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期末试卷
年级班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合计36分)
1、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李时珍
B、司马迁
C、达尔文
D、袁隆平
2、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葡萄糖
3、某同学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在左上方,他想将物像移到
视野正中,则应将玻片()
A、向左上移动
B、向右上移动
C、向左下移动
D、向右下移动
4、沙漠戈壁与森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差别极大,这种差别形成的主要
原因是 (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迁入和迁出.
5、人类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有赖于绿色植物的( )
A、吸收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6、生活在北极的狐与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
下列对这种
现象的解释哪种是正确的:()
A、捕食能力更强
B、奔跑速度更快
C、听觉更灵敏
D、减少散热量,更适应寒冷气候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8、“甲流”(又称甲型H1N1流感)是由哪一种生物引起的一种疾病()
A、细菌
B、真菌
C、霉菌
D、病毒
9、在根尖各部位中,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荒漠生态系统
11、下列各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的是()
A、胰液和肠液
B、唾液和胃液
C、胃液和肠液
D、唾液和胰液
12、遇碘能变蓝色的物质是()
A、脂肪
B、水
C、淀粉
D、蛋白质
13、新疆哈密瓜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产的哈密瓜很甜,主要原因()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很旺盛,合成有机物多
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弱,积累的糖分多
C、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旺盛,消耗有机物少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糖分多
14、低温贮存蔬菜、水果的时间长,是因为低温条件下()
A、不利于细菌的生存
B、可降低水分的蒸发
C、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D、抑制光合作用
15、以下哪条不会造成食物链缩短()
A、稻田养鱼
B、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
D、砍伐森林
16、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获得()
①水②有机物③无机盐④二氧化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7、小肠的下列结构中,与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A、小肠很长,有5-7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小肠壁上有许多能够分泌消化液的肠腺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
18、吸气时肋骨和膈的位置变化情况是()
A、肋骨上举,膈上升
B、肋骨上举,膈下降
C、肋骨下降,膈下降
D、肋骨下降,膈上升
二、填空:(每空格1分,合计28分)
1、人体消化系统中,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产物是进行的条件是,场所是。
从能量角度看光合作用是一个的过程。
3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部分和者。
②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本图中有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④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⑤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⑥在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对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是。
4、按照右图的方法,取2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在A 萝卜洞内装上浓盐水,在B萝卜洞内装上
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水位的
变化并注意用手摸萝卜的感觉。
(1)A萝卜洞内的水变了,萝卜的
硬度变了;B萝卜洞里的水变了,
萝卜的硬度变了。
(2)这个实验说明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外界溶液浓度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反之,细胞就。
5、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的规律是:从开始流向动物
再流向动物。
三、请你将下列疾病与其可能的病因用线连起来(计5分)
1、夜盲症 A、缺少维生素B1
2、贫血 B、缺少维生素A
3、脚气病 C、饮食中缺铁
4、坏血病 D、缺少含钙的无机盐
5、佝偻病 E、缺少维生素C
四、判断题(计5分)
1 、植物营养的“三要素”是“氮”、“磷”、“钾”。
()
2、能够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脂肪、水。
()
3、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吸收营养的表面积。
()
4、处在食物链中第二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肉食性动物。
()
5、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
五、尝试探究:(每小题2分,合计18分)
1、夏天,做熟的食品为什么很快就会变质呢,原来,做熟的食品里生出了无数的细菌。
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呢?是有食品自然产生的,还是来自空气?对此,法国
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巴斯德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然后把甲瓶的瓶颈烧软,
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把乙瓶的瓶口敞开。
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肉汤,然后静置观察。
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中的肉汤尽管通过弯曲细长
的瓶颈可与外界相通,在较长时间内肉汤仍然保持无细菌,不变质。
通过实验,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自然生出细菌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①巴斯德的科学研究的过程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提出→作出
→制订→实施→得出。
②巴斯德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③巴斯德在实验中设计了什么对照试验?。
④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何要再煮沸?。
⑤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什么?。
2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的设计,请你补充完整,并注意设计对照组。
①把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②请你处理叶片:,再放到
光下照几个小时。
③剪下经你处理过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
④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处理的叶片所产生的现象:。
通过此实验的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
六、自由发挥(8分)
请你谈谈保护生态环境,怎样从我做起?
初一试卷参考答案
二、填空(每空1分,计28分)
1、小肠
2、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光,叶绿体,贮存能量
3、①非生物分解②多多③吃与被吃食物链 5 食物网
④草→鼠→蛇→鹰⑤增多⑥蛇、狐、鹰、草兔
4、增多,软,少,硬,大于(小于)吸水(失水),失水
5、生产者(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三、请你将下列疾病与其病因用线连起来(5分)
1—B ,2—C ,3—A ,4—E ,5—D
四、判断题(5分)
1 (√) 2(×) 3(√) 4(×) 5(√)
五、尝试探究(18分)
1、(10分,每题2分)
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②食品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③甲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乙瓶的
瓶口敞开④再次煮沸能杀死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源于食物中这一因
素,使实验具有说服力⑤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2、(8分)
①使叶片中的有机物消耗掉②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
①除去叶中的叶绿素(避免影响观察颜色变化)④没遮光的部分变为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六、自由发挥(8分)
此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即可给分,不少于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