里我们指的是大臂,摆臂的幅度根据你的引拍位置而不同,对于引拍比较靠后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挥大臂的幅度要比引拍靠前的要大一些。
无论是摆动幅度多大,大臂挥动的方向一般是朝前上方的固定角度挥动,一般挥至平行于身体外侧即可,在挥动的时候一定不要抬胳膊肘,否则会使动作变形造成拉球下网的结果。
4.收小臂当大臂挥至平行于身体外侧时,小臂迅速往前方收紧,但收小臂的时候不能太紧,应该是顺着蹬地扭腰摆大臂的惯性去收小臂。
收小臂的停止位置大概位于身体正前方,高度一般与眼睛齐平,切忌不要挥过头,因为拉完一板弧圈球后应该迅速恢复动作,继续下一板弧圈球的动作。
5.手腕内收这项技术对于选手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般业余选手通过上面的四个步骤就可以拉出较高的弧圈球了,但一般拉出来的球弧线都比较长,如果想让拉出来的弧圈球较短就必须加上手腕的力量,大家可以参考德国选手波尔的正手弧圈球动作。
上面的五个动作并不是孤立的动作,我们如果能将上面的几个步骤按照顺序做完整,就可以解决拉弧圈球时的发力问题,平时大家可以多做做空手运动,体会发力的感觉。
(一)问:弧圈球有哪几种?其动作要点是什么?答: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
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
以上各种弧圈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分别简述如下: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
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
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BR>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
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
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