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秘书案例

名秘书案例

罗斯福的秘书―――威廉.洛布2007-07-10 14:27关键词:总统秘书秘书学教学案例实例在罗斯福还是州长的时候,威廉.洛布由于出色的速记才能和良好的工作表现而受到罗斯福的赏识。

罗斯福是这样谈洛布的:我的工作时间是没有规律的,当我在办公室外想要工作时,洛布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一名速记员或秘书,洛布是愿意牺牲一切生活以满足其领导需要的人。

威廉。

麦金利被刺使得西奥多。

多斯福当上了美国第26届总统,并反洛布推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作为总统的秘书,洛布总是以一种威严神情急促地发出他的命令,表现出他的支配感,以致一位记者称其为“秘书之王”。

一天下午,一位纽约出版商为邮递工作拖拉使他的业务受影响而来到白宫要见总统。

两分钟后,洛布就抓住问题的要领,说道:“这必要见总统。

”这位出版商还来不及作出反应,洛布已叫通邮政总局的电话,他用一道只有十个字的命令解决了这个问题,放下电话后,他请那位客人立即离开。

这位年青的出版商很难相信这一切,因为美国人还不习惯一个总统秘书可以对联邦邮政总局的高级官员颐指气使。

麦金利的被刺使得洛布对总统的安全极为关心。

罗斯神速自然对在他外出活动时跟着一大群特工人员感到不耐烦。

于是设法破坏了洛布细心安排的保护措施。

情况发展到洛布不能容忍的地步。

终于有一天他向总统发出最后通牒:要么罗斯福接受洛布的保安措施,要么洛布辞职。

结果是总统无条件投降。

在洛布与罗斯福的关系中,像这种摊牌的情况是极少的。

总统并不是那种能够耐心听取不同意见的人,洛布则设法采取非正式的方式提出意见来影响总统,他常常在深夜笔录总统口授时边记录边向罗斯福轻声提出自己的见解。

事实证明,洛布的这种非正式意见,对总统的决策产生明显的影响。

很多次洛布的忠告使得罗斯福免于犯错误。

例如。

罗斯福想让他喜欢的巴尔的红衣主教担任当时在美国空缺的一个重要位置而给罗马教皇写信。

洛布知道后大吃一惊,这样做不仅会使天主教会对罗斯福干涉梵蒂冈事务感到愤怒,而且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也会怀疑总统与罗马天主教会有什么勾结。

于是他竭力陈述自己的反对意见,使得罗斯福勉强放弃了原来的打算。

又如,由于罗斯福对著名英国商人汤姆斯。

科普顿非常厌恶,一直没有对其发出到白宫的邀请,这件事使英美关系产生了一次小的危机。

为减轻国际舆论对总统的压力,洛布勇敢地站出来向报界承认这完全是他的错。

这时,洛布的替罪羊的作用就很明显了。

还有一次,罗斯福打算让白宫服务人员像欧洲皇家仆人一样,穿一种带镶边的制服,而引起公众的愤怒和嘲笑。

洛布也将此事的责任推到自己身上,洛布对于自己公众的议论、辱骂从不抱怨。

他经常就总统某一失检之处对记者说:“这完全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十分愿意承担责任。

”洛布在白宫的日子里显现了他从事总统秘书工作的高超水平,虽然他逝世讣告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洛布为他的领导人所做的事情几乎无所不包。

他把近代参谋长、接待秘书、议员的联络员、私人速记员、新闻秘书、政治顾问所起的作用集于一身。

罗斯福认为这种说法是对洛布能力最恰当的赞赏。

案例评析:(1)洛布首先具备了出色的办公技能,能极好地处理办公事务。

(2)还具有非凡的执行力和判断力。

他是离总统最近的人,但不等于总统,但他能出色执行工作中一些具体的环节和步骤,帮助总统做决策。

能清楚分辨事情的轻重大小,办事稳重果断。

(3)他做到了良好的参谋角色,他的言行符合角色规范,做到既尊重领导、坚决执行领导指示,又不迷信盲从,经过深思熟滤,给总统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避免了总统犯错误。

(4)他注重进言技巧,根据领导的心理、行为特征,选择适当场合和最佳时机,从要害问题切入,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或不同意见,使领导能接受。

他任劳任怨,(5)甘当无名英雄,对大是大非清清楚楚,不计较个人得失。

能主动承担过失,维护领导的形象。

胡乔木任毛泽东秘书的启示2007-06-27 18:27乔木当毛泽东的秘书的启示作者:兰台玉树提交日期:2007-6-18 13:17:42胡乔木同志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号称…中共中央一枝笔”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25 年,堪称新中国第一代秘书的杰出代表。

从他当秘书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一、要有善于学习的精神胡乔木作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本来就喜欢看书学习,调往毛泽东身边L 作后,受毛泽东感染,他更注意读各种各样的书。

后来,i 卖书便成为胡乔术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他甚至同时看五六本内容截然不同的书在胡乔木晚年,家中藏书达3 万多册,装在140 个书架上。

即便那样,他还要经常向北京图书馆、中臾编译局图书馆等处借书另外,称到处,逛书店买书成了他的习惯。

在中共领导人当中,胡乔木是读书较多的一个。

为了工作的需要,他还大量阅读了中国共产党的有关文献他当毛泽东秘书后的“第一课”,就是协助编选《六大以来》,接着,又协助毛泽东编选《六大以前》和截两条路线》两书,参与起草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这些都与胡乔木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二、要有甘居幕后的精神。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从不抛头露面、标榜自己,他甘居幕后,默默工作。

