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项目绿色建筑方案设计项目负责人:编制人:校对人:审核人:第一部分:工程概况专篇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泰州市。
项目所在地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类型为居住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二级。
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本项目为公共建筑,按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三、设计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TJ113-2011】《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技术规范》……【GB50364-2005】《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08-200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和规定。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五、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及相关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在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基础上进行绿色建筑方案专项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以因地制宜,低投高效,精细化设计为技术选用原则,按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目标设计,拟采用和实施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如下表所示:技术分类技术措施安全耐久1.场地选址安全(危险源,电磁辐射,土壤氡等)2.建筑结构安全、耐久3.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4.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性能5.卫生间、浴室防水,墙面、屋顶防潮6.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7.合理提高建筑抗震性能8.建筑构建和场地景观结合,保障人员安全9.采用安全防护功能的产品或配件10.提高地面防滑等级11.人车分流健康舒适12.选用绿色装修材料,设置禁烟标志13.厨房、卫生间、地下车库设置机械排风避免废气串流14.保障水质安全达标15.隔声性能达到平均值要求16.节能照明17.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18.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系统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生活便利19.场地连贯的无障碍系统20.便捷公交站点21.合理设置停车位(电动车位、无障碍车位)22.公共区域全龄化设计23.便捷的公共服务24.合理设置健身场地和空间25.能耗分类计量26.用水远传计量资源节约27.空调系统性能提高28.节水器具29.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30.节约利用土地31.合理开发地下空间32.节水灌溉33.土建工程与装修一体化34.使用高强钢筋第二部分: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自评分表及技术措施要点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9,本项目得分为90.8分,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准。
一、基本必要条件二、绿色建筑评价得分与结果汇总表三、各章节绿色建筑评分情况表7.1.2 应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空调系统能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并应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2、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满足本项目为多联机空调。
可对末端进行独立控制。
空调性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 (C)不应低于表4. 2.17的数值暖通专业的设计说明、设备表、风系统图、水系统图等设计文件,部分负荷性能系数UPLV)计算书、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计算书,重点审查分区控制策略7.1.3应根据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定标准满足本项目为居住建筑,门厅、中庭、走廊以及高大空间等过渡空间,合理降低室内的温度设定标准,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该处不设空调。
暖通空调专业设计说明、暖通设计计算书、过渡空间温度控制策略等设计文件7.1.4 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应采用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采光区域的照明控制应独立于其他区域的照明控制。
满足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满足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公共区域(走廊、楼梯间、大堂、门厅、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照明分区定时感应,可独立控制。
电气专业设计说明(包含照明设计要求、照明设计标准、照明控制措施等)、照明系统图、平面施工图等设计文件,照明功率密度计算分析报告7.1.5 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满足住宅公共区域照明插座用电、公共区域照明插座用电、室外景观照明分项计量,动力用电包括电梯电、水泵用电、通风机用电等子项分项计量。
电气、水、暖等相关专业的设计说明、给水、热水、中水系统图、供暖空调系统水系统图、远程计量系统图(若有)、电气计量表计所涉及的电气低压配电系统图、配电箱系统图、暖通空调冷热源机房、计量小室及其控制系统图、各类计量地面停车楼等方式,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停车的设计与组织方式Ⅱ节能与能源利用7.2.4优化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5%,得5分;达到10%,得10分;达到15%,得15分。
15 15本项目为三星级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屋顶、外窗、幕墙等围护结构主要部位的传热系数K、外窗/ 幕墙的遮阳系数SC (住宅建筑))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20%。
建筑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围护结构施工详图、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表等设计文件,当地建筑节能审查相关文件2、建筑供暖空调负荷降低5%,得5分;降低10%,得10分;降低15%,得15分7.2.5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表7.2.5的规则评分——10 10本项目采用多联机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不应低于表4. 2.17的数值。
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说明、设备表等设计文件,重点审核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
7.2.6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供暖空调系统的末端系统及输配系统的能耗,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以下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低20%,得2分;52 多联机空调,直接得分。
通空调专业的设计说明、设备表、风系统图及水系统等设计文件施工图2、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值低20%,得3分。
3 多联机空调,直接得分。
通空调专业的设计说明、设备表、风系统图及水系统等设计文件施工图7.2.7 采用节能型电气设备及节能控制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l、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得5分;105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目标值。
电气专业设计说明(包含照明设计要求、照明设计标准、照明控制措施等)、照明系统图、平面施工图、设备表等设计文件,照明功率密度计算分析报告。
2、采光区域的人工照明随天然光照度变化自动调节,得2分:2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 2013第7.3.7条规定。
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 – 2008第10.6.13规定3、照明产品、三相配电变压器、水泵、风机等设备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节能评价值的要求,得3分。
37.2.8 采取措施降低建筑建筑能耗相比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降低10 5空调采用1级能效,公共区域照明采用LED照明及分时控暖通空调、电气、内装等专业的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场地雨水综合利用方案等。
重点审查场地雨水综合利用方案在设计文件中的落实情况8.2.3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1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住宅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绿地率达到规划指标105%及以上,得10分;2)住宅建筑所在居住街坊内人均集中绿地面积,按表8.2.3的规则评分,最高得6分。
16 16绿地率达到规划指标105%及以上,人均集中绿地面积大于等于0.6(可供居民休憩、开展户外活动的绿化场地。
集中绿地要求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应设置供幼儿、老年人在家门口日常户外活动的场地,并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即日照标准的等时线)范围之外。
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所在城市园林绿化有关管理规定、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总平面图、日照分析报告(涉及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时)、绿地规划设计图及其计算书、公共建筑项目绿地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
重点审核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是否符合日照要求,实土绿地与覆土绿地的位置、面积、覆土深度。
8.2.4 室外吸烟区位置布局合理,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室外吸烟区布置在建筑主出入口的主导风的下风向,与所有建筑出入口新风进气口和可开启窗扇的距离不少于8m,且距离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不少于8m,得5分;95本项目室外吸烟区布置在建筑主出入口的主导风的下风向,与所有建筑出入口、新风进气口和可开启窗扇的距离不少于8m,且距离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不少于8m。
项目总图、含吸烟区布置的景观施工图2、室外吸烟区与绿植结合布置,并合理配置坐椅和带烟头收集的垃圾筒,从建筑主出入口至室外吸烟区的导向标识完整、定位标识醒目,吸烟区设置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识,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