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2.配料时以重量计,称量精度要求:砂、石为±0.5%, 水、水泥及外加剂为±0.3%。
– 3.砂、石骨料重量以气干状态为基准。 – 4.从取样完毕后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 5.规定了取样的位置应为1/4处,1/2处、3/4处和取样
时间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 – 主要仪器设备:混凝土搅拌机。容量50~100L,转速
计算: • fcu,0 ≥fcu,k +1.645σ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
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可按生产厂的强度统计资料确定,
无统计资料时,σ取 4.0 (≤C20 )、5.0(C25~C45 )、6.0(C50~ C55)
•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 筑的混凝土。
•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 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包括外加剂中的水)
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 外加剂掺量: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
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
二0一二年
主要内容:
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ECS 02-2004《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
CECS 203:200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混凝土术语
• 普通混凝土:干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 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表
示其稠度的 混凝土 。 • 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90mm的混凝土。 • 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150mm的混凝土。 • 大流动性砼: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 •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级的混凝土。 •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级的混凝土。 • 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的 混凝土。
•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 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 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 1) 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
●第一阶段: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单位的工艺条件, 结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提出设计指标要求。
●第二阶段:选用材料、计算配合比设计参数,这 是整个设计的基础。材料和配合比参数的选择,决定 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
●第三阶段:计算用料,可用质量法或体积法计算。
● 第四阶段:对配合比设计的初步结果,进行实验 室试配、调整并加以确定。
18~22r/min,量筒(500mL、1000mL)、天平、拌 铲与拌板等。
拌和步骤
• 1.人工拌和 • (1)按所定配合比称取各材料用量。 • (2)润湿拌板和拌铲,先加砂,然后加水泥,拌
均匀后,再加入石子翻拌混合均匀。 • (3)将干混合料堆成堆,在中间作一凹槽,将已
称量好的水倒一半左右在凹槽中,仔细翻拌。然 后再加入剩余的水,继续翻拌均匀。 • (4)拌和时力求动作敏捷,拌和时间自加水时算 起,应符合标准规定:拌和物体积为30L时拌4~ 5min,30~50L时拌5~9min,51~75时拌9~ 12min。
• 2) 当设计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 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 计算: fcu,0 ≥1.15 fcu,k
水胶比计算
5.1.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60等级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
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GB/T 17671执行; 当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根据3d胶砂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28d胶砂强度关系式推定fb值; 2.当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时,可按下式推算fb值:
混凝土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的确定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5.3.1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bo)应按下式计算:
砂率
细骨料、粗骨料用量的确定
5.5.1采用质量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混凝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配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与确定
混凝土性能测试
• 一般规定
– 1.在拌和前材料的温度应与室温相同(宜保持 20±5℃),水泥如有结块,应用0.9mm筛过筛后方可 使用。
质量百分比。(注意外掺与内掺问题)
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由水泥、水和粗、细骨料四种基本材料组成。 ●配合比设计就是解决四种材料用量的3个比例,即水与水泥之比,简称 水灰比或水胶比;骨料中砂子与砂石骨料总量之比,简称砂率,水泥与骨 料的比例,简称胶骨比。 ●基本规律:
1)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基本因素是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在水泥强度确 定之后,水灰比是决定因素。
2)在水灰比决定后,由用水量决定水泥的用量。 3)砂子和石子是混凝土的骨架,是主体,其用量占混凝土用料量的 70%以上。砂率则按石子的空隙率和水灰比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要满足的性能主要有:工作性、强度、耐久性。 ●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参数为: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分为四个阶段:
图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基本规定
• 3.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 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 混凝土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 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 准》GB/T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