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2920049203解析高校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收稿日期:2009206211作者简介:崔 景(19762),女,工程师,泰山学院建筑系,山东泰安 271000崔 景摘 要:通过对部分驻泰高校大学校园环境使用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心理需求分析,探讨了在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普通高校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户外公共空间,空间设计,环境行为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1 高校户外公共空间研究背景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环境品质的地位非常重要。
空间与人是相互作用的,空间通过对人的引导与限制能够形成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习惯,现代大学除了职业技术教育,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规划是否能够满足大学生学习、游憩、交往的生理及心理要求,引导其行物的主入口,这样形成一个统一的面向厂区的立面,同时方便在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本方案中主入口处/大门外两边各设置大理石水池一座,入口平台、台阶满铺花岗石,平台两侧不锈钢玻璃栏板扶手,沿着花岗石地面进入建筑后,左右两个单体各设一防火门,两个单体分别设置一部疏散楼梯,设备库房等较多,在建筑物的东侧分别设置两个专用坡道,以方便仪器、设备等的运输进出。
4 空间规划4.1 SCADA 系统维护中心SCADA 系统维护中心部门设置分配见表1。
4.2 无损检测中心无损检测中心部门设置分配见表2。
表2 无损检测中心部门设置及空间规划表配置楼层面积/m 2备注库房一楼43.2水源,380V 电源评片室二楼44.1与暗室接近底片干燥室二楼32.4与暗室相连暗室二楼10.8要有给排水功能胶片存放室二楼21.6超声波校验室二楼21.6射线机试验室二楼21.6技术管理部(2个)二楼43.2×2行政管理部二楼21.6资料档案室二楼77.76竣工资料及底片存放检测办公室一三楼43.2集中办公检测办公室二三楼43.2集中办公检测办公室三三楼43.2集中办公主任室三楼43.2书记室三楼43.2副主任室三楼43.2项目管理部三楼77.76集中办公 SCADA 系统维护中心和无损检测中心部门位置一层平面简图见图2。
5 结语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上述设计建造方法达到了有效利用空间,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此种类型房屋的改造与建设,也基本达到了甲方的要求,并为石油石化该类型房屋的建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Pipeline and storage enterprise SCADA system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w orkshop designL IU B ao 2zhan L I Xiao 2ye GENG Yun 2pengAbstract :Taking the Chinese petrifaction company oil pipeline and storage enterprise SCADA system and th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workshop scheme design as exampl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cre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trifaction research industry workshop office space ,intro 2duces its establishment ’s content ,method ,technology points and project practical effect ,thus accumulating experiences for similar workshop establishment.K ey w ords :pipeline ,SCADA system ,workshop establishment ,scheme design・94・ 第35卷第29期2009年10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35No.29Oct. 2009为习惯就显得尤为必要。
随着近年来普通高校生源压力日渐显现,“大学城”等扩张式的建设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需要,如何在现有校园内充分挖掘空间利用的潜力,提高户外空间的环境品质,满足学生新的需要逐渐成为必然。
2 对驻泰三所高校户外部分公共空间对比研究2.1 综合广场空间2.1.1 山东农业大学主入口广场山东农业大学主入口广场见图1。
1)概况:该广场面积不大,呈东西对称布局,广场中心圆形花坛是入口主路与东西向主路的交汇点,与花坛正对的是农大标志性的建筑———1号楼,广场东西两侧为大面积草坪,广场四周有高低不同的法桐、雪松围合,因此绿化遮荫效果较好。
2)使用情况调查:由于该广场在主入口为止,加之1号楼为行政楼,进出车辆较多,形成了车流与人流的交叉,白天人流匆匆,少有人停留,主要作为交通空间使用,夜间车少时有较多聊天、纳凉、打球的,主要是休闲活动。
3)空间感受:绿色环抱广场,且尺度不大,较为舒适安静。
2.1.2 泰山学院主入口广场泰山学院主入口广场见图2。
1)概况:该广场尺度较大,基本呈东西对称布局,车行道路绕广场一周,周围虽三面沿路有较大建筑,但并未形成围合,树木较少且较矮,绿化遮荫效果不明显。
2)使用情况调查:该广场内是完全的步行系统,因此不存在车流与人流的交叉现象,学生在场地上活动较为安全,不过由于没有绿化进行小空间的分割,整体较为空旷、通透,只是在广场西侧有高差错落处形成的下沉围合空间,有少数人停留。
