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及盐酸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氯化氢及盐酸 英文名称 hydrogen chloride and hydrochloric acid
其他中文名
称 氢氯酸,焊锡药水,盐镪
水
CAS 号 7647-01-0 分子式 HCl 相对分子质量 36.47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在空气中呈白色的烟雾,有刺算的酸味
熔点:℃ -114.8(纯) 沸点:℃
108.6(20%)
饱和蒸汽压 30.66kPa (21℃)
相对密度 (水=1)1.2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危险
特性
燃烧性 不燃
闪点(℃)
无意义
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强腐蚀性。
毒理学简介
职业接触限
值 MAC :7.5mg/m³
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 急性毒性
LD 50:900mg/kg (兔经口)
LC 50:3124ppm ,1h (小鼠吸入) IDLH 50ppm
中毒机理
氯化氢气体或盐酸烟雾刺激性强,能严重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引起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
在高浓度氯化氢作用下,动物尸检可发现的水肿及出血。
与皮肤接触,能引起腐蚀性的灼伤。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及牙齿酸蚀症等。
盐酸属强酸,可使蛋自质凝固,造成凝固性坏死。
其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坏死和溃疡。
严重时可引起受损器官的穿孔、瘢痕形成、狭窄及畸形 。
临床表现
接触盐酸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
轻症者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黏膜有烧灼感、鼻衂、牙龈出血、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等症状和体征。
重症者出现呼吸及脉搏加快、咳嗽胸闷加重、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等肺水肿征象。
较高浓度吸入时,可引起喉痉挛或喉水肿,甚至导致窒息。
误服盐酸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的灼热性疼痛和灼伤。
重症者可发生胃穿孔、腹膜炎、声嘶和吞咽困难以及便秘、腹泻等。
皮肤受氯化氢气体或盐酸烟雾污染后,可发生皮炎,若接触盐酸液体,可造成化学性皮肤灼伤。
处理原则(1)急性吸入中毒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着。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镇静、合理氧疗。
早期、足量、短程糖皮质激素防治肺部损害等对症处理。
(2)误服中毒可用清水漱口,并用2.5%氧化镁液体、牛奶、豆浆、蛋清、花生油等口服,保护胃黏膜等处理。
不宜洗胃、催吐,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胃穿孔。
不宜用碳酸氢钠口服或洗胃,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的危险。
可采用对症处理。
(3)皮肤和眼的处理脱去污染的衣着,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灼伤处可早期用4%碳酸氢钠洗涤或湿敷。
溅入眼内,及早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 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后送眼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