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发展与格局
2. 七十年代三类国家的经济发展均遭遇困难
①资本主义经济:滞胀 第三次科技革命从高涨转入低潮 国家干预经济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 原 石油危机 因 金融混乱 内部竞争强化,矛盾加大
②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
● ●
改革停滞的年代 科技进步落伍
③发展中国家
石油输出国快速富裕 亚洲四小龙“出口导向”取得成就
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重构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
●国际贸易制度的重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
●联合国
②社会主义经济迅速恢复与快速增长的原因
人民当家作主,热情高涨 国际形势比较有利 体制调整效应
③原殖民地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政治上独立 进口替代的经济战略与政策 外部环境有利
萌芽时期(从地理大发现到第一次工业革命):
有交换,但没有形成国际分工的大格局;
初步形成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期间): 国际分工没有覆盖全球,存在死角;
最终形成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
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死角不复存在。
(二)世纪经济的量变与动荡(20世纪上半期) 1.世界经济体系的量变
◆创建世界经济学科体系的最早动意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起点和最终结论?
研究起点
商 品
最终结论
实现共产主义
●
逻辑分析?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资本积累论
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发展 灭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设计方案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选集》第2卷,第111页
①一般的抽象的规定
只重商业——先后拒绝西班牙和英国的高度保护和管 理费
4.英国:双重革命的先驱
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1588年7月7日),夺
取海洋霸权; “光荣革命”,和平变革下的“君主立宪制共和国”; 牛顿与瓦特:从生产——技术——科学,再到科学—— 技术——生产; 亚当〃斯密《国富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
其他国家形势欠佳,“进口替代”负面影响加大
3. 八十年代市场经济的优势愈加明显
①资本主义经济走出滞胀
新一轮制度与技术创新 美国的“三高”
②计划经济国家面临十字路口
苏东经济停滞政治动荡 中国启动改革开放
③发展中国家分化
四小龙、四小虎继续走强 其余国家和地区形势严峻
4. 19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特点与走势
英国成为百年世界霸主的成因
①先行国家的历史贡献
②工业时代的始作俑者
地理大发现
海洋经济大发展 牛顿:发现了科学的钥匙 瓦特:开起了科学的大门
③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开拓者:君主立宪制 ④市场经济规则的首创者: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⑤政治军事大国:打败“无敌舰队”
2.又一个百年:资本主义列强共同主宰世界
的联系。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一)15世纪~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形成
(二)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的量变与动荡
(三)20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其因素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15世纪~20世纪初)
萌芽时期(从地理大发现到第一次工业革命) 初步形成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期间)
最终形成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
●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可能一成不变 ●两极格局与统一世界市场的内在要求相背离 ●两极格局中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的本末倒置
三、新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基本态势
待续……
《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1948年;
● 昆西〃赖特:(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1955年;
●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卡普兰于1957年创立了
“国际系统论”,密执安大学教授戴维〃辛格于1961 年提出“层次分析法”,1960年代后期哈佛大学教授 卡尔〃多伊奇创立“沟通理论”。
◆“单极”演变为“多极”的实质 ——赶超、发展不平衡 ◆ 赶超的双维度:技术、制度 ◆ 经济的成功与武力的失败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历史总结
(一)“两极”格局的实体及其特点 1.1970年代中期以前的实体是两大国家集团 ● 美苏的实力 ● 雅尔塔会议:美苏的全球战略 ● 美苏班牙的走向海洋
◆
葡萄牙: 第一个民族统一国家 恩里克王子的海洋出征(好望角)
印度的香料
2.西班牙
伊茨贝尔女王收纳哥伦布 海洋出征(美洲新大陆) 贩卖黑奴
葡萄牙、西班牙象征性地将世界分列为东方和西 方,而实质性意义在于:
①世界将被分割;
②将产生宗祖国和殖民地。
明确提出“世界经济”这一理论范畴,最早提 出“体系论”、“市场经济常态论”等,是朝向现 实的回归。但研究是初步的,且没有成为苏联的主 流经济学。
◆
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
斯大林
