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法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or Aural?Oral Method)又叫结构法或句型法,是美国流行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英语900句》是听说法的典型教材。
听说法产生的背景:
二战之前美国的外语教学比较落后一方面,美国政治上的孤立主义使人们不关心国外的事物,这里面就包括外语,另一方面,英语在世界上流行很广,美国人到外国去,感觉不到学习外语的迫切需要。
二战爆发后,美国参战,派士兵参战。
但士兵不懂所去国家的语言,所以临时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编写专用的课本以6—8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
要求士兵短期内能说日常生活上简单的外语,对他们的要求是听和说训练的方法也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linguistics)和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uristicpsychology)。
以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为首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结构体系,是一套习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J.
B.Watson),提出了刺激—反应(S—R)公式。
而斯金纳(
B.
F、Skinner)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R—S的联结过程,他把教学过程归结为刺激—反应—强化。
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把语言看作是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并通过杰克(Jack)和吉尔(Jil1)的实验得出结论:
语言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音刺激和学生对声音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
听说法的特征
听说法的特征是认为语言是言语,不是文字,是习惯形成的。
重视模仿、记忆。
听说法的主要特点是主张以句型为纲来组织教学内容。
强调模仿、强记
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视听教学法
视听法(AudioVisualApproach)于五十年代由古布里纳提出首创于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
视听教学法以主张视听并用而得名。
是以学习日常会话为主旨的教学方法。
由于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而语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义、词、句、话也要联为整体而被感知,故还称整体结构法。
又由于它强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故又称为情景法。
视听法发扬了直接法、听说法的长处,采用情景对话形式,从口语话语出发,针对外语教学强调一种结构性,整体性。
究其本质,它是听说法的发展。
但视听法作为独立学派,自有其特点,如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
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
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
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
视听法有着种种有利培养实际交际能力的优势,其基本原则为:
听说优先于读写,通过“刺激——反应”重复练习形成习惯,强调情景教学,禁止使用母语,强调句型教授等。
一、视听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O世纪5O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显著的。
视听法是以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又称为整体结构法。
索绪尔认为,如果以实际掌握外语为目的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应该是言语,言语活动,而不是语言科学。
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还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口语体系。
因此视听法强调听说优先于读写,口语领先原则,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是第二位的。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是由结构上相关的表意成分组成的系统,语言学习就是通过对
语言进行结构分析,练习并掌握这个系统内的成分。
他认为外语学习只能靠观察模仿母语者实际说的话。
视听教学法利用情景教学使学生整体感知语言,在课堂上反复联系,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其在碰到类似场景时做出“反应”。
可以看出,视听法的产生与行为心理学也有密切关系,其方法符合了行为心理学家强调通过“刺激——反应”形成语言习惯的观点:
近似于儿童学习母语。
二、视听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试听教学法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现在语言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它是力求实现把教学材料即,教学活动和教学技巧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它的主要特点为:
1、视听教学法比较重视口语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习者去实现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视听法认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而这种应用就是让学生开口说。
语言的准确性在于对它做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学习英语不仅仅只是对英语语法和结构的理解,而是在于对它进行超越字面意思的交流,从而完成对英语这种语言的整体理解。
2、视听法侧重于语言和情景密切集合。
传统英语教学往往把学生放在比较枯燥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学生往往感受不到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这对学习英语是不利的。
视听法除了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往往是把学生放在一个真的语言环境里面,通过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一面看画面,一边练习听说,身临其境的学习英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传统英语教学就忽视了这种教学方法,把英语学习组织的比较枯燥,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3、视听教学法还对现代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辅助方式只是简单的黑板、粉笔,较好一点的教师会有一些图片作为教学的辅助方式,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也限制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而现代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进一步帮助提高视听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因为多媒体向学生
提供了内容更广泛、画面更生动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了学习英语的气氛之中。
4、听教学法对英语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前,应该很清楚学生学习此种语言的目的何在以及他们所要求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那就定位错了。
视听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出更适合他们的学习该语言的方法,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就是背语法,记单词,但是新的社会背景对这种英语学习方法是背弃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出更适合他们的英语学习方法。
视听教学法还对英语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做出了更深的要求,教师应该在课前尽最大能力组织视听材料,课堂上想尽一切办法促使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模仿、进行交流。
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课堂生活有趣、生动,并且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总而言之,教师不仅仅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他们还是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
主要特征
视听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除重视听说外,还强调“看”,即看画面或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练习听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印象深刻。
(2)重视口语教学,认为口语是教学的基础。
(3)重视句型教学,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场合常用的成套生活用语。
(4)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
从日常生活情景需要出发,选择安排语言材料,比听说法更能符合学生言语交际的需要。
(5)排除母语和文字作为中介,直接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
优点
1.视听教学使课堂更具趣味性。
由于视听媒体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有相当的“宽容性”和“自由度”,可依据教学材料的抽象程度制作成不同形象层次的形式,它比教师的口授具有更为广阔而形象的时空,能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集中而旺盛的精力.能够展现激发学生求知动机、吸引注意力、培养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指导思考等多种刺激,并使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2.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这样认为,规划合理的视听媒体.它更多地克服了人为的干扰因素,使呈现的教学信息有很高的“清晰度”,信息的传输是在“导演”了的情况下进行的,这里面融会了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媒体专家的智慧和心血。
在短时间内大量的信息内容在教师成功的引导下又能被学生很乐意地接受,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选择恰当的视听教学媒体。
各种媒体既有优点,又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时时、处处都适用的万能媒体。
不论在什么形式的教学中,可以考虑选择多种媒体组合使用,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点。
4.视听教学媒体改变了学习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由于视听教学媒体的存在,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或课堂之中,可在任意时空进行,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尤其是当设计了供个人使用的视听媒体后,学生可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学习。
这一便捷之处对于那些既担负工作又希望再学习的人来说显得特别重要。
而视听媒体特有的重复播放和复制等功能,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对个别学生的指导时间等。
缺点
①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有碍于理解和运用外语;②忽视书面语的作用,人为地割断了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