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设计教程文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设计教程文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新疆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评定意见设计题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系部计算机工程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评定意见: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新疆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_系(部)课程设计任务书2015/2016学年 2 学期 2016年 6月1 日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摘要帧中继技术是在开放系统互连(OSI)网络模型的第二层(链路层)上以帧的形式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数字交换技术。

帧中继技术是在分组技术充分发展,数字与光纤传输线路逐渐替代已有的模拟线路,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条件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

帧中继仅完成OSI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智能终端去完成,大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协议;同时,帧中继采用虚电路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而帧中继具有吞吐量高、时延低、适合突发性业务等特点。

关键词:帧中继网络模型协议虚电路技术目录1.绪论 (1)1.1介绍 (1)2.设计过程 (2)2.1端口选择 (2)2.2 Cloud-PT-Empty配置 (3)2.3 路由器配置 (5)3.测试 (10)3.1 PC机测试 (10)4.VLAN划分 (12)4.1基于交换机端口号划分VLAN (12)4.2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 (12)4.3基于IP地址划分VLAN (12)5.单臂路由 (12)5.1单臂路由定义 (12)5.2实验目的 (12)5.3实验过程 (13)6. 服务器 (14)6.1 DHCP (14)6.2 DNS (15)6.3 HTTP (15)6.4服务器实验 (15)总结 (17)参考文献 (18)1.1.绪论1.1介绍帧中继[1] (Frame Relay)是从综合业务数字网中发展起来的,并在1984年推荐为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的一项标准,另外,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授权的美国TIS标准委员会也对帧中继做了一些初步工作。

由于光纤网的误码率(小于10^-9)比早期的电话网误码率(10^-4~10^-5)低得多,因此,可以减少X.25的某些差错控制过程,从而可以减少结点的处理时间,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帧中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

帧中继提供的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规范,任何高层协议都独立于帧中继协议,因此,大大地简化了帧中继的实现。

帧中继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局域网互联,特别是在局域网通过广域网进行互联时,使用帧中继更能体现它的低网络时延、低设备费用、高带宽利用率等优点。

帧中继是一种先进的广域网技术,实质上也是分组通信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它将X.25分组网中分组交换机之间的恢复差错、防止阻塞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简化。

1.2特点1. 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因此误码率极低,能实现近似无差错传输,减少了进行差错校验的开销,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它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时延比X.25网络要分别高或低至少一个数量级。

2. 因为采用了基于变长帧的异步多路复用技术,帧中继主要用于数据传输,而不适合语音、视频或其他对时延时间敏感的信息传输。

3. 仅提供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4. 仅能检测到传输错误,而不试图纠正错误,而只是简单地将错误帧丢弃。

5. 帧长度可变,允许最大帧长度在1600B以上。

6. 帧中继是一种宽带分组交换,使用复用技术时,其传输速率可高达44.6Mbps。

2.设计过程2.1端口选择图2.1-1图2.1-1:添加一个Cloud-PT-Empty设备(Cloud0)模拟帧中继网络,为Cloud0添加3个S端口模块。

图2.1-2图 2.1-2:添加3台路由器,我用的是2811,为路由器添加S端口模块,我用的是NM-4A/S模块。

2.2 Cloud-PT-Empty配置图2.2-1图2.2-2图2.2-3图2.2-4设置好S1,S2,S3,的DLCI值,配置好Frame-relay连接。

2.3 路由器配置R1路由器配置:R1>enR1#conf tR1(config)#int s1/0 进入S1/0端口配置R1(config-if)#no shut 启动端口R1(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帧中继封装R1(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帧中继类型为ciscoR1(config)#int s1/0.1 point-to-point 配置子端口,并设置为点对点模式R1(config-sub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分配子端口ip地址R1(config-sub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2 指定点对点对应的DLCI值R1(config-subif)#exitR1(config)#int s1/0.2 point-to-point 配置子端口,并设置为点对点模式R1(config-subif)#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 分配子端口ip地址R1(config-sub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3 指定点对点对应的DLCI值R1(config-subif)#exitR2路由器配置:R2>enR2#conf tR2(config)#int s1/0R2(config-if)#no shutR2(config-if)#en frame-relayR2(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R2(config)#int s1/0.1 point-to-pointR2(config-subif)#ip add 192.168.1.2 255.255.255.0 R2(config-sub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201 R2(config-subif)#exitR2(config)#int s1/0.2 pR2(config-subif)#ip add 192.168.3.1 255.255.255.0 R2(config-sub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203 R2(config-subif)#exitR3路由器配置:R3>enR3#conf tR3(config)#int s1/0R3(config-if)#no shutR3(config-if)#en frame-relayR3(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R3(config)#int s1/0.1 point-to-pointR3(config-subif)#ip add 192.168.3.2 255.255.255.0R3(config-sub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302R3(config-subif)#exitR3(config)#int s1/0.2 point-to-pointR3(config-subif)#ip add 192.168.2.2 255.255.255.0R3(config-sub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301R3(config-subif)#exit在三台路由器上启动rip路由:R1(config)#router rip 启动rip路由R1(config-router)#net 192.168.10.0 申明接口网络地址R1(config-router)#net 192.168.1.0 申明接口网络地址R1(config-router)#net 192.168.2.0 申明接口网络地址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R2(config)#router ripR2(config-router)#net 192.168.20.0R2(config-router)#net 192.168.1.0R2(config-router)#net 192.168.3.0R2(config-router)#exitR2(config)#R3(config)#router ripR3(config-router)#net 192.168.30.0R3(config-router)#net 192.168.3.0R3(config-router)#net 192.168.2.0R3(config-router)#exitR3(config)#exitRouter#在三台路由器上启动F0/0端口R1#configure 进入特权模式R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进入F0/0端口配置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分配端口ip地址R1(config-if)#no shutdown 启动端口R1(config-if)#exitR2#configureR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R2(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R2(config-if)#no shutdownR2(config-if)#exitR3#configureR3(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R3(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0.1 255.255.255.0R3(config-if)#no shutdown R3(config-if)#exit3.测试3.1 PC机测试图3.1-1R1测试结果图3.1-2R2测试结果图3.1-3R3测试结果图3.1-4三台PC机的互相测试结果4.VLAN划分4.1基于交换机端口号划分VLAN划分VLAN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局域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定义VLAN成员。

VLAN从逻辑上把交换机的端口划分为不同的虚拟子网,在使用端口定义VLAN时,不允许不同的VLAN包含相同的物理网段或交换端口。

当用户从一个端口移动到另一个端口时,网络管理员必须对VLAN成员进行重新配置。

优点:配置简单,灵活方便。

缺点:安全性较差。

4.2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用MAC地址定义的VLAN,允许结点移动到网络的其他物理网段。

由于MAC地址不变,所以该结点自动保持原来的VLAN成员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