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8)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于2009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有电机与电器(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199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并于1996年、2008年被评为冶金部和安徽省重点学科,设有“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科已经形成了5个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
“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方向主要是针对冶金系统供配电网络和大功率电力负荷的特点,对电能质量的测试评估治理和节能降耗潜能挖掘等问题开展研究,在电弧炉的柔性供电方法及控制系统研究、中高压无功功率补偿理论与装置研究等方面获得了突破;“高效节能功率变换技术”方向围绕节能环保型开关电源等功率变换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控制方法上开展研究,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方向围绕着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运动控制系统及关联技术应用研究”方向针对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大型企业的生产线中,机器人、大功率传动控制装置复杂、空间位置分散的特点,开展先进控制算法和网络环境下最优控制系统研究;“电工理论新技术”方向围绕脉冲功率技术、新型器件材料及结构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采用新材料器件和技术手段来提高输出脉冲重复频率和功率密度、缩小系统体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基础研究。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本学科在科学研究、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近几年,学科年均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先后获得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和973子课题(军口)等国家级纵向课题以及一大批省部级纵向课题。
此外,在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的指引下,本学科积极大力开展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合作,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以此为纽带,在相关企业中成立了一批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如宝山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易事特电源有限公司等。
培养的研究生或者成为大型企业的骨干,或者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或者进一步在高校深造。
二、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电气工程领域以及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或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等;3、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并能撰写论文摘要。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全日制,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5年,可提前或延期毕业,最长不超过5年。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选修合适的课程,并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确因研究工作需要,延长学制的须由导师提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签署意见报学校学位办备案。
在校学习与作学位论文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5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获得学位。
四、学术型硕士学位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
掌握本学科更深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向的专门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应用相关工具进行实际问题分析;掌握实验系统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完成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验。
2、学术素养。
热爱所从事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探索机械工程发展规律、科学总结等学术素养;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
3、学术道德。
遵守国家、学校等部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遵从社会公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严禁弄虚作假,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合理使用引文或引用他人成果。
4、获取知识能力。
通过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主动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研究方法的能力;能够从工程实践、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实验探索中挖掘和发现新问题和研究课题。
5、科学研究能力。
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熟悉本领域技术和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应用科学理论方法、获得科学实验数据和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对机电产品、装备或制造工艺进行创新设计能力;具有对本研究方向重要问题的评判能力,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价值判断。
6、实践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开展专门技术工作的研发;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设计新产品、创造新工艺和开展科学实验;能够自行设计并搭建实验装置;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实施工程项目的能力。
7、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生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熟练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能够准确、精炼地表达自己学术观点和研究结果。
8、其他能力。
具有较高的人文和道德素养。
具有一定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见第九部分。
五、研究与培养方向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3、电机与电器4、工业电气自动化5、高电压与绝缘技术6、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7、电工理论与新技术8、电气工程中的信息与控制技术六、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为34学分。
课程应最低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达到16学分,非学位选修课程最低达到14学分。
另外的必修环节4学分:实践训练环节1学分,创新学术讲座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1、课程设置备注:1、新生在入学前通过CET6(有效期不超过3年)级或通过托福考试要求(写作18、口语18、听力14、阅读19,总分77以上)或者通过雅思要求(6.5以上)的不用学《研究生英语读写与翻译》、《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要选学《学术交流英语》、《科技文献读与写》或《高级英语口语》3学分英语课程。
未过六级学生选修《学术交流英语》、《科技文献读与写》或《高级英语口语》为非学位任选课学分。
2、实践环节每名研究生均需参加总计不少于6~8周的教学实践活动,或根据专业特点安排的专业实习。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实践(实习)完成后写出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硕士点所在系领导核批合格后计算学分。
提交报告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申请答辩前将导师签字的书面材料交学院研究生秘书保管,记1学分。
3、学术活动每名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各类学术活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2次公开学术报告,合计1学分。
公开学术报告至少有一次是院学科点及以上做的学术报告或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所做的报告。
在学习期间除了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以外,应该向导师提交有针对性的书面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4份,并在适当场合作口头汇报,其中1份要在学校或学院的学术论坛上公开做报告。
报告结束后,由组织单位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连同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经指导教师或学院学术机构根据报告质量写出评语,合格后计算学分。
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认真完成学术交流活动,会议结束后,填写参加学术会议登记表,并提交会议交流报告后计算学分。
在申请答辩前将导师签字的书面材料交学院研究生秘书保管,记1学分。
七、论文工作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反映研究生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认真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预审)、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1、开题报告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
从本学科出发,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意义的课题,通过研究能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做出贡献;课题要具有先进性,能在撰写论文中提出新见解。
课题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结果。
课题尽量结合教研室或导师的科研任务进行,由导师提出一些课题供研究生选择决定,以有利于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在经费和物资条件方面有保证。
同时,选题也要切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提倡在一定范围内由研究生自己提出课题,征求导师同意后定题。
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就论文选题作答辩,必须提前一周在研究生院网页网上培养表格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在开题报告中公告。
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通过系统地查阅文献资料(阅读量一般在四十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提交文献综述报告),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调查实际情况和进行探索性研究工作,于第三学期前四周通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应在2个月内补作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则终止学籍。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结果,重点阐明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说明已有实验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进度安排与完成日期等。
一般应为0.5-1.0万字,书面选题报告按学校硕士《安徽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样表》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撰写。
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通过有关专家(3-5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或博士)的充分评议,使论文工作计划有一个切实可靠的基础。
有关教研室、实验室应积极为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提供物质条件。
每个研究生应认真填写科研专题调查及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有关专家审查签字后报学院批准后执行,不得任意更改。
2、中期考核与分流要求研究生必须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作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必须提前一周在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表》并按要求围绕思想政治与道德、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四方面填写相关内容。
须有至少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就思想政治与道德(包括政治思想、遵纪守法和道德品质;考核研究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和学校各项法规制度;考核研究生学习态度和学风表现;考核研究生尊师爱友、团结协作等方面)、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研究生“数学、英语、逻辑、计算机、写作、社会知识”等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考核研究生所学的课程的考试(或考核)成绩)、科学研究(考核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考核研究生在论文选题及开题、参加学术活动和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自学能力、综述能力、创新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成绩按优秀、合格、警告(跟踪培养)、不合格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