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word 版一、必修第3册 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固定于同一条竖直线上的A 、B 是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A 、B 相距为2d 。

MN 是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另有一个穿过细杆的带电小球p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可视为点电荷,不影响电场的分布。

),现将小球p 从与点电荷A 等高的C 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p 向下运动到距C 点距离为d 的O 点时,速度为v 。

已知MN 与AB 之间的距离为d ,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

求: (1)C 、O 间的电势差U CO ;(2)O 点处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及小球p 经过O 点时的加速度;【答案】(1) 222mv mgd q - (2)222kQ d ; 2kQqg + 【解析】 【详解】(1)小球p 由C 运动到O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102CO mgd qU mv +=- 所以222COm mgd U qv -=(2)小球p 经过O 点时受力如图由库仑定律得122(2)F F d ==它们的合力为F =F 1cos 45°+F 2cos 45°=Eq所以O 点处的电场强度22=2k QE d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qE =ma所以2k Qqa g =+2.“顿牟掇芥”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对摩擦起电现象的观察记录,经摩擦后带电的琥珀能吸起小物体,现用下述模型分析研究。

在某处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在其正下方h 处有一个原子。

在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场强为E )作用下,原子的负电荷中心与正电荷中心会分开很小的距离l ,形成电偶极子。

描述电偶极子特征的物理量称为电偶极矩p ,q =p l ,这里q 为原子核的电荷量。

实验显示,p E α=,α为原子的极化系数,反映其极化的难易程度。

被极化的原子与点电荷之间产生作用力F 。

在一定条件下,原子会被点电荷“掇”上去。

(1)F 是吸引力还是排斥力?简要说明理由;(2)若将固定点电荷的电荷量增加一倍,力F 如何变化,即求(2)()F Q F Q 的值;(3)若原子与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一半,力F 如何变化,即求()2()h F F h 的值。

【答案】(1)吸引力,(2)4,(3)32。

【解析】 【详解】(1)F 为吸引力。

理由:当原子极化时,与Q 异种的电荷移向Q ,而与Q 同种的电荷被排斥而远离Q ,这样异种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大于同种电荷的排斥力,总的效果是吸引; (2)设电荷Q 带正电(如图所示):电荷Q 与分离开距离l 的一对异性电荷间的总作用力为:2332222()222()()22(4)kQ q kQq hl kQql kQpF kQq l l l h h h h h --=+=≈-=--+- 式中:q =p l为原子极化形成的电偶极矩,负号表示吸引力,由于lh ,故:2224l h h -≈又已知:p E α=而电荷Q 在离它h 处的原子所在位置产生的电场场强大小为:2kQ E h =于是,电荷Q 与极化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为:5222k Q F hα=- 它正比于固定电荷的平方,反比于距离的五次方,因此不管电荷Q 的符号如何,它均产生吸引力。

当固定点电荷的电荷量增加一倍时,力F 变为原来的4倍,即:(2)4()F Q F Q =; (3)当原子与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一半时,力F 变为原来的32倍,即:()232()h F F h =。

3.如图所示在粗糙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两个带同种正电荷小球M 和N ,N 被绝缘座固定在水平面上,M 在离N 点r 0处由静止释放,开始运动瞬间的加速度大小恰好为μg 。

已知静电常量为k ,M 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电荷均可看成点电荷,且N 的带电量为Q ,M 带电量为q ,不计空气阻力。

则: (1)M 运动速度最大时离N 的距离;(2)已知M 在上述运动过程中的最大位移为r 0,如果M 带电量改变为32q ,仍从离N 点r 0处静止释放时,则运动的位移为r 0时速度和加速度各为多大?【答案】(1)0l =(2)v =4ga μ=,方向水平向左【解析】 【详解】(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小球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库仑力作用。

