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人物摄影构图

浅谈人物摄影构图

浅谈人物摄影构图【摘要】在摄影艺术中,摄影构图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规律。

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不仅在进行画面布局的时候是十分讲究的,而且它也要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本论文通过景别在摄影中的运用技巧、特征,以及对照片风格的影响等方面做出了阐述。

或许有些人我们并没见过,但是我们总能通过照片形成对他们的性格认定。

有的人是我们家人,儿时的朋友,通过一张张照片,我们可以捕捉到当时的情景。

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人物的原因。

现在无论是书上还是网络上,谈人物摄影的数不胜数,而我所选人物,就是希望通过这次的搜集,整理中,将我对人物摄影的点滴所学记录下来。

【关键词】形式美构图、构图、人物摄影、特写、突出主体、形神兼备【正文】好的照片必须有一个主题——能表达普遍行寓意的主题;好的照片要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趣味中心——被摄主体上;好的照片必须画面简洁,也就是所摄入必要的内容,而排除火压缩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而现在所要谈的被摄主体,便是人。

人像可以分为两大类:肖像与抓拍人像。

无论被摄对象配合与否都可以拍摄到上述两类人像照片。

所以,被摄对象是否意识到正被拍摄或者是否与摄影师进行配合,并不是区分两者的唯一标准。

不管拍摄对象距离是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与你的关系是疏远还是亲近;无论是在摄影棚里拍摄还是在街头拍摄,无论被摄对象是你最爱的人还是偶尔路过的陌生人,你都要时刻记住有关构图的技术与技巧这些才是能够帮助你充分表达主题思想的最好办法。

下面就由我来谈一谈人物摄影构图。

第一部分:关于摄影构图的一些基本知识1、摄影构图的定义所谓“摄影构图”是人们根据成功摄影作品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实践经验进而上升而成的“理论”。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

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

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

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2、摄影构图的特点(一)、镜头性镜头是摄影重要的表现手段;正因为镜头的光学性能,使摄影构图形象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形象。

首先表现为镜头所“看见”的东西,都将被纳入画面。

在构图中需要什么有助于主题表现或构图构成的东西,只要不违背情理,都可以任意增添。

而摄影构图却没有这种可能。

当摄影进行构图时没有价值的部分、无益于表现主题的部分,需要进行处理时,只能利用客观景物相互遮蔽,或者是利用影调构成的手段,使其被淹没,或者将其排斥在画面之外。

(二)、现场性它是摄影手段所规定的,摄影构图必须面对客观对象。

摄影则只能在拍摄现场,面对对象进行构图创作。

摄影家面对对象按动快门,客观对象便一起进入镜头,完成形象描绘和画面构图。

已经拍摄完毕,形象就不能改动,如需改动,就要重拍。

(三)、摄影构图的时机、机遇与瞬间瞬间在摄影中表现有两层意思:一是曝光的瞬间,一是对象变化的瞬间。

瞬间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一刹那。

摄影构图的形象是被摄对象的时、空定格,是客观对象运动变化的某一个转瞬即逝的形象。

摄影艺术被称做是“瞬间的艺术”。

它所表现的瞬间较之绘画所表现的瞬间更为广泛,它能表现出人眼看到而不能感觉到的瞬间,能把人眼无法觉察的瞬间的美表现出来。

三、摄影构图的对象(一)主体主体是摄影最主要的拍摄对象,是构图的主要成分。

主体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画面所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

二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一幅画面要有明确的主体,没有明确主体的画面,将是失败的构图。

在取景构图时,要通过对各种被摄体的相互比较,找出最具特性、典型性的物体作为被摄主体。

主体的选择要符合构图简洁的原则。

(二)陪体陪体是画面中陪衬主题的景物或人物,是帮助主题揭示内容的成分,在构图中有均衡画面,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

陪体包括主体前面和后面的景物,在主体前面与照相机之间范围的陪体称为前景,主体后面的陪体称为背景,因此陪体是由前景和背景组成的。

陪体在构图中是不可缺少的画面组成部分,有助于说明主体所处的环境,并能与主体构成情节,加深人们对主体的认识和了解。

(三)环境环境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和空间是构成画面的主要因素。

环境的作用:烘托主体,帮助叙事,是表情表意的成分,它决定画面的构图形式。

(四)前景前景一般是指在主体的前方,最靠近镜头的景物,广义的讲最靠近镜头的都是前景。

它离照相机较近,在画面上成像较大。

前景在构图中的作用主要有:平衡、美化画面,增强空间感;交代环境,烘托气氛;产生透视,增强纵深感;产生对比和夸张效果;可以直接说明主题。

(五)背景背景是指主体后面的景物。

背景应使主体能从中分离出来。

在构图中要依据拍摄内容和拍摄要求合理地选择和布置背景。

第二部分:浅谈人物摄影构图一、人物摄影构图的方法(一)、平衡式构图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经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二)、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三)、变化式构图变化式构图故意将主体安排在某一角落或某一边,能给人一思考和遐想的空间,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这种构图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四)、对角线构图对角线形构图是最基本的经典构图方式之一,把主题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衬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画面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五)、交叉线构图景物呈交叉线结构,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画面以外。

