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媒的发展和影响【摘要】高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中大众传媒无处不在,人们能时刻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了解到海量的信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信息来源。
大众传媒全面参与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现代人。
所以大众传媒直接并深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想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大众传媒;政治活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改革一、大众传媒的概况大众传媒是传播媒介的特殊形式,一般是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
是由组织化的传播机构及其专业人员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传者传播新闻、意见、知识、思想、文化、服务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信息的社会过程。
信息是社会的一种“黏合剂”,信息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方式,它使得文化得以传递、扩散、迁移和继传。
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既是人类创造和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也是传播媒介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
美国学者罗伯特•默多克所言:“对于任何一个21世纪先进国家而言,一个强劲繁荣的传媒产业不仅仅是有利可图的,而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国家的艺术和知识产品的价值,远远超过它们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它们是传播的原动力。
一个国家的传播能力——分享它的历史遗产,表达它的智慧,以及在国内外交流特殊人才——才是保证这个国家能够进入连接着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媒体网络。
书籍、报纸、电影、杂志和电视,这些都远不止是闲暇的消遣:它们是一个民族参与世界范围伟大思想交流的必经之路。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优势与目的1、发展优势:1)、专业的媒介组织,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高。
2)、具有公开可靠的信源,信息的可信性和确认性。
3)、形成了一整套为社会所广泛承认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
2、发展目的:1)、经营发展:大众传媒必须从事经营活动,维持传媒组织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传媒必须面对市场,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
比如产品广告。
2)、宣传思想:非经济收益目标。
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力或社会影响力等。
与信息生产的特殊性分不开。
信息生产属于与上层建筑直接相关的精神生产。
任何大众传媒都有其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背景,必须要为特定的利益服务。
比如竞选短片,学校宣传片等。
3)、公共性和公益性:这种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大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拥有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权利。
比如公共场所电子屏和公益广告等。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与影响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
大众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应该是社会政治的推动者、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体现者、安定有序氛围的营造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
1、大众传媒的历史变迁大众传媒是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电视、电影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为提供较多素材和广阔的信息空间。
它的发展和变迁也是从最原始的书籍报刊演变到现在高科技互联网技术,也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古代人们用烽火、鸽子、邮驿等传递信息;报刊是最早的传播媒介。
19世纪中期,外国人办报,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自己办报。
19世纪末电影传人我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电影业发展迅速,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和第一部有声电影;还有19世纪初的“小喇叭广播”时代。
随着经济发展,电视的影响日益增大,这个时候就进入了电视传媒时代。
1980年美国的一个研究资料表明;大众的消息来源:53%的人来自电视,30%的人靠广播,依靠报纸的只有10%。
21世纪60年代互联网兴起,90年代发展到现代已经超越了原来的任何技术。
使用互联网的家庭从2002年的5247万户到2008年的25300万户,现在人均一部电脑。
现代人们生活日益改善,大众的需求越来越多。
随后出现了多样化的媒介和大众传媒形式出现。
比如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数字电视;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和现在的3D电影;通讯是由原来的鸿雁传书到现在的互联网电子邮件等等。
以这样的发展速度大众传媒的未来前景更高更强。
2、大众传媒的影响1)、文化教育大众传媒丰富了教育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当今社会有众多的媒介形式为大家传播。
大众传媒克服了内容单调、陈旧的缺陷传统教育。
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的热点、疑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宣传,进行追踪报道,深入讨论。
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热、疑、重、难点问题,亦是很多教育工作所要研究的,都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对大家明确方向、弄清是非、增长人们见识、开阔眼界、转变人们思想观念提供有益帮助。
大众传媒促进了教育方式的转变。
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教育面对新的环境,其教育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远程教学和网上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吸引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并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把传统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面的直接教育方式变成为间接方式。
