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课题:十几减9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
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圣诞这天,一(1)班的小朋友去公园参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园活动(屏幕显示课
本第8~9页的游园会全景图)。

请仔细观察,在这个游园场地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有的小朋友在踢球,有的小朋友在套圈,有的小朋友在买气球,有的小朋友
在观赏小金鱼,有的小朋友在买风车。

我们先去看看小朋友怎样买气球好吗?
生:好!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景图。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小丑一共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

根据这幅图,能写出什么样的算式?
生:15—9=
2.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5-9等于几应该怎样算呢?请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把自己想法交流一下。


果有困难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

生1:通过摆学具,我先从10朵红花里拿掉9朵,剩下的1朵红花和另外5朵黄花合起来是6朵,所以15-9=6。

(请学生在投影仪下摆。

学生说完后,教师在算式15-9的下面板书算的过程:10-9=1,1+5=6)
生2:我不摆学具,想9加几得15?9+6得15,所以15-9=6。

(学生说完后,教师又在算式15-9的下面板书另一种算法的过程:9+(6)=15,15-9=6)生3:我是这样想的。

15-5=10,10-4=6,所以15-9=6。

(教师板书第三种算法)
生4:我是用画图的方法计算的。

先画15个△,再圈出9个,还剩下6个。

所以15-9=6。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你认为哪些方法比较简便呢?
生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

生2:我认为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小结:第一种方法叫“想加算减”,也就是想9+()=15,9+6=15,所以15-9=6;第二种方法叫“破十法”,也就是先用10-9=1,再用1加15里剩下的5得到6,所以15-9=6。

这两种方法都比较简便,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3.强化算法。

十几减九的算式除了这道题,你知道还有哪些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十几减9的算法。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 2021年2月28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 2021年2月28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 2021年2月28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 2021年2月28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 2020年2月28日
课题:整理和复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重点难点:
学会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知识梳理。

这一单元结束了,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小组先回忆、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整理解决。

汇报、交流,小结。

【复习讲授】
1.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①找规律,填表。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②学生汇报填表结果。

③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④讨论:看一看表里的减法算式竖着、横着各是怎么排列的,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⑤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2)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术片重新排一个表,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脱离口算表,把得数是2、3、4、5、6、7、8、9的算式分别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3)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①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②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阅读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是庐山真面
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从而导入
新课。

学习目标: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
正方体。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
系和形状。

二、自学质疑
设问导读
1.阅读例题1,观察例题1中问题(1)主题图,摆一摆,说一
说你的想法。

2.阅读例题1,观察例题1中问题(2)主题图,摆一摆,说一
说你的想法。

3.你有什么发现?
三、小组交流
摆一摆。

分别用4个、5个小正方体摆一摆,说一说。

四、展示点拨
重点展示课本例1例2中要求的内容和学生自学、互学、群学情
况。

边展示、边总结,引导学生猜测、想象,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思考:为什么坐在不同方向上的同学看到的形状不尽相同?(小
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五、训练拓展
1、用6个小正方体摆一摆,从正面看是的图
形。

画出你的摆法。

2、用5个小正方体摆一摆,从正面看是的图形。


出你的摆法。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是这样形状的图形(如
下图1),这个物体至少需要()个小正方体,摆一摆。

3、如右图: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正面右面左面上面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对所学观察物体知识进行巩固梳理,能正确辨认从不
同方向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辨认形状并摆出从不同
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组合物体的实物立体图。

二、自学质疑
设问导读
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
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三、小组交流
让学生实地摆拼观察、体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小组内交流、
质疑。

四、展示点拨
五、训练拓展
1、如图所示: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从左面看从正面看。

2、数一数,画一画。

先数出每个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个数,
再分别画出从左面和上面方向看到的物体的的形状。

左面上面左面上面
3、这是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请画出从不同方向
看到的形状。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
4、由4个拼成了一个图形,小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样的图
形(如下图),这4个可能是怎样拼的?(试拼一拼)
5、如下图,按要求填空。

6、完成课本P3-4页练习一第4~7题
六、小结反思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3、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三、导入明标
复述回顾:计算下面各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