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量计算办法

工作量计算办法

附件五:本专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一、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下述计划学时数为教学实施计划中的学时数,学生班人数为35人左右,每班增学生10人,按比例增0.1系数。

1、讲课(含备课、讲课、课外辅导、批改作业、测验、考查、考试等)工作量K1=计划学时数×系数M1 M1 =1+0.5×(班级数-1)+L1说明:(1)L1=(学生数-班级数×35)/100注:(学生数-班级数×35)只取够10的整数倍的人数。

(2)自然班学生数小于35人时,系数M1=1。

(3)无助教的主讲教师作业必须全批全改。

(4)有助教的主讲教师必须完成一个班的习题课和批改作业。

(5)助教每辅导一班从主讲教师授课系数中扣减0.3。

(6)重复课工作量按教学工作量系数的0.9计。

(7)新开课(或开新课)工作量=1.2 K1。

新开课,是指教师本人第一次开课。

开新课,是指我校现行专业未开过的或内容与体系均不相同的课程。

2、助课(含随班听课、上习题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或考查等)工作量K2= 计划学时数×班级数×0.3。

说明:(1) 作业必须全批全改。

(2) 各助课环节系数分配比例由院长决定。

3、体育课教学体育课按计划学时×体育教学班(含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测验考试等)4、制图(除讲课的各项要求外,含课后的两小时辅导)工作量=计划学时数×[系数M2+(班级数×0.2)]系数 M2= 1+ 0.5×(班级数-1)+L2说明:(1) L2=(学生数-班级数×35)/50注:(学生数-班级数×35)只取够5的整数倍的人数。

(2)自然班学生数小于35人时,系数M=1。

2(3)助教每辅导一班从主讲教师授课系数中扣减0.3。

5、实验班(指单班授课的课程)讲课工作量=工作量K×系数系数=21×系数系数=2助课工作量=工作量K2说明:系数根据相关文件作调整6、双语教学工作量=工作量K×系数系数=21说明:系数根据相关文件作调整。

7、健康标准测试工作量=0.15×学生数说明:根据国家健康标准测试文件规定,每生需测5项(身高、体重、座位体前屈、800米(女)1000米(男)、立定跳远),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工作。

8、音乐系技巧课每课时计0.75个工作量。

说明:音乐专业技巧课包括声乐主科、器乐主科、钢琴副修等专业课程,采用1对1教学模式。

二、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由以下五部分组成:1、实验教学工作量N1:(1)准备实验工作量N11=0. 40×实验学时×实验人数÷35N11:(2)仪器维护工作量N12=0. 012×配套组数×实验学时×重复次数N12重复次数=实验人数÷每次人数每次人数:在规定的实验时数内一次完成实验的学生人数。

:(3)协作实验工作量N13N=0.2×实验学时×实验人数÷3513(4)指辅导实验工作量N:14N14=(0.4×实验人数÷35十0.3×实验人数÷每次人数)×实验学时(5)批改实验报告工作量N15:N15=0.015 ×学生人数×实验个数实验工作量:N1=ΣN1i注:(1)实验班的实验工作量乘以1.5系数;(2)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和软件学院大机房上机实验,每十台机计一个配套组数。

2、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工作量N2每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为36个。

3、实验室建设工作量N3计算办法(1)新开出的实验项目:工作量=计划学时×5.0(工作量只计一次。

)(2)自制教学仪器设备:(经校级或校级以上鉴定已达到或超过市场同类产品性能指标):1万元以下为30个工作量;1~5万元为50个工作量;5~10万元为100个工作量;10万元以上为150个工作量。

改造实验仪器设备增值部分按自制仪器设备核算。

(3)实验室开放:所有实验室均应开放,除正常教学以外,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每累计开放2小时(每次开放不少于2小时),为实验室开放辅导人员计1个工作量。

说明:每次开放应有详细开放纪录,最终由教务处考核其开放工作量。

无辅导人员的开放以及收费性质的开放,不计实验室开放工作量。

(4)艺术系实验教学工作量每实验课时计1.4个工作量,再按每增加一班加0.5计算。

三、指导课程设计工作量计算工作量=按计划周数×8×人数÷15说明:(1) 包括:课程设计准备、辅导、指导装配实物、评阅、评定成绩。

(2)每个指导教师以指导20人为满额。

(3)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学班派两名指导教师。

四、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量计算工作量=按计划周数×1.1×学生数任务:准备、辅导、答疑、评阅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五、指导实习工作量计算1、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作量=每个指导教师按计划天数(加3天准备时间)×1.1任务:准备、指导、批改实习报告、考查,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以5天计。

说明:生产实习,每班配指导教师2人,毕业实习每班配指导教师3人。

2、分散实习工作量=实习人数÷35×8任务:批改实习报告、考查。

3、电子工艺实习、数控实习、金工实习的工作量为N,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协作(含准备)工作量为S1:S1=周数×12×实习人数÷35(2)指辅(含批改实验报告)S2:S2=周数×14×实习人数÷35S=S1+S2六、校任选课工作量计算校任选课是为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而开设的,包含人文、艺术和理科、工程技术、外语等类课程。

