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练习题

管理会计练习题

第一章一、判断题1、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和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本组成部分。

2、财务会计工作既可以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题,也可以以企业的某一个管理环节为工作主体。

3、管理会计工作形成的各种报告一般不具有法律效率。

4、管理会计是一种侧重于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会计。

5、管理会计面向未来,因而管理会计信息的形成不以过去的资料为依据。

6、相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工作的程序缺乏固定性。

7、管理会计工作可以不受公认的会计准则的约束。

8、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在核算过程中力求数据的准确性,不可求近似值。

9、管理会计信息可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经济前景,而财务会计信息却做不到这一点。

10、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应定期编制有关报告。

11、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固定成本均具有不变性。

12、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均具有不变性。

13、管理者短期决策行为影响酌量性固定成本而不影响约束固定成本。

14、单位变动成本性态模型在以业务量为横轴、单位成本为纵轴的直角坐标系中,反应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15、在一定条件下,混合成本可以用一元直线方程来模拟。

16、在成本水平波动频繁的企业,运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没有实际意义。

17、与散步图法相比,高低点法计算更简便、更易于理解、更科学。

18、固定成本的总额无法变动,只能通过提高产品产量,降低单位成本。

19、折旧费用均属于间接成本,并属于企业的制造费用内容。

20、非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应列作企业的非生产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处于管理会计核心地位的是()A、预测决策会计B、规划控制会计C、责任会计D、标准成本会计2、在下列各项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并不存在区别的是()A、核算程序B、核算要求C、最终奋斗目标D、核算依据3、管理会计内容中,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合称为()A、责任会计B、规划控制会计C、预测决策会计D、内部经营管理决策4、管理会计的核算目的主要为()服务。

A、企业股东B、企业债权人C、企业内部管理D、上级主管部门5、管理会计的内容中,除了预测决策会计和规划控制会计外,还有()。

A、成本会计B、责任会计C、租赁会计D、标准成本会计6、管理会计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其区分的依据是()A、成本的性态B、成本性态分析C、成本的经济用途D、成本的可控性7、甲企业每月生产某零件数在1000件以内时,需要化验员2名;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产量400件,需要增加1名化验员。

此种情况下,化验员的工资成本属于()A、阶梯式混合成本B、标准式混合成本C、低坡式混合成本D、曲线式混合成本8、管理会计中,混合成本可以用直线方程y=a+bx来模拟,其中bx表示()A、固定成本B、单位变动成本C、变动成本总额D、单位固定成本9、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A、随业务量增加而增加B、随业务量增加而减少C、不随业务量发生增减变动D、在不同的产量水平各不相同10、在利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高低点坐标的选择标准应是()A、自变量业务量的高低点B、因变量成本的高低C、变动成本总额D、单位固定成本11、在一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遂业务量变动不存在线性关系的成本是()A、标准混合成本B、曲线式混合成本C、低坡式混合成本D、阶梯式混合成本12、加班工资和浮动工资一般属于()A、标准混合成本B、曲线式混合成本C、低坡式混合成本D、阶梯式混合成本13、在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历史资料分析法中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是()A、直接分析法B、高低点法C、散步图法D、一元直线回归法14、下列项目中,属于变动生产成本的是()A、变动性制造费用B、变动性管理费用C、变动性销售费用D、变动性财务费用15、管理当局可调整减少的固定成本有()A、汽车的折旧费用B、管理人员工资C、融资租赁费D、经营租赁费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属于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是()A、预测与决策B、编制年度财务报告C、根据凭证记账D、编制预算2、管理会计工作的核算方法,可以是()A、会计B、统计C、数学D、其他3、下列各项中,属于规划控制会计内容的有()A、预测分析B、决策分析C、全面预算D、成本控制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有()的不同。