除作为交通系统外,多数是集体组织的大型展览、演出活动时使用,总体使用率不太高。
3)空间感受:开阔、通透、严肃,近似城市的标志性广场。
2.1.3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主入口广场1)概况:该广场面积也不大,呈东西对称布局,三面建筑围合,两侧绿地面积较大,树木较少,绿化遮荫效果不明显。
2)使用情况调查:车流与人流合在一起,并有交叉现象,白天少有人停留,夜间有少部分人聊天、休憩。
3)空间感受:空间感觉介于山东农业大学主入口广场和泰山学院主入口广场之间,缺少层次,且没有高差的变化,因此特点不够鲜明。
2.1.4 总体评价分析对比这三个广场,都以交通功能为主,在交通功能以外,尺度小些、层次多些的空间较有吸引力,这样的空间较适合人的尺度和自身的私密性要求。
2.2 室外游憩空间2.2.1 山东农业大学大礼堂处游憩空间山东农业大学大礼堂处游憩空间见图3。
1)概况:该处游憩空间面积较小,以圆形花坛为中心布置,周围树木草地浓密,绿化遮荫效果较好。
2)使用情况调查:白天、夜间使用率都较高,活动主要以学习、交谈、休息为主。
3)空间感受:空间尺度适宜、围合较好,气氛较安静,适合学习及私密性交流。
2.2.2 泰山学院主入口广场西侧湖面泰山学院主入口广场西侧湖面见图4。
1)概况:此处游憩空间临街湖面,草地、绿化较多,由于周围有地势高差,所以有一定围合性。
2)使用情况调查:由于树木低矮,遮荫效果一般,白天有部分学生在树附近停留,以学习为主。
夜间人稍多,聊天、休息为主。
3)空间感受:近水空间,地势高差形成围合,夜间较为舒适。
2.2.3 泰山学院文科楼北面小休息区泰山学院文科楼北面小休息区见图5。
1)概况:面积较小,因在教学楼后,且树木高大较多,围合、遮荫效果明显。
2)使用情况调查:白天、夜间使用率较高,活动主要以学习、交谈、小团体活动为主。
3)空间感受:空间层次明显,尺度较适宜。
2.2.4 总体评价分析该类小的游憩空间普遍使用情况好,不论在空间层次、尺度、绿化方面都优于较大广场。
2.3 室内外过渡空间与专用场地空间2.3.1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入口平台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入口平台见图6。
1)概况:该入口平台是直接上二层的平台,因此较长较高,从图书馆单体造型看较为宏大、开阔。
2)使用情况调查:虽然平台边上专门作出台阶,但由于没有绿化遮荫,且在高处,较为突出,实际白天在这学习、停留的学生并不多,夜间人稍多些。
3)空间感受:较高大、突出。
2.3.2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宿舍区乒乓球场1)概况:这是一个狭长的楼间空地,作为学生在宿舍区里进行户外活动使用。
2)使用情况调查:从调查来看,其使用率较高,这与就近活动较为方便且在楼间遮荫较好有关。
2.3.3 总体评价分析对于建筑入口空间既是人流集散地,又是人们交往的一个重要场所,这样场所在尽量满足交通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人的尺度与心理感受。
对于室外专用活动,除有集中活动的大型场地外,还可以多增加一些小型、与学生生活区较近的文体活动场地、设施,满足局部范围内学生的需要。
3 结语通过对以上三驻泰高校室外公共空间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空间、环境在适应人的活动的同时,(下转第97页)・05・第35卷第29期2009年10月山西建筑 检测。
本工程按照J G J 79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设计规范,对以下项目进行检验检测,检测取样随机原则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检测单位共同选定。
1)成桩7d 后,采取浅部开挖桩头,深度超过停浆面下500mm ,目测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检查数量为总桩数的5%。
本项目检查150根。
2)轻型动力触探(N 10)检查桩体均匀性,检查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
本项目检查30根。
3)水泥土深层搅拌桩的单桩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检查数量为总桩数的0.5%~1%。
本工程做复合地基载荷试验13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7组。
4)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及土工试验,确定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变化情况。
本工程建设单位要求布置标准贯入试验钻孔7个,检测深度为4.0m 。
5)规范规定对桩体质量有怀疑时,双管单动取样器钻芯取样,检查数量为总桩数的0.5%。
本工程建设单位确定取5根做抗压强度检验,作为检测辅助数据。
4.2 检测结果和结论1)浅部开挖桩头,目测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和桩位偏差,整理打桩施工过程检验记录资料,填写G B 5020222002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工程检验批验收记录,本项目检查150根,主控项目全部符合要求,一般项目合格率达到92%。
2)经过轻型动力触探(N 10)检查30根桩体,桩体基本均匀,Ⅰ类桩21根,Ⅱ类桩9根,无Ⅲ类和Ⅳ类桩。
3)复合地基载荷试验13组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均最大加荷至300kPa ,根据各点测量的累计沉降和残余沉降计算,可以得到平均值150kPa 作为该场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7组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均最大加荷至270kN ,逐级加荷,通过测量记录的计算,取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1/2即135kN 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