开始运动瞬间,两小球间的库仑力为:F 库0 =20kQqr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开始瞬间F 库0-μmg=ma可得:02F ng μ=库因M 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所以当F ng μ'=库速度最大,即:0212kQqF F l'==库库 所以0l =(2)小球q 运动距离r 0过程中由动能定理的得:000W mgr μ'-=-电场力金属球32q 运动距离r 0过程中由动能定理的得: 20102w mgr mv μ'-=-电场力 其中W Uq =电场力,3()2W U q '=电场力 (U 为电荷移动过程中的电势差)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20322kQ qmg ma r μ⨯-= 由02F mg μ=,解得:4ga μ=方向水平向左。

4.—个带正电的微粒,从A 点射入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微粒沿直线AB 运动,如图所示,AB 与电场线夹角θ=53°,已知带电微粒的质量m =1.0×10-7kg ,电荷量q =1.0×10-10C ,A 、B 相距L =20cm .(取g =10m/s 2).求:(1)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2)要使微粒从A 点运动到B 点,微粒射入电场时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答案】(1)7.5×10 3 V/m,方向水平向左 (2)5m/s 【解析】 【详解】(1)带电微粒做直线运动,所受的合力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则带电微粒受力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故粒子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力的合成可知:mg =qE •tan θ可得:37.510V/m tan mgE q θ==⨯,方向水平向左. (2)微粒从A 到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当v B =0时,粒子进入电场速度v A 最小.由动能定理:21sin cos 02A mgL qEL mv θθ--=-代入数据得:v A 5m/s5.如图,在空间中水平面MN 的下方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由MN 上方H 处的A 点以初速度v 水平抛出,从B 点进入电场,到达C 点时速度方向恰好水平,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 =2BC ,求:(1)A 、B 两点间的距离(2)带电小球在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答案】(1) 2228v H H +(2)3mg【解析】 【详解】(1)小球在MN 上方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212H gt = 水平方向:x vt =A 、B 两点间的距离22L H x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222v HL H g=+ (2)带电小球进入电场后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带电小球运动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022H Hmg H F +-⋅= 解得F =3mg6.如图,绝缘细杆AB 倾角为α,在杆上B 点处固定有一电荷量为Q 的正电荷.现将带正电的小球由距B 点竖直高度为H 的A 点处无初速释放,小球下滑过程中电荷量不变.己知小球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不计小球与细杆间的摩擦,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求:(1)正电荷Q 在A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2)小球刚释放时的加速度大小;(3)若A 、B 间的距离足够大,小球动能最大时球与B 点间的距离.【答案】(1) 22sin A Q E k H α=(2)22sin sin kQq a g mHαα=- (3)R =【解析】 【详解】 (I)根据2QE kr = 又因为sin Hr α=所以22sin A Q E kHα=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sin mg F ma α-=根据库仑定律Qq F kr= 解得22sin sin kQq a g mH αα=-(3)当小球受到的合力为零,即加速度为零时,动能最大 设此时小球与B 点间的距离为R ,则2sin kQqmg R α=解得R =答案:(1) 22sin A Q E k H α=(2)22sin sin kQq a g mHαα=- (3)R =二、必修第3册 静电场中的能量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7.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 、B 长L=8cm ,两板间距离d=8cm ,A 板比B 板电势高300V ,一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电荷量q =10-10C ,质量m =10-20kg ,沿电场中心线RD 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v 0=2×106m/s ,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可进入界面MN 、PS 间的无电场区域.