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飞行安全的认识

浅谈对飞行安全的认识

浅谈对飞行安全的认识
在当下时代的发展中,民航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那么对于飞行员就有了一定的需求。

对于一名合格的飞行员而言,通过严格的飞行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飞行技术是否过硬对自身和社会群体而言都是值得考究的,飞行员在飞行的过程中保证航程安全是其应该担负的一种职业责任。

那么,从飞行安全角度来考虑,它涉及到的是多个方面的因素。

譬如,飞行员的技术、飞行的环境、飞机的本身状况。

通过分析我国航空飞行史上的一些案例,更能够直观的反映出飞行技术和飞行安全在航空事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 飞行技术的重要性
1.1 固定翼飞机的特点
固定翼飞机是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动力或推力,机身的固定机翼会产生升力,以此促使飞机能够顺利地飞行,现在民航中绝大多数都是固定翼飞机。

固定翼飞机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有诸多优势。

譬如,飞行速度快,目前客机的巡航速度可以保持在900km/h,较之于其他交通工具而言在速度上略快。

除此之外,固定翼飞机的机动性高且安全舒适。

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固定翼飞机消耗的资源是相当多的,因此其价格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来说比较昂贵。

目前为止,虽然航空技术一直在进步,但是在遇到阴雨雾霾天气的时候仍然会对飞机的起降升落有一定的影响,并不能够完
全适应各种气象天气。

1.2 飞行技术对于飞行员及社会群体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从事航空工作的人而言,过硬的飞行技术是首要因素。

高超的飞行技术可以保证飞机在行驶过程中顺利安全的抵达目的地,完成航行使命。

我国对于飞行员的要求也使高度重视的,在训练项目中,首先要对飞行员自身的身体体能进行严格的训练;其次,要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反应进行训练。

最为重要的是,针对飞行的要素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通过让飞行员了解固定翼飞机的构造以及操作事项,训练其飞行技术。

对于飞行员自身而言,卓越的飞行技术可以让其成为一名优秀的航空飞行员,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航空发展史上,有这样一起案例:在从广州飞往内蒙的一起航行中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在准备降落时出现意外,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凭借卓越的驾驶技术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了飞机事故发生,挽救了客机上200多名乘客的生命安全。

这一典型的事例充分的反应了一个飞行员拥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对于自身和社会群众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2 飞行安全的重要性及举措
2.1 飞行安全的问题及意义
安全对于飞行员来说,是其职业的一种责任,更是在飞
行中首要兼顾到的问题。

中国民航工作指导方针中把安全放到了第一位,李家祥局长对于安全问题极为重视,保障民航安全是首要关注点。

从2002年到2011年这十年之间,我国在民航运输中亿客公里死亡人数远远低于世界同期的平均水平。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我国民航对于飞行中安全水平的重视程度大大加深。

李家祥认为,针对飞行安全问题,除了管理精细以外,还必须运用高新科技为民航的安全保驾护航。

只要从实际上保障飞行安全,才能赢得更多社会群众的信任度,促进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2.2 加大管理举措,为飞行事业保驾护航
(1)责任是飞行员应当具备的第一素养。

一名飞行员应当具备“安全为天”的观念,对于飞行员自身来说,他不仅背负着对自己家人的责任,而且还背负着对社会群众的责任。

飞行安全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绝不仅仅是飞行员一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团队的事情。

在空中管理等方面协调配合,形成团队的合作精神,是勇于分担责任的汇集。

对于社会而言,不同的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飞行员作为航空事业中的领头军,就承担着强烈的社会责任。

所以,在培养飞行员技术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灌注意识上的理念,把每个热衷于航空飞行事业的人都培养成一名责任心极强的优秀飞行员。

(2)学习规章制度,确保技术水平一流。

在航空飞行中,由于安全不当引发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1994年4月26日,一架从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出发飞往日本名古屋的客机由于尾旋事故的发生导致在将要着陸时飞机的尾部撞击地面引起火灾,机上的271名乘客和工作人员死亡。

从这起事故来看,飞行员对规章制度和飞行技术的提升刻不容缓。

加深飞行员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能够使其按照飞行规则严格要求自己,不违章操作,力求安全飞行。

在技术方面,飞行员要加强训练,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进行模拟演练,以保证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候能够从容应对,避免惨痛事故发生对人们带来的影响。

(3)各部门强强联合,增打飞行安全系数。

飞机的飞行安全不仅是飞行员的责任,其他各个部门对于安全飞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析近几年来出现的飞行事故,可以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