A、最终奋斗目标B、核算目的C、核算方法D、核算依据5、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A、预测经济前景B、参与经济决策C、规划经营目标D、控制经济过程6、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其中特定的业务量可以是()A、实物量B、价值量C、时间量D、百分比7、我国工业企业中,制造费用中不随产量变动的固定成本包括()A、折旧费、租赁费B、办公费、差旅费C、劳动保护费D、管理人员工资8、固定成本的主要特点是()A、在一定条件下,固定成本总额不变B、在一定条件下,单位固定成本不变C、在一定条件下,单位固定成本反比例变动性 C、可分为约束性和酌量性固定成本9、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性态分类之间的联系表现在()A、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性态分类的对象均是企业总成本B、成本性态分析以成本性态分类为基础C、成本性态分类是成本性态分析的结果D、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性态分类的最终结果相同10、由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相关范围的存在,使成本性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A、暂时性B、相对性C、可转化性D、固定性11、属于非制造成本的为()A、车间管理人员工资B、库存产品保管费C、行政办公用房折旧费用D、生产设备折旧费用12、全部成本按成本性态进行分析后,可分为()几个组成部分。

A、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C、混合成本D、半变动成本13、()可以用一个直线方程y=a+bx来模拟。

A、固定成本B、低坡式混合成本C、半变动成本D、递减型混合成本14、变动成本的主要特点是()A、成本总额的不变性B、单位成本的反方向变动性C、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可变性D、单位成本的不变性15、降低固定成本的可行途径有()A、通过增加产量相对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B、通过增加产量相对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C、通过财务决策绝对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D、通过财务决策绝对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第二章一、判断题:1、成本按习性分类是变动成本法应用的前提条件。

2、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不受固定成本和产量的影响,而取决于各项变动费用支出的多少。

3、按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的划分口径和损益确定程序的不同,可以将成本计算划分为完全成本计算和变动成本计算。

4、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全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中。

5、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也可能等于按变动成本法取定的营业净利润。

6、在期末存货量和期初存货量均不为零时,即使单位固定生产成本相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营业净利润也可能不相同。

7、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成本,而变动动成本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也包括变动非生产成本。

8、期末存货应吸收的固定性生产成本的多少可能与本期发生的固定性生产成本无关。

9、在变动成本法下,变动非生产费用实在计算贡献边际前被扣除的,所以它不再成为期间成本,这与完全成本法的处理截然不同。

10、在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差异,可按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固定制造费用”或“本期生产存货固定制造费用-本期销售存货固定制造费用”关系验证。

二、单项选择题1、在变动成本法下,构成产品成本的是()A、变动生产成本B、生产成本C、变动成本总额D、变动成本与固定生产成本之和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在2006年度的单位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10元,直接人工12元、变动性制造费用8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0元、变动销售费用9元、固定性销售费用24元、变动管理费用14元、固定管理费用15元。

采用变动成本法时,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元。

A、30B、53C、50D、1123、仍沿用上题资料,并采用变动成本法,该企业的期间成本是()元。

A、59B、82C、62D、704、在变动成本法下,本期销货成本等于()A、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B、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C、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D、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5、某企业中只生产一种产品,在6月份生产并销售产品100件,单位产品售价1000元;发生的变动成本30000元,变动管理费用和变动销售费用20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固定成本40000元。

那么该企业在变动成本法下,实现的营业净利润是()元。

A、17920B、70000C、67920D、300006、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分别确定的营业净利润()A、不等B、相等C、可能相等D、采用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小于采用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利润。

7、本期的销售量比上期减少时,如按变动成本法确定营业净利润,本期与上期相比将()。

A、增加B、减少C、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D、没有变化8、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199*年初期初存货是20000元,期末存货是0元。