已知两界面MN 、PS 相距为12cm ,D 是中心线RD 与界面PS 的交点.(1)粒子穿过MN 时偏离中心线RD 的距离以及速度大小? (2)粒子到达PS 界面时离D 点的距离为多少?(3)设O 为RD 延长线上的某一点,我们可以在O 点固定一负点电荷,使粒子恰好可以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求在O 点固定的负点电荷的电量为多少?(静电力常数k = 9.0×109N·m 2/C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2)(3)【解析】 【分析】 【详解】(1)粒子进入A 、B 后应做类平抛运动,设在A 、B 板间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a ,时间为t 1,在MN 界面处速度为v ,沿MN 的分速度为v y ,偏转位移为y ,v 与水平夹角为α,运动轨迹如图则:01l v t =①21112y at =② AB U qa dm=③ 1Y v at =④ 0tan Yv v α=⑤由以上各式,代入数据求得:0.03m y = ,61.510m/sY v =⨯,3tan 4α=故粒子通过MN 界面时的速度为:2260 2.510m/s Y v v v =+=⨯(2)带电粒子在离开电场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轨迹与PS 线交于a 点,设a 到中心线的距离为Y则:22L y L Y S=+ 解得:0.12m Y =(3)粒子穿过界面PS 后将绕电荷Q 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得:0v Yv r=,即0.15m r = 由22qQ v k m r r=得:28110C mrv Q kq -==⨯ 【点睛】(1)由类平抛知识,带入数值便可求出偏离RD 的距离;带电粒子在离开电场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时间即可知道aD 的距离;(2)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联合即可求得电量及其电性.8.如图以y 轴为边界,右边是一个水平向左的41110E =⨯匀强电场,左边是一个与水平方向成45°斜向上的2E =42102⨯N/C 匀强电场,现有一个质量为m=1.0g ,带电量q =1.0×10-6C 小颗粒从坐标为(0.1,0.1)处静止释放.忽略阻力,g=10m/s 2. 求:(1)第一次经过y 轴时的坐标及时间 (2)第二次经过y 轴时的坐标【答案】(1)第一次经过Y 轴的坐标为(0,0);0.12t s =(2)坐标为(0,-1.6) 【解析】 【分析】 【详解】(1)小颗粒在E 1中电场力为F 1=E 1q=0.01N 重力G=0.01N 有受力分析得合力指向原点,即小颗粒向原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次经过y 轴的坐标为(0,0)加速度12102F a m ==由212S at =得0.12t =s (2)运动到原点的速度为v 0=at=2m/s小颗粒在E 2电场中合力为2210F N -=⨯方向与v 0方向垂直 由此可得小颗粒做类平抛运动,再次运动到y 轴的时间为t 1, v 0方向位移为S 1= v 0t 1 与v 0方向垂直位移为221112S a t =1Fa m=由几何关系得S 1=S 2 第二次经过y 轴时到原点距离为2L =S 1=1.6m 即坐标为(0,-1.6)9.如图所示,M 、N 为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所加电压为0U ,1S 、2S 为板上正对的小孔. 金属板P 和Q 水平放置在N 板右侧,关于小孔1S 、2S 所在直线对称,两板的长度和两板间的距离均为l ; 距金属板P 和Q 右边缘l 处有一荧光屏,荧光屏垂直于金属板P 和Q ;取屏上与S 1、2S 共线的O 点为原点,向上为正方向建立x 轴,M 板左侧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经小孔1S 进入M 、N 两板间. 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初速度可以忽略. 不计电子重力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简单计,忽略电容器的边缘效应. (1)求电子到达小孔2S 时的速度大小v ;(2)金属板P 和Q 间电压u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单位时间内从小孔1S 进入的电子都相同. 电子打在荧光屏上形成一条亮线,忽略电场变化产生的磁场;可以认为每个电子在板P 和Q 间运动过程中,两板间的电压恒定.a. 试分析、猜测题干中“可以认为每个电子在板P 和Q 间运动过程中,两板间的电压恒定”这句话的根据?b. 当某个电子在金属板P 、Q 两板间电压0u U =时进入P 、Q 间,求其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c. 求打到荧光屏上的电子最大动能.d. 试分析在一个周期(即02t 时间)内荧光屏单位长度亮线上的电子个数是否相同?【答案】(1)02eU v m= (2) a.见解析 b. 34l x = c.02km E eU = d.电子个数相同【解析】 【详解】(1)根据动能定理有:2012eU mv = 解得:02eU v m=(2)a. 由(1)中电子速度表达式猜测,由于电子比荷q/m 极大,电子很容易加速到很大的速度,电子在板P 和Q 间运动的时间远小于交变电压变化的周期,故“可以认为每个电子在板P 和Q 间运动过程中,两板间的电压恒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