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加速度说课稿-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15加速度说课稿-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反馈与调整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学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运动的描述而展开。

而加速度无疑这这个章节最难且重要的一节课,因为无论是下一章学习匀变速运动,还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及曲线运动都要用到加速度的概念,可以说是一个贯穿高中物理教学始终的物理概念非常的重要。

2、学生情况及学习方法的分析: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赵凯华教授在《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中指出:“这是人类认识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容易真正掌握的概念。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针对高一学生的特点,尽量用足够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如:快慢,位移等概念帮助我们为学生建立加速度的概念。

当然既便如此也是有很多的困难,所以只能由浅入深比如: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循序渐进的理解,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概念,以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

3、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理解并会用速度图象计算加速度的大小;
通过学习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变化率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由速度的概念到加速度的概念,是深入研究机械运动的思维上的更精确的深化;由平均加速度到瞬时加速度概念,同样用了极限的思维方法;速度图线是利用数学方法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速度的概念的引入,不仅仅是为了在物理理论上更精确地描述机械运动的需要,在具体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是极为有用的概念。

4、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
关系,以及加速度方向的”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各环节之间通过一些恰当的语言和问题串接起来,将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而非堆砌的感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

同时通过多媒体在恰当的时候呈现物理情景,应用启发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有目的的引领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课堂中所有的设计与安排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

接下来我将具体谈一谈我是如何采用以上教学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的。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加速度概念的引入
情景一:为了生存,猎豹追赶羚羊?
情景二:为了性能,某著名品牌轿车起步时在6s内速度就能达到100km/h,而普通轿车达到这个速度需要要12s。

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讨论总结:
①研究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是有实际意义的;②为了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这个物理量,我们称之为加速度
二.加速度的理解:
1理解大小:
给出猎豹与和谐号列车的运动速度与加速时间表格(猎豹的速度小于列车),引导学生填写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通过对比,计算分析,速度改变量vt-v0能够描述物体在时间t内速度改变了多少,但不能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而比值(vt-v0)/t能够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由此引出加速度的概念.。

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的物理量,同时得到单位。

设问:是不是加速度打速度就大?原因时间的存在。

那么大小表示什么,学生自然得出表示速度变化快满的。

教师指出:表达式显示的信息告诉我们加速度在大小上等于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过程,来突破这个难点,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高一学生比直接给出效果要好得多。

2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图表:飞机起飞前在地面上滑行,可以在30s内,速度由零增加到81m/s。

那么,飞机起飞前的加速度为多少?(教
师示范计算:
2
/
7.2
30
81
s
m
a=
-
=

再例如:汽车急刹车时,可以在3秒内速度由18m/s减小到零。

那么,汽车急刹车时的加速度为多少?(学生板书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