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


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生活的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 各生态因子),也包括人为的干预。它既包括栽培物种、饲养物种(品种), 也包括野生物种。
2中药材GAP的主要内容 (1) 产地生态环境。 (2) 种质及繁殖材料。
葛、芍药等100多种药用植物
《山海经》(公元前 8-公元前 7世纪)记载药物达百余种,
其中多数是药用植物
苏敬等编著的唐《新修本草》( 657-659 )全书载药 850
种,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明 代 李 时 珍 ( 1518-1593 ) 《 本 草 纲 目 》 ( 1578 )仅 " 草部 " 就记述了荆芥、麦冬等 62 种药
药用植物 栽 培 学
第一章 绪论
河北农大园艺学院设施系
结束
目录
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 研究任务及特点 第二节、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与发展方向 第四节、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 研究任务及特点
一、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
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 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 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
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
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二、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
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的要求,提供适宜
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充分
发挥其遗传潜力,探讨并建立药用植物稳产、优质、
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安
(3) 栽培与养殖管理。
(4) 收获。 (5) 初加工或称产地加工。 (6) 包装。 (7) 运输与贮藏。
(8) 质量管理。
(9) 人员及设备。 (10) 文件管理。
二、 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方向
1 常用药用植物的规范化栽培体系建立及重要野生药
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2 药用植物栽培中的生态学原理探讨。 3 绿色中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 4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及良种选育研究。
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和特定的栽培技术及
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质优,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药材市场与一般农产品的市场不同。
第二节
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一、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七十毒”(《淮南子· 修务训》)
《诗经》(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中期)记述了蒿、芩、
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
三、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 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有11 000多种,常用中药约 500余种,依靠栽培的主要药用植物有250种左右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药用植
物栽培学是以传统经验为基础,并逐步渗入现代科学 理论的一门科学。
3、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中药材是用于防 治疾病的一类特殊商品,对质量要求严格,其活性或有效成分的 含量必须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 4、中药材的道地性与特产栽培传统意义上的道地药材是指
二、 我国药用植物生产的规模 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1 000余种中药材中,常用的 为500~600种,其中主要依靠人工栽培的已达250多种,
且近一半已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人工栽培,如板蓝根、地
黄、人参等。其生产总量已占市场总需量的70%左右。可
以说,药用植物的栽培化将是大势所趋。
据1998年统计,全国已有600多个中药材生产基地,药 材生产专业场1.3万个, 中药材专业户达34万户 , 种植面 积达1 100多万亩,其中林木药材500多万亩,其他家种药材 600多万亩;民族地区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收购量占 全国的20%。家种药材产量最大的品种依次为地黄、山药、 茯苓、党参、当归等。药用植物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四川 省,其次为陕西、甘肃和河南省。家种药材生产量最大的省 份是甘肃,主要为当归和党参等。 2002年以来,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行动" 的推进和中药材GAP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已先后建立了 180多种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生产基地
种(包括9 905种、1 208个种以下单位)。植物类药材中,根及 根茎类药材有 200~ 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有 180 ~ 230种;
全草类药材有 160~ 180 种;花类药材有 60~ 70种;叶类药材
有50~ 60种;皮类药材有 30~40种;藤木类药材有 40 ~ 50种; 菌藻类药材有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 竹茹等20~25种。
三、 我国主要药用植物的分布
(一) 我国各主要区域适宜发展的药用植物种类 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根及根茎类药 材居多,果实类药材次之。 长江流域及我国南部广大地区以喜暖、喜湿润种类为多,叶 类、全草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和动物类药材所占比重较大。 我国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一般为200~300种;南 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300~400种。 东北地区栽培种类以人参、辽细辛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黄 檗、防风、龙胆等为代表。 华北地区的栽培种类以党参、黄芪、地黄、薯蓣、忍冬为代 表,野生种类则以黄芩、柴胡、远志、知母、酸枣、连翘等为代 表。 华东地区栽培种类以浙贝母、忍冬、延胡索、芍药、厚朴、 白术、牡丹为代表,野生种类则以夏枯草、侧柏等为代表。
用植物为人工栽培,为世界各国研究药用植物栽
培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
二、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与发展方向
一、 中药材GAP概述
1 中药材GAP的概念中药材 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试行 )》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其中,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是由我国原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局(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 法规。实施中药材 GAP,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
5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第四节
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一、 我国中药材资源概况 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矿物药材三大类 我国中药资源物种数已达 12 772种,除其中不足1%的矿 物药材外,99%以上均为可更新的生物再生资源,尤以药用植
物为最,占全部种数的87%,涉及385科,2312属,计11 1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