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付汇案例之特许权使用费与技术服务费
课程介绍:
在跨境支付税收问题中,企业自身认定的税额和税务局认定的税额差异较大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的焦点。
而引起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往往就是税企双方对费用性质认定的不同,即对于特许权使用费和服务费的认定争议。
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07号),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由于企业对于交涉缺乏准备、相关认定材料准备不够充分、税务局人员专业性不足等种种原因会导致税企对同一事实的认定差异较大,难以沟通。
铂略财务培训服务贸易付汇案例分析系列课程将为企业税务管理者梳理非居民案例争议焦点,从税企之间交涉环节与材料证明提供等角度入手,为企业剖析提供企业通过专业的观点和详实的资料准备更好的维护合法税收利益的思路。
相关文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07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议定书条文解释》的通知(国税发[2010]75号)
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国际税收协定(各国)
流程:
技术服务界定为特许权使用费案例解析
案例一:会员服务费与特许权使用费
A公司是欧盟一家数据公司,其收集有各种各样的经济数据,实行会员制,为各会员提供数据查询业务。
国内B公司申请成为A公司会员,可从A公司网站查询其所需的经济数据,每季度向A公司支付会费。
A公司所有的数据收集行为均在国外进行,A公司在合同中写明:“B公司作为A公司会员期间,可以自由地、无限次地使用该网站数据,但没有这些数据的所有权,不能转载网站的数据或擅自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每季度的会费为15万美元。
税务机关认为,上述会员费是技术转让,属于特许权使用费,应征收10%的预提所得税。
而A公司认为他们提供的仅仅是会员服务而不是技术转让,不属于预提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请问:
您认为税务局如此认定的依据是?
应如何定义区分服务费与技术转让?
从何种角度进行抗辩较为合适?
案例二:开发服务与特许权使用费
B公司是国内一家高科技企业,主要生产通讯设备。
F公司是境外的一家软件开发公司。
B公司其中一款终端设备的翻译软件由F公司在其所在国开发,就该款软件的使用,合同条款有如下规定“F公司为B公司开发该款软件”,“F公司开发的这款软件,可以售予其他第三方”,“B公司支付F公司软件开发服务费”没有注明软件的所有权归属哪方。
税务机关认为,该项软件开发服务费是技术转让,属于特许权使用费,应该征收10%的预提所得税。
而F公司认为他们仅仅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劳务,并没有进行技术转让,不属于预提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请问:
税务机关的判定是否有道理?
软件开发服务认定为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的区别关键点在哪里?
如果该业务既有前期开发,又有后期维护,切分为两份合同是否会有所帮助?
合同签署案例:如何合理降低非居民税收费用
C公司为国内一家大型高科技企业,近几年不断对外投资,扩张海外市场。
在国际营销中,由于对境外各地的海关报关、清关业务不熟悉,以致海关费用过重、过高,因此决定聘请当地的报关行协助报关、清关。
请问:
这个合同条款应如何拟定?
是否有机会合理地降低税收成本?
来源:/event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