譬如,某航空公司在航行中发现发动机的蒙皮脱落。

南航的一架飞机在着陆时挂到近台天线。

通过这些事故,我们总结出只有各部门都把安全防盗第一位,才能够确保出行安全。

作为飞机驾驶舱,要针对资源管理做好明确检验。

作为机务人员,应当在安全放行前做好维修检查,排除一些隐患,保证飞机能够安全出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飞行技术和飞行安全对于航空事业的发展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者都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一名飞行员,必须以责任为重严格要求自己。

纵观近几年来我国民航的发展,安全系数逐渐提升,发展方向极为明确,在保证飞行技术的同时确保飞行安全,二者齐头并进,两手都要抓,共同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航空事业的美好明天!
浅谈对飞行安全的认识在航空活动中,疲劳、睡眠缺失、人体昼夜生物节律扰乱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安全委员会的报告,在已公布的众多飞行事故当中,大约有21%的事故都直接与飞行疲劳有关,发生的时间一般都在凌晨,间接地由疲劳引起的飞行事故则更多。

执行国际航班飞行任务的机组成员在跨时区飞行时,不得不应付迅速的时区变换;执行夜间飞行任务的飞行员则不得不打破原有的睡眠习惯。

在这种条件下,将导致人体“生物钟”与外界环境时间不同步,引起睡眠节律扰乱和睡眠缺失。

他们的累积效应是引起飞行疲劳的首要因素。

研究表明,长期在中午开始洲际飞行的机组人员,其工作能力会下降10%~15%;长期在午夜开始长途飞行的机组人员,其工作能力会降低35%。

心理运动能力、注意搜寻能力与警觉性、反应速度以及数字运算能力都是飞行员必备的心理品质。

飞行员的工作能力具有昼夜节律性,且与体温的节律性波动有着非常密切的
关系。

在4时~6时,体温降到最低点时,上述能力最差。

这与飞行实践中4时~6时事故率最高的事实相吻合。

而韩亚航空OZ214航班飞行事故也正好发生在机组所适应的韩国时间3时28分。

疲劳可使飞行员的飞行技能下降。

具体来说,将导致感觉技能、认知和手控能力下降。

感觉技能下降表现为飞行员对飞机的运行状态和空间定向的判断与监控出现失误。

认知能力下降表现为飞行员对信息的获得、理解、判断和利用能力下降,不能对驾驶舱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综合判断和利用。

飞行技能下降体现为手控操纵数据出入大、动作粗、修正偏差急于求成(造成偏差“增幅振荡”)等。

飞行疲劳还可能导致驾驶舱内信息中断。

有人对模拟机训练进行过统计,一夜不睡之后,飞行员在1时~9时操纵飞行模拟机进行各种机动飞行时,平均有9%的飞行不合格,少数飞行员的不合格率高达16%。

幽灵般的疲劳影子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统计发现,在送交航空安全报告系统的26.1万起秘密事件报告中,有5.2万起已被列为疲劳因素,占总数的19.9%。

试验表明,连续不睡眠的时间只要超过20小时,睡眠倾向就会变得几乎不可抗拒。

客观地讲,大型运输飞机进入长距离的“自动飞行”模式之后,驾驶舱内存在着重复性低强度感官刺激、视界狭窄、身体活动
受到限制、相互影响小、适中的驾驶舱温度和低亮度灯光等因素。

根据脑电图扫描器记录,在这种“单调”的环境之下长时间工作,飞行员的警惕性必然下降,特别是在夜间飞行时长时间从事仪表监控之类的常规脑力工作时,更容易睡着。

而具体到韩亚航空OZ214航班飞行事故,我们注意到了以下信息:
一是发生飞行事故的时刻。

韩亚航空波音777-200ER飞机OZ214航班,是韩国当地时间2013年7月6日16时35分从仁川机场起飞的,于美国当地时间11时28分(即韩国时间次日3时28分)在旧金山机场28号左跑道着陆时发生了飞行事故。

虽然此时在旧金山临近正午,阳光明媚,能见度良好,但对于长期生活在韩国的OZ214机组来说,此时应该是惯常的熟睡时间。

二是空中飞行时间。

如果按时区划分,旧金山处于西8区,韩国处于东9区。

机组从韩国当地时间下午起飞,向东连续飞行了10小时53分,横跨7个时区。

三是机组的飞行表现。

两名“万小时”级的成熟飞行员,如何能在大白天将飞机飞得几乎到了“失速”的状态?据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官员介绍,下降后段,飞机油门长时间处于“慢车”功率。

本应保持进近速度137节,但因推力不足,导致速度减小了近30节。

对于速度小了19.7%的进近,
飞机仰角肯定远大于正常状态。

后段的进近下滑,就算是目视飞行,经过波音777机型理论培训、模拟机改装和本场训练的老飞行员,难道发现不了飞机正“仰着脖子”下滑?何况,右座还坐着波音777机型的飞行教员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