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本节教材分析:
(—)知识脉络
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开发利用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初中已有的个别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范畴、发展过程以及对科研、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利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了解有机化合物多样性的原因。

认识生活中接触到的高分子材料以及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节教材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新教材较旧教材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2.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

3.掌握同分异构现象以及简单的命名规律4.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种类不同的有机物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归纳、总结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组装有机分子模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甲烷的性质、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四、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二部分(63页———65页);
用球棍模型组合丁烷分子,体会有机物的样性。

教师教学准备: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阅读63页工具栏,由学生写出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结构简式。

进行“活动与探究”
动手组合乙烷、丙烷、丁烷的结构模型,写出它们的结构式、结构简式。

烷烃的概念:
烷烃的通式:
(说明:烷烃的概念、烷烃的通式均由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分析)
阅读64页知识支持:让学生发现问题,当碳原子数较多时组合方式不只一种,碳原子数越多,可能的结构越多;带着疑问进入下面的讨论。

有机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
总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原子之间共价键相连。

(2)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成链状或环状。

(3)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

(4)分子式相同时,可以出现多种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