形成互动、引导的宣传教育,可大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引导者。
不仅传播科学文化同时也传播人文文化。
比如一些科普节目能拓宽大家的文化知识,一些公益广告、宣传片能提高大家文明态度和改变公众的道德观念。
所有大众传媒要树立正确的导向,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为社会培养知识、道德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与国家创建面向新世纪的“未来文化”,作出特殊的贡献。
比如一些远程教育,学校宣传资料(短片),教育网站推广、道德宣传短片、公益广告等等。
2)、政治活动大众传媒是架设在大众和政府间的桥梁。
大众传媒能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报道党和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进而使大众理解并坚决拥护党、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中,构建了大众与政府畅通的信息平台,传媒尽最大努力满足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需要和对政府采取措施的信息需求。
大众传媒取代了传统形态的(纸质、广播、老式的思想工作等)号召形式。
大众传媒扩大自身工作的传播,提高政治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从而促进公众对政府的了解与信任,争取公众的支持与合作。
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不仅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更能促进公共事务的公众化、公开化、规范化,使国家更加负责任地行动并对公民的需要更快地做出反应,缓解国家与公民的矛盾,而且可以协调各种公民关系,促进各方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好感,缩小人们在社会、文化和政治上的距离,重建公民意识。
比如台湾竞选宣传片(第一节课老师播放)、奥巴马竞选视频等等。
都是需要争取相关公众对自身的了解、理解和好感,需要与公众建立共识,赢得公众支持,这也需要大众传媒提供建立形象、维护形象、调整形象、控制形象、纠正形象、优化形象等服务。
3)、社会经济大众传媒也发挥着很好的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社会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以维护社会秩序。
大众传媒通过对公共管理部门中的不良作风进行曝光, 引起社会成员对其指责, 形成社会舆论压力, 督促公共管理部门惩治不良行为, 改善公众形象, 对不良行为者进行警告与威慑, 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增强公共权力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比如“3.15”晚会通过对少数社会成员的越轨行为进行曝光, 引发社会关注, 倡导公众对越轨行为进行批判和谴责, 激发越轨者的良知与自责, 从而制止其越轨行为;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大众传媒带动了文化传播和电子产业的发展。
大众传媒本身就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文化生产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电视、电影、出版、音像、比赛、广告等这些高知识的产业,已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展文化传播的同时亦带动了电子产品业的发展。
现在社会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多种电子产品,这都是大众传媒带来的消费社会的文化形态。
作为大众传媒的一项文化产业已经强有力地激励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方面。
四、大众传媒的另一面在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下,大众媒体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满足受众的要求,市场化媒体的负面效应也愈演愈烈。
为了追求更高的收视率,大众媒体大兴低俗之风,这给社会和公众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和危害。
1、大众传媒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刊物和新兴电子媒介等传播媒介广泛传播。
使这个时代的人们过早过多的接触大众传媒。
研究表明,现代人们使用大众媒体的时间多于人际交往。
造成有些自律性差的人,耗费过多时间在大众媒体上,影响到正常的学业和工作,;过分迷恋大众媒体,导致自我封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沟通能力急剧下降;诸多现象说明大众媒体的现代化与多样化,使不少人迷失自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形成,完全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2、低俗、暴力似乎成为不少市场化媒体走向赢利的惟一途径。
不少大众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提高发行量或收视率,不惜“降格以求”,以低俗和暴力作为卖点,招徕消费者。
3、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宣传和引导方式不当,已经和传统文化有冲突,甚至抗衡了主导文化;部分大众传媒自身的价值观念存在紊乱现象,干扰社会价值观念的正常建构。
腐蚀了人们的思想意识,败坏了社会的道德风尚。
五、大众传媒的改革与前景任何一种先进技术都有两面性,失控的技术有可能异化为反社会、反文明的力量。
所以大众传媒也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引导受众又会误导受众,既能整合社会也会引起社会动荡,既能教育人又会造出一批庸人,既能娱乐人又会毒害人的身心健康。
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大众传媒要改进,既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也要迎合自身发展的要求。
首先要加强大众传媒的职业精神,强调大众传媒的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
通过大众传播提供客观、全面、及时、权威的资讯而获得的社会认同。
立大众传媒科学合理的评估系统,在注重提高传媒公信中反对虚假化其次是完善大众传媒的监督制度,强调传媒作品的精品层次。
在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中,必须不断完善监督制度,将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落实传媒的责任意识。
最后要规范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考虑多重受众,大众传媒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拒绝过于暴力、低级的内容。
在注意科学文化普及和提升的同时,更要强调文化层面和内涵的提高,这需要强调传媒作品的文化内蕴与特性,注重文化品质和人文修养,反对大众传媒的低俗化倾向。
大众传媒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把握文化先进正确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
在发展中,大众传媒要不断的修整与完善,这是每个发展事物中的必然过程。
保证媒介自身价值观的正确取向,才能保证大众传媒迅速的发展,才能保证公众道德观念健康正确的提升,才能增强公众参与构建和谐的社会的自觉性,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与国家经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