1945 年8 月28 ,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谈判。

胡乔木作为毛泽东的政治秘书也一同前往。

然而,各大报纸都未曾提及过他。

在整个国共谈判过程中,见报的中共代表只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关于胡乔木在重庆的情况,据1950 年2 月3 日新加坡的《南侨日报》报道:“胡乔木担任毛泽东主席的政治秘书这一期间,他的思想、修养,获得极大的进步.深得毛的赏识。

他的长处是思想周密,眼光透澈,才文并茂。

他随毛氏到重庆期间,中共在政治仁所遭受的各种歪曲的指责,都由他在《新华日报》上经常撰文予以驳斥。

他的文章紧凑锋利,短而有力,学的是鲁迅的作风,常把最精彩的意思用精练的笔调描写出来精辟动人。

”胡乔木为《人民日报》所写的评论、社论都是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的。

胡乔木在担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期间,只有两次“露面”, 一次是新中国成胡乔木被任命为新闻署署长和中央人民政府发言人之后,使他成为“新闻人物”,就在这时,一些报纸刊登介绍他的文章,使这位一直身居幕后的人物首次“亮相”另一次是为庆祝中国终产党建党30 周年,胡乔木为刘少奇同志起草r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报告,毛泽东阅后,批小此文以胡乔木名义发表三、要具有很强的写作能力作为一名出色秘书,必须具有很强的写作能力胡乔木被选中扣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是因为他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纪念“五四运动”20 周年的文章为毛泽东听赞赏,称“乔木是个人才”,点将调到毛泽东身边作此后,他成为“中共中央一枝笔”胡乔木性中,写了许多评论、社i 仑队文章,参与了党内许多之件的起草工作卜重庆淡判期问,他按几连地片交批驳蒋介石,揭穿蒋假和和谈“外衣”,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共后果矛的秘密报告中,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无产阶级专政。

受毛泽东指示,胡乔木参与起草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予以批驳,以后又写了一系列文章进行批驳。

他还参与起草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修改过《共同纲领》,参加《毛泽东选集冷的编辑工作等等。

四、要具有很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胡乔木担任过多种职务,任过新华通讯总社社长肩负着全国新闻报道、政治宣传和政府发言人的职责,具有很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尤其体现在他所写的评论和社论中,仅1946 年,就为《解放日报》写社论达23 篇之多内中大部分是与蒋介石展开论战的。

胡乔木成了中共方面与蒋介石论战的重要“笔杆子”之一。

这些文章充分体现了胡乔木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

他经常阅读政治理沦方面的书籍。

解放前,他就阅读过许多马列主义著作,如《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千上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论列宁主义基础》、《“左派”幼稚病》等。

这为他以后参与起草各类文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秘书的拒绝与尊严(秘书修养系列之1)2007-06-26 16:46《宋史苏轼传》记载,元丰末年,杭州僧人净源死后,他的徒弟乘海船到高丽将净源的死讯告知高丽王子义天,义天则派僧徒来中国祭奠净源;同时,带来了高丽国国母所送的两个金塔,为宋朝皇帝和皇后祝寿。

当时苏轼任杭州知州,面对高丽国僧徒向皇帝转呈礼物的请求,他果断地拒绝了,并立即上表朝廷报告这件事的原委,提出周详的处理意见。

苏轼在上奏的公文中这样说:“我认为高丽国因为派人来祭奠一个亡僧,就趁便让他带来了国母给本朝帝后的礼物,这样做真是轻率无礼到了极点!要是朝廷收了而不回赠,或者回赠太轻薄,那么他们今后就有了对我们无礼的借口;要是收了礼物而回赠很丰厚,那就是以重金来回报他们轻微而失礼的馈赠了。

我已经令主管的官吏将他们带来的进奉状退还了,并特别对那位高丽僧人说:朝廷的制度很严,地方官不敢擅自奏闻外国僧人来往的事情。

我料这个僧人一定不肯善罢甘休,他会说本国派他来进献礼品,若不给他上奏,回国后就要重重得罪。

我打算在他的状书上写个批语― …地方官不能向朝廷上奏不是他职权范围内的事情,高丽国没有正式发文,因此这件进奉状我不能转呈给朝廷,请持状回国复命。

‟这样的处理,是以我地方官的名义给他们的答复,不是朝廷拒绝他的礼物,似乎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

陛下如认为可以,请下诏批准施行。

从现代秘书挡驾的角度来看,苏轼的处理至少在三个方面值得肯定:一、定位准确。

苏轼认为,高丽国国母送礼给宋朝帝后,这是两国元首间很重要的外交事务,高丽国应该派专使,上呈专文。

现在却通过转呈的形式乘便而为,这是无礼的行为。

二、采取最佳解决方案。

苏轼的处理方式又不是鲁莽的,他仔细分析了可能遇到的几种情况,从维护皇帝尊严的角度,果断将进奉状退回。

考虑到那个僧徒可能会纠缠,又机智地以职权所限作借口,既不失映映大国的气度,又为当朝皇帝保存了威严。

三、主动说明事情原委。

决策正确与否,往往关系到事业的成败,苏轼作为一代名臣,辅助决策时主动果断,不明哲保身,事后能坦陈主张,决不贪功,真正做到了主动辅助而不越权,体现了挡驾的艺术和技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