前者有类似十字形构图的特点,后者有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六)、椭圆形构图椭圆形构图容易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

常用于表现不需要特别强调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者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七)、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八)、十字形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影调或色彩的变化呈正交十字形,能剩余较多的空间,因而能容纳较多的背景和衬体,使视线自然向十字交叉的部位集中。

多用于有稳定排列组合的物体,或者拍摄有规律的运动物体等。

(九)、水平线构图水平线式构图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

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阔无垠的草原等。

(10)、斜线式构图倾斜式构图分为立式倾斜和平式倾斜两种,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失衡、紧张、危险等场面。

也有的画面利用倾斜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向导作用。

(十一)、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十二)S型构图2、一些精彩的外国佳作人物构图的解析(一)、正面构图照相机的方位正对着被摄对象的正面拍摄,即产生正面构图效果。

这种构图形式在国画中称为正局(如下图所示)。

在人像摄影中,对于那些五官端正、面部结构正常的人物形象,可以采用正面的方位拍摄。

正面构图的形式能够塑造端正脸型的正面特征,通过眼睛的神情和面部的表情来揭示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

拍摄正面人物肖像,除了选择面部形象正常的被摄对象以外,还要注意处理好被摄对象的姿势和手势,使双手处于合理的位置。

在拍摄时要准确地抓取人物面部的细微表情,这种神情往往是通过眼神来传递和流露的。

二、侧面构图照相机的方位与被摄对象成90度角拍摄,即产生侧面构图效果。

这种构图形式在国画中称为偏局(如下图所示)。

在人像摄影中,运用侧面构图可以塑造被摄对象的侧面轮廓形状。

凡是侧面形象比较端正的人物,均可采用侧方位拍摄,表达其侧面的某些特征,表现侧面轮廓形象的健美或秀美。

拍摄侧面人物肖像,除了那些五官端正、侧面轮廓线条富于变化的人物之外,尚有少部分面部形象不够端正,或脸面左右存在某些缺陷的人物,可以运用侧面构图来掩饰有缺陷的部分,美化人物形象。

侧面角度较之正面角度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侧面垂直角度左右可有一些变化,以获得最能表现好对象侧面形象的拍摄位置。

运用侧面构图可以塑造被摄对象的侧面轮廓形状。

凡是侧面形象比较端正的人物,均可采用侧方位拍摄,表达其侧面的某些特征,表现侧面轮廓形象的健美或秀美。

拍摄侧面人物肖像,除了那些五官端正、侧面轮廓线条富于变化的人物之外,尚有少部分面部形象不够端正,或脸面左右存在某些缺陷的人物,可以运用侧面构图来掩饰有缺陷的部分,美化人物形象。

三、斜侧面构图照相机的方位处在被摄对象的正面至侧面之间的某点上拍摄,即产生斜侧面构图效果(如下图所示)。

运用斜侧方位拍摄,将画面中的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等配置适当,可以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增加景物的层次,使构图清新活泼,富有生气。

在某些情况下,把主要的被摄对象置于线条透视的会合处,虽然主体占据了较小的面积,并处于画面的深处成为一个“点”,但是观众的视线却能够随着透视的变化而落到这个“点”上,这种最引人注目的点,通常称为视点。

四、后侧面构图照相机的方位处于被摄对象的侧面至背面之间的某点上拍摄,即产生后侧面构图效果(如图所示)。

在人物肖像摄影中,有时为表现人物的背面和侧面的某些特征,常采用后侧方位来拍摄。

例如表现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头饰,运用后侧面构图形式,既可清楚地表达人物头部和背部的一些精美图案的色彩效果,又可看到人物侧面的基本形象。

照相机的方位处于被摄对象的侧面至背面之间的某点上拍摄,即产生后侧面构图效果(如图所示)。

后侧面构图,是表现被摄对象背面和侧面某些特征的一种构图形式。

它与斜侧面构图的拍摄方位正好相反,所类似的是同样表现了被摄对象的“两个面”,立体感较强,各类线条也与斜侧面构图一样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透视感。

这种构图形式大多用于表现人物的背部特征,或以人物后侧面作为前景来展示环境和背景特征。

五、背面构图照相机的方位处于被摄对象的正后方,对着被摄对象的背部拍摄,即产生背面构图效果(如下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