为了规范任选课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1、任选课的分类:按上课方式分为:以讲座课形式上课和课堂形式上课两类。

其中以课堂形式上课的课程又按作业量要求分为:(1) Ⅰ类:人文、艺术类课程(问答、思考、论证、查阅资料等性质作业);(2) Ⅱ类:理工、外语、经济类课程(要求每次课后有足够的作业量)。

教务处将随时抽查作业布置情况及作业批改和记录情况。

课程类别由教研科确定,下教学任务书时将注明课程类别。

2、酬金计算办法:(1)Ⅰ类课程按有助教的主讲教师计主讲工作量。

以每35人为一个自然班,5个班以内同正常课程一样对待,超过175人(5个班)每增加50人,系数递增0.1。

(2)Ⅱ类课程按无助教的主讲教师计讲辅工作量。

以35人为一个自然班,5个班以内同正常课程一样对待,超过175人(5个班)每增加40人,系数递增0.1。

(3)重复班乘以0.9的系数。

七、双学位教学工作量计算工作量=计划学时数×系数系数=1+0.5×(班级数-1)说明:(1)自然班按35人计算;(2)超过四个班时,每增加35人系数增加0.2。

八、特殊项目教学工作量计算(走专项)1、指导校内、外竞赛(指音、体、美教师作为教练或指导教师带队训练、演出或比赛)(1)体育类:学校常设体育代表队(经学校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日常训练每周3次,每次计2工作量;早操计1工作量/小时;集训期(集训期从学校批准参赛文件日起开始计算,比赛期时间以秩序册为准)每天训练2次(上、下午各1次),每次计2个工作量;比赛期每天计6个工作量(负责比赛及食宿的安排、运动队的管理、对比赛及对手的分析、赛前准备会);科研教练按实际工作量考核计算,2个工作量/次。

(2)音乐与艺术类:音乐与艺术代表队按照每年的实际竞赛或展演需要组织训练,集训期(集训期从学校批准参赛文件日起开始计算,比赛期时间以演出或竞赛的规程为准)每天训练2次,每次计2个工作量;竞赛或演出期每天计6个工作量。

2、指导校内课外活动(1)体育类:体育专业根据中北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制订的全年竞赛计划,组织落实各项比赛工作,并且依据秩序册上的竞赛时间和工作人员名单给予核算工作量。

工作量按照如下标准计算:1)单项比赛工作人员按秩序册上时间,每小时计1个工作量,田径运动会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计8个工作量。

2)各项竞赛裁判长(负责比赛的组织及竞赛的编排)另加10工作量(注:田径运动会的编排工作量巨大,按照40工作量计算)。

(2)音乐与艺术类:音乐或艺术专业教师指导校内展演实践,参与教师以活动文件为准;指导整场音乐会或艺术展览,一场计20个工作量/人。

九、本办法解释权归教务处。

一、授课工作量研究生授课工作量按如下公式计算:授课工作量 = 实际授课学时×难度系数×质量系数×合堂系数,其中:(1)难度系数:硕士课系数为2,博士课系数为3;(2)质量系数:根据教学考核结果分别记为:1.2(优);1.0(合格);0.8(基本合格);0.5(不合格) ;(3)合堂系数:2个以上班合堂分别为:1.3;1.5;1.7;1.9;2.1;……(4)重复班系数为0.9;注:1)每50人为一个标准班;2)每名教师每学期最多承担160学时研究生课程(含博士和硕士),并且博士生课或硕士生课均不超过2门,其余部分不计工作量。

二、指导工作量指导研究生每学年按如下公式计算工作量:指导博士生工作量 = 60×学生人数×质量系数;指导硕士生工作量 = 40×人数系数×质量系数,其中:(1) 人数系数:每年指导1~8名学生,分别记为 1;1.9;2.8;3.6;4.4;5.1;5.8;6.4;(2) 质量系数:根据教学考核结果分别记为:1.2(优);1.0(合格);0.8(基本合格);0.5(不合格) ;注:1)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均共计3年工作量;2)每名指导教师每学年最多指导8名硕士生(不含非学历研究生),其余不计工作量。

三、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量主任100学时/学年/每人;副主任、秘书80学时/学年/每人;委员60学时/学年/每人。

四、本办法适用于学历研究生教学工作量计算。

一、集中组队工作量=每个指导教师按计划天数(加3天准备时间)×1.1 任务:准备、指导、批改实践报告。

说明:每队配指导教师1-2人。

二、分散实践工作量=实践人数÷10任务:指导、批改实践报告附件八:科研业绩计分标准一、教学成果计分标准二、科研成果计分标准三、教材与著作计分标准四、其他成果计分标准五、科研经费计分标准六、论文计分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