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
注意焦点:行为比背景更有吸引力; 遗忘差异:对原因的表征过程中,情境线索易被遗忘; 文化因素:东西方的不同; 语言因素:英语中描述特质的词较多。
2021/5/4
40
自利偏差:是一种动机性的偏差,它指人们倾向
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 等等;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部因素。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概念。
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
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
独特性信息——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 而不对其它事物作同样的反应?
为什么学生在我的课上睡觉?
一致性信息
一贯性信息
独特性信息
归因维度
情境1 (低)其他人没睡觉 (高)该学生以前也睡 (低)该学生在别人课上也睡 学生懒惰
情境2 (高)学生们都睡觉 (高)该学生以前也睡 (高)该学生在别人课上没睡 教授没劲
乐观型风格的人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稳定、整体的因素, 而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上去。
D 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
他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 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如对张三打李四这件事的归因,张 三是行动者,李四是刺激物,打架时的环境是背景。
Kelly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
2021/做自我美化,它是指个体以一种有 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 我的信息,通过自我提升,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 高的评价,从而有助于个体自尊的建立。
2021/5/4
18
E 自我确认
自我确认是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 自我概念的过程。 通过自我确认,使别人对自己有一致性的认 识,也有助于提高自尊。
2021/5/4
10
(2)个人知觉的线索
情绪:我们常常根据他人的情绪来推断其内部的心理状 态,所以情绪是我们了解他人的最主要的线索。
微笑的功能?
非语言线索:非语言沟通包括非语言的视觉线索和超语 言学线索,前者指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及外 观行为。(距离、姿势、目光)
超语言线索:指谈话内容之外的所有的信号,如频率、 振幅、速度、音质等。
情境3 (低)其他人没睡觉 (低)该学生以前没睡 (高)该学生在别人课上没睡 情境原因
2021/5/4
38
E 对应推论理论
对应推论理论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 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于他人的内在特质,即人格、 态度、心情等。
Jones等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一定与他的人格、态度等内 在品质相对应,那么什么时候我们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 的内在品质相对应呢?
2021/5/4
1
一、社会知觉
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什么呢?
内容提要
1. 个人知觉 2. 自我知觉 3. 社会认知 4. 归因理论
5.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6.人类的侵犯与暴力行为 7.利他与助人行为
2021/5/4
3
1.个人知觉
(1)如何对他人形成印象?
印象形成就是指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 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二、 人类的社会行为
C 自尊
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 维度。从心理学看来,拥有自尊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 重要标志。
个体提高自尊的方法:
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用自我障碍的策 略为失败找借口,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 馈,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 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6.37
6.34
5.28
总幸福
11.60
11.60
8.83
结婚的可能性
2.17
1.82
1.52
注:数字越大,表明评价越高。
晕轮效应对司法审判的影响
平均判刑(年)
罪名
吸引人的 不吸引人的
欺诈
5.45
4.35
偷窃
2.80
5.20
控制组 4.35 5.10
利用自己的美色去诈骗别人的罪犯,会被判重刑 外表漂亮的人偷东西会被宽恕
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他人的三个维度是:
评 价: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 力 量: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 活动性: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
B 整体印象形成的模型
平均模型 累加模型 加权平均模型
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
约翰的个别特质
苏珊的评定
清洁
+10
聪明
+10
体贴
+4
矮小
-5
衣着随便
-9
整体印象
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
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
要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如何行动。 因此海德指出,每个人都试图解释别人的行为,并都具有 针对他人行为的理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
内因(情绪、态度、人格、能力)和外因(外界压力、天 气、情境。
B 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在海德的归因理论和Atkinson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 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
比如人们常常认为教授知识渊博、满头 银发等。
2021/5/4
29
E 事件图式(剧本)
剧本: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 式,尤其是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 的行为。
比如我们到餐厅就餐的事件就符合一个剧本, 什么时候点菜,什么时候买单,就是一个剧 本。
2021/5/4
30
4.归因问题
归因: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之原 因的过程。 由于人们轻易不愿付出自己的认知资源,所以 并不是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归因,只有在两种 情况下人们才会归因: 一是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 二是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中国人的自我检控能力较强,比较在乎他人的 要求与期望,所以中国人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较强。
2021/5/4
22
I 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是指我们对 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 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
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种 自证预言。(在有些情况下,实验者所获得的资 料及实验结果会受到其本身期望的影响的现象。)
24
3.社会认知
分类与图式
在认知他人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 立的个体,而总是立即并自动地将之归到某一类 当中,这个过程就是分类,它是自发的、立即的。
图式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它包 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 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2021/5/4
25
A 个人图式
2021/5/4
27
C 团体图式
指我们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候也 叫团体刻板印象。
团体图式使得我们将某些特质归于一个特殊团 体的成员所共有。
比如我们常常根据刻板印象认为山东人勤劳、 诚实;认为美国人乐观、爱助人。
2021/5/4
28
D 角色图式
角色图式:指人们对特殊角色所具有的 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维纳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 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 问题。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与Y 轴一样。
不稳定
维纳的归因模型 稳定
内部 努力
能力
外部 运气
任务难度
可控制 不可控
改进后的归因模型( 1982)
内部
外部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不稳定
特定的努力 针对某事的暂时努力 老师的偏见 来自他人的偶然的帮助
2021/5/4
15
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具有自我指引的作用。
其中:理想自我指引着个体对目标的追求,而应该自我使得我们 回避一些目标。比如对财富的追求,即可能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 自我,也可能是我们所回避的。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存在的差距,会促使人们缩小二者 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缩小这种差距的话,个体会产生沮丧的情 绪;而不能缩小现实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的距离的话,则会引发 激怒的情绪。
2021/5/4
11
微笑的含义有两种:
第一种含义认为微笑是快乐或高兴等基本情绪,按照这 种观点,任何令人快乐的事都能使人微笑;
另一种观点认为微笑是一种沟通性的动作,而与基本情 绪无关。
2.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形象、态度以 及价值观等的知觉。主要有:
自我知觉 自我图式 自尊 自我提升 自我确认 自我表演 自我障碍策略 自我检控 自证预言 体像
2021/5/4
20
G 自我障碍策略
自我障碍策略: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 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 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 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2021/5/4
21
H 自我检控
自我检控: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 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 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 自己的行为。
个人图式: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 如我们对毛泽东就有一个个人图式,这个图式的内 容包括:有勇气、自信、百折不挠等。
2021/5/4
26
B 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 它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于助 人,这些都是你自我图式的内容。
Jones等人提出了两个条件:
一是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如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 我们就能从其行为推论出他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果一个人是自由选择的,而不是 在外界强大的压力之下做出的,我们也会认为他的行为代表 了他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