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期是幼儿早期阅读的关键期,教育者和家长要把握这个敏感期,帮助幼儿做好书面语言学习的准备。
幼儿要经常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逐渐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影响幼儿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如:认真学习的态度;对美的感受力;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护劳动成果的品德,自制、自控能力,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由此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呢?
一、创设舒适阅读环境,激发幼儿“想读之心”
1.巧用场地创设阅读区。
教师通过主题活动延伸可以将幼儿主题中区域活动的绘本布置在教室图书角,让幼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可看。
幼儿园不仅创设了单独的图书室,还有效的运用了楼梯拐角处大厅空间布置图书区,布置了温馨舒适的沙发软装饰,为亲子共读、幼儿阅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充分利用教学楼走廊墙面,用经典绘本故事和充满童趣的古诗词进行装饰。
另外,创设的阅读环境会根据教材的主题内容、季节等及时更换内容。
2.善用绘本讲故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阅读兴趣习惯目标中提到,幼儿要喜欢听故事,需要成人给他们大声的朗读。
教师通过午餐时间段后给幼儿讲绘本和故事。
幼儿在听完绘本故事后,对书本感兴趣的可以到阅读区或者图书角阅读。
二、投放多元阅读材料,引导幼儿“乐读之情”
1.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是一切阅读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
投放幼儿喜
欢的绘本图书,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选择相匹配的图书至关重要。
图书里可爱的形象、柔和的色彩、幽默夸张的表情,还有那贯穿始终的情感……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绘本图书都会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是幼儿“乐读”的重要条件。
在图书区投放大量的阅读材料,使图书角充盈饱满。
书籍投放时要注意多元化,内容要包括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可以是连环画、幼儿画报、光盘等等,而且要经常保持书样的翻新。
将幼儿喜欢的新图书存放在幼儿易取易放的架位,方便幼儿阅读。
3.幼儿阅读材料的投放要具有目的性。
比如培养幼儿爱的情感,虽然爱是孩子自然的情感,但通过绘本可以更好地激发。
现在的孩子因为家庭结构的原因,往往是三个家庭围绕一个或者两个孩子转,导致幼儿知道被关心,被爱护,被谦让,那如何学习尊重和认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关心、爱护他人呢?为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关于情感类的绘本图书,例如绘本《阿莫的生病日》《爱心树》《冬天的佛洛格》等一些经典绘本。
4.幼儿阅读材料的投放应具有操作性。
幼儿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热爱阅读、懂得书面语言的意义,还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认读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能。
例如中班可以进行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和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排序并大胆讲述。
再如大班幼儿的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说的故事进行绘画,再请家长老师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装订成一本图书,这样幼儿就可以在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创编的故事了。
三、构建适当阅读规则,让幼儿内化“阅读之规”
兴趣是引起幼儿行为的内部动机,规则则是约束幼儿行为的外在要求。
正确规范的阅读引导对幼儿养成正确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充分利用活动分解式地解决阅读区的规则问题。
从“阅读区太挤了”“书宝宝流泪了”“吵闹的
图书区”“送书宝宝回家”,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主构建阅读规则。
幼儿通过观察、商讨、参与、设计、制作,最后构建出了阅读规则。
如:
1.保持安静,阅读区看书的人数不得超6人。
2.看书时不能争抢图书,可以轮流交换看书。
3.看书时不能大声讲话,避免影响他人。
4.要求幼儿注意用眼卫生,坐姿要端正。
5.看完书要摆放整齐。
6.破损的图书及时送入图书医院进行修补。
由于阅读活动规则是幼儿亲自参与制定的,所以幼儿都能较好接受并能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遵守。
四、放慢阅读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阅读之法”
1.关注幼儿差异,有针对性阅读指导。
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想象力极为丰富,但表达不够;有的孩子阅读习惯太差,影响了他的阅读水平。
因此,老师应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指导。
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能使幼儿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
若教师抓住时机,对良好阅读行为进行强化,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幼儿掌握阅读方法。
幼儿的阅读主要是凭兴趣进行的,他们注意的是画面,他们的目光往往被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很难做到从头到尾仔细阅读。
因此,首先要引导幼儿有序的阅读,并要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内页等,知道阅读一本书应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的看。
在观察某个画面时,也看绘本一样,按一定得顺序进行。
如:了解画面上时什么时候,画面是什么地方,画面上有什么,人们在干什么,的步等等。
对各种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的关系注意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其次,要培养幼儿对全书进行概括的能力,也即能讲出大致意思。
阅读时对前后画面的变化部分进行比较观察,
寻找出共同点、不同点个衔接点,分析背景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中学会分辨好与坏、善和恶、美与丑,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3.举办读书交流活动。
读书交流活动作为一个主要的活动对于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读书交流活动对于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和认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幼儿可以对自己所读的刊物和书进简单的讲述和理解,这是一个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过程。
五、家园紧密合作,积极营造亲子阅读平台
1.要让幼儿乐于阅读,就应该让阅读的氛围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流程过渡环节中,如早餐前后、离园前后等时间,让幼儿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图书,和同伴一起坐下来阅读,获得认同、接纳、借鉴等丰富的阅读经验。
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幼儿的启发、引导,培养幼儿多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也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满足了幼儿对阅读的渴望。
2.家长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应积极营造亲子阅读平台,让家长多维度了解阅读对幼儿的重要性,进而家园合作共同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例如:制作亲子阅读卡,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幼儿口述,家长进行记录,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爸爸妈妈讲故事”活动,鼓励、吸引家长也一起参与进来,让家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聪明才干,以不同方式与孩子一起录制故事音频并传至班级群引导幼儿倾听。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决定着人的一生。
早期阅读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幼儿在早期阅读和理解活动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