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泰安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泰安市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题第Ⅰ卷(共50分)一、积累运用(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濒(bīn)临悄(qiāo)然鲜(xiān)为人知B.提(tī)防角(jiǎo)色满载(zài)而归C.泥泞(nìng)狩(shòu)猎叱咤(zhà)风云D.栈(zhàn)桥附和(hé)浑身解(jiè)数2、下列词语全都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迫不急待洗濯险象迭生清洌水波鳞鳞B、锲而不舍谰语跚跚来迟噩耗提心掉胆C、头晕目眩决别油光可鉴庖代粼次栉比D、囊萤映雪晨曦不求甚解荫庇天伦之乐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时下,网络最流行的语言是“史上最牛的人”,牛人,多用于贴吧、论坛。

(牛人:喻指那些非常厉害让人赞叹或惊讶的人。

)C、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去国怀乡(国:国都,京城)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回到家乡,我欣喜地发现砂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B、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待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5、作品、作家和国籍搭配有误的是()A.《变色龙》高尔基俄国B.《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英国C.《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圆形地——湘西茶垌镇去旅游。

7.对下面加线病句,修改不当的一项是()我深深体会到:①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

②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就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③以前,有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我上课常搞小动作,思想开小差。

④身在课堂,心在操场,可能学不好功课。

A.①句删去“是否”B.②句“就”改为“才”C.③句“思想开小差”与“小动作”对调D.④句“可能”改为“必定”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C、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D、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地歌。

二、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0分,每小题2分)《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这;今义:判断动词)B、委而幸之(去:离开;今义:往、到)C、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兵器;今义:士兵)D、池非不深也(池:池子,用于农业灌溉;今指水塘。

)10、下列各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11、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虽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得到道业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没有得到道业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D、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可是这样却不能够取胜,这是因为天然的时运比不上地理的优势啊。

12、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B、文章接着用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C、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D、文章在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13、下列名言警句全部与“人和”有关的一项是()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B、家和万事兴。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C、吃一堑,长一智。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D、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心齐,泰山移。

(二)、《孔乙己》(10分,每小题2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脸乱蓬蓬的胡子。

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让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已”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吁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洪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4、“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句揭示了( )A、孔乙己的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

B、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地位低下,穿长衫说明他放不下儒生的臭架子。

C、孔乙己是个思想迂腐的读书人。

D、孔乙己没钱,所以只能站着喝。

当时读书人都穿长衫。

所以孔乙己也穿长衫。

15、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掌柜唯利是图,一心只想着钱。

B.担心孔乙己不能还他的钱。

C.含蓄地表现孔乙己的地位低下,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D.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穷困潦倒。

16、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特征?对此概括最恰当的词语是()A. 自高自大B. 自鸣得意C. 自欺欺人D. 自我标榜17、此段文字刻画孔乙己,使用的描写方法有()(2分)A、肖像、语言、动作B、肖像、语言、心理C、动作、心理、语言D、心理、语言、肖像18、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增强悲剧气氛,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B.揭露封建社会的冷酷。

C.批判当时群众的麻木、冷漠。

D.加强喜剧色彩,是对孔乙己可笑性格的嘲讽。

(三)、《大自然的语言》(10分,每小题2分)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②首先是(甲) 。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乙) 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丙) 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丁) 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9、(甲)(乙)(丙)(丁)四处应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甲)经度 (乙)纬度 (丙)高下 (丁)古今B 、(甲)纬度 (乙)经度 (丙)高下 (丁)古今C 、(甲)经度 (乙)纬度 (丙)古今 (丁)高下D 、(甲)纬度 (乙)经度 (丙)古今 (丁)高下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的一项是( ) A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B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C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D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21、对第③段中“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举例子 作比较B 、作比较 打比方C 、打比方 列数字D 、举例子 列数字22、对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中的“后者”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指第⑤第一句。

B 、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C 、指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D 、指春天提前九天。

23、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B、③段中“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