有进步,更有误区。即只看到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之间严重对立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相互联系与
融合趋势的一面。
◆ 三个世界理论:
国际政治理论层面有创新,但 世界经济理论层面没有发展。
葡萄牙、西班牙没有取得商业成功,走向成功的
同时也走向了失败。
3.荷兰:独占鳌头的“商业帝国”
从鲱鱼到“海上马车夫”(与英国船只的低成本竞 争)——垄断海运贸易;
城市管理由贵族到商人的易手——城市大发展;
10年不分红的社会融资——荷兰与印度股份公司,股 票交易所;
成功的关键 ——“商业规则”的原始缔造国;
多元态势:强权政治、称霸与反霸、政治与经济主义……
(4)全方位遭遇挑战时期(冷战后时代)
对“世界经济”、“国际政治”概念的思考
●世界经济:全球概念;国际政治:民族国家概念 ●世界经济:注重共性;国际政治:注重个性
●个性的发展要符合共性的规则,共性的规则要有利
于个性的共同发展。
●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学科相互交融,之间存在紧密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因素或者条件 十月革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量变
2.世界经济的动荡与无秩
动荡 战争+恢复 20年 经济危机 8年 经济萧条 10年
无秩 贸易 货币 资本国际化
3.二十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思考
(三)20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其因素
2.国际政治学——四个发展阶段
(1)初创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一战后,世界向何处去?如何避免人 类再遭受世界战争的浩劫?如何实现并维 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催化了国际关系理论 和国际政治学的问世。 无解:只是提出问题。
(2)初步确立时期(二战后至1960年代)
● 汉斯〃摩根索:(芝加哥大学教授)
2.“两极”格局的特点
● ●
实力的非对称性 强烈的政治、军事色彩
(二)“两极”格局实体的演变及其解体
1.资本主义国家集团的分裂
●
●
“马歇尔计划”的双重后果
欧洲国家的走强与日本经济的崛起
2.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瓦解
●
南斯拉夫的“背叛” 匈牙利的反抗 中苏关系的破裂 东欧集团得以维系的成因
●
3.“两极”格局解体的历史必然性
待续……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战前世界经济格局的简要回顾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历史总结 三、新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基本态势
一、战前世界经济格局的简要回顾
1.一个百年:英国独霸世界经济
①唯一的“世界工厂” 英国独霸世界 经济的集中体现 ②最大的殖民帝国 ③垄断国际贸易 ④资本输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
1. 50~60年代三种类型的国家均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 ● ●
资本主义国家:战败国、战胜国、美国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东欧、中国等 原殖民地国家
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恢复与快速增长的原因
固定资本更新、马歇尔计划、科技革命 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廉价能源
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重构
毛泽东
◆ 和平与发展理论:
是重新审视世界经济学科体系 的认识论基础。
邓小平
世界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特征: ①全球性:空间范畴。涉及全球范围内的政 治、经济、社会、外交、文化等 一系列重大问题。 ②历史性:时间范畴。是一个不断发展、变 化的体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③理论性:理论范畴。抽象出在时空运行中 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一般的技术 性问题。
“世界经济”、“国际政治”概念 导读
1.世界经济—— 一门长期处在创建过程 中的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四个发展阶段
1.世界经济—— 一门长期处在创建过程中的新兴学科
◆ 第一次工业革命:创建世界经济学科历史需求的源头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经济”概念的联系? 《国富论》:世界经济学科基本范畴、概念的出现
②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 阶级的依据的范畴 ③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
④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 输出和输入。汇率。 ⑤世界市场和危机
◆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级
列 宁
对垄断资本主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寄生、腐朽、垂死。显然,结论远离现实。
◆
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
布哈林
基本结论:实力
(3)大发展时期(1970-80年代)
●美国: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分析国际社会的结构
功能,国家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原因,国际政治 关系背后的内在动因。 ●西欧:一体化理论;结论主义理论(力图摆脱以国家 为中心、以权力为基础的理论束缚,强调阶 级、政党、社会集团的作用,强调国际政治关 系中的经济的作用)。 ●苏东: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国际政治学体系。 ●第三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相互依存、世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