在这种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A、小B、大C、大或小D、相等9、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分期营业净利润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A、两种成本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制造费用的水平出现了差异B、两种成本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变动制造费用的水平出现了差异C、两种成本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水平出现了差异D、两种成本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变动性管理费用的水平出现了差异10、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相比,确定的是()A、只要期末存货量等于期初存货量,任何条件下两种方法利润都相等B、如果期初、期末存货均为0,任何条件下两种方法利润都相等C、期初、期末单位存货固定成本不同,任何条件下两种方法利润都相等D、前后各期成本水平不同,任何条件下两种方法利润都相等三、多项选择题1、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A、产品成本只应包括变动生产成本B、产品成本只应包括生产成本C、固定生产成本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D、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2、下列项目中,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在确定本期的营业净利润时都将其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是()A、销售费用B、管理费用C、财务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3、下列项目中,不会导致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分期营业利润不同的是()A、固定性制造费用B、营业收入C、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D、变动生产成本4、在完全成本法下,影响计入当期损益固定性制造费用数额的是()A、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性制造费用B、期末存货水平C、期初存货水平D、当期营业收入水平5、下列情况中,出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分期营业净利润不同的是()A、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固定生产成本等于期初存货固定生产成本B、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固定生产成本大于期初存货固定生产成本C、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固定生产成本大于期初存货固定生产成本D、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固定生产成本小于期初存货固定生产成本6、采用完全成本法时,在期初存货不为零的情况下,要使期初单位存货成本、本期单位完全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三者相等,必须()A、前后期存货计价方法不变B、生产成本水平不变C、前后期产量不变D、前后期销售量相等7、已知某企业本期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即产大于销),该期发生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与前期相同,但两期产量不同,则本期的完全成本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净利润差额()A、可能大于零B、可能小于零C、可能等于零D、一定不为零8、有关变动成本法的论述正确的是()A、产品成本不受产量的影响B、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不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C、提供的资料不符合长期决策的需要D、能够提供科学反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利润与销售量之间有关的变化规律的信息9、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共同的产品成本内容为()A、变动制造费用B、直接人工C、直接材料D、固定制造费用10、变动成本法与王全成本法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有()A、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B、营业利润计算程序不同C、提供成本信息的用途不同D、各期间营业利润结果不同一、判断题1、若产品销售单价与单位成本同方向同比利变动,则单一产品保本但业务量不变2、如果变动成本率为60%,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0元,则保本销售额为50000元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越小,保本点就越低4、在多种条件下,若其他因素不变,只要提高贡献毛益率较大的产品的销售比重,就可以降低全厂综合保本额和保利额贡献毛益率与安全边际率之商5、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若目标利润变动,则会使保本点业务量发生相应变动,但保利点业务量将保持不变6、保本点作业率表明了在保本状态下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8、贡献毛益率小于零的企业,必然是亏损企业9、正指标保本点作业率与逆指标安全边际率具有互补关系10、若贡献毛益等于固定成本,则企业处于保本状态二、单项选择题1、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销售量()A、不变B、上升C、下降D、不确定2、下列公式中,不正确的是()A、利润=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额B、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1C、安全边际率+保本点作业率=1D、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利润)/销售收入3、下列公式中,计算结果不等于贡献毛益率的是()A、1-安全边际率B、1-变动成本率C、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00%D、贡献毛益/销售收入*100%4、当甲价位100元,贡献毛益率为40%,安全边际量为1000件时,企业可实现利润()元A、2500B、100000C、60000D、400005、企业的销售利润率等于()A、贡献毛益率与安全边际率之商B、贡献毛益率与安全边际率之积C、贡献毛益率与安全边际率之和D、贡献毛益率与安全边际率之差6、下列措施中,只能提高安全边际而不能降低保本点的是()A、增加销售量B、提高单价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D、压缩固定成本开支7、某产品单价为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固定成本为20000元,目标税后利润为13400元,所得税率为33%,则保利销售量为()件A、6000B、2000C、8000D、100008、在采用图解法确定产品保本点时,保本点是保本图中()A、变动成本线与销售收入线交点B、固定成本线与销售收入线交点C、总成本线与销售收入线交点D、变动成本线与总成本线交点9、在安全边际范围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就可以增加()的利润额A、一个单位销售价格B、一个单位变动成本C、一个单位成本D、一个单位贡献毛益10、保本点作业率指标数值()A、越大经营越安全B、越大盈利额越多C、越小经营越危险D、越小经营越安全三、多项选择题1、提高企业经营安全性的途径包括( )A、扩大销售量B、降低固定成本C、降低销售单价D、降低单位变动成本2、根据企业经营安全性检验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