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有讲究教学方法的意识,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因此,教师在研究教的方法的同时,也要研究并教给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有:讲授、谈话、讲读、观察、参观、演示、实验、实习、练习、阅读指导、欣赏、复习等方法。
应根据学科、年级、教学目的的不同,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一、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它是教师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以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
讲授法有多种具体方式:
①讲述。
侧重在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得到感染。
在低年级,由于青年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较多采用讲述的方法。
在叙述某一问题的历史情况,某一发明、发现的过程或人物传记材料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如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介绍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历程,用讲述法比较合适。
②讲解。
主要是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则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和论证。
当演示和讲述,不足以说明事物内部结构或联系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讲解。
③讲演。
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这就是讲演。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中学的高年级。
用讲授法讲授,要获得好效果,必须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注意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抓住重点、难点和关健;
第二,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
第三,贯彻启发式教学精神,并教给学生听讲的方法。
要让学生明确,课堂的接受率是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业负担的关键,听课必须全神贯注,边听边记忆。
简略笔记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但是课堂笔记切忌只管抄不管听。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是否注意听和是否听懂的表情,以调整自己的讲解或讲演。
第四,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精讲,主要讲清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多练,对基本技能要求加以练习。
练习包括书面练习和上机操作练习。
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掌握教材,是教师较好运用讲授法的关键。
二、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启发,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是主导,教学过程要由教师来组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地理解、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加上教师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能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用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课,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这种教学方法再辅以演示、讨论和练习,会使整堂课生动活泼,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这才是教学艺术的核心。
为艺术而艺术,看上去轰轰烈烈,其实往往是表面的,不实在的。
与启发式教学法相反的是注入式教学法,俗称填鸭式教学法。
指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并强迫学生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
注入式教学,把学生当成瓶子,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决不能提倡。
值得指出,讲授法运用不适当,很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
不应因注入式简单、省事、少动脑而乐于注入式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知识性和应用性学科,乐得采用启发式教学。
三、演示法与实验法
教师陈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画图、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一起使用,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要重视陈示的适时性,结合演示进行讲解,演示的事物与教材要密切配合。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有些事物或过程,须用甚长的语言描述,可是,如果将实物一罢或者将过程一演示,就一目了然,而且加深印象。
比如介绍计算机配置、WPS 的编辑操作、表格修改、数据库、字根键盘等内容的讲解,采用实物、演示、挂图,都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演示和示范性实验,应选择那些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比语言表达更容易领会的过程及内容。
同一内容,多次演示是不必要的。
演示和实验要注意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比较法与比喻法
比较法是指对有差别的问题间加以比较的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
有些问题,不比较,不容易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差别,通过比较,才进一步认识,从而建立更正确的概念。
例如,对比下列两个求1+2+3+……+10 的BASIC程序
程序一:LET S=0 程序二:FOR I=1 TO 10
FOR I=1 TO
10 LET S=0
LET
S=S+I
LET S=S+I
NEXT
I
NEXT I
PRINT
S
PRINT S
END
END
显然,结果应该是55,可是程序二运行结果为10。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得出结论:要实现累加,必须将给累加器变量S赋初值的语句放在进入循环之前。
通过对比,学生提高了认识,加深了思维,克服了易犯的错误,提高了编程能力。
如上所述,有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比较,也有正确与正确之间的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应先建立正确的概念,然后再跟另一个概念比较,效果会更好些。
举一个例子:5.25英寸软盘缺口封住是只读不写,缺口打开是可读可写;3.5 英寸小窗口封住是可读可写,小窗口打开是只读不写。
如果把这四种情况连续叙述,学生容易混淆不清。
一经搞混,再纠正是很不容易的。
比喻法,借用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
例如,下面三重循环程序
FOR H=0 TO 23
FOR M=0 TO 59
FOR S=0 TO 59
PRINT H;":";M;":";S
NEXT S
NEXT M
NEXT H
END
其执行过程,用钟表一日的走时来比喻,帮助理解,起到深入浅出的作用。
再如,累加器、挑选最大数最小数,拿粉笔盒作比喻来讲解,效果也很好。
比喻的方法,能使抽象深奥的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理解新知识起着良好的作用。
不过,比喻要求恰当,不恰当的比喻容易扭曲概念,使概念迷惑不解。
对于比喻的形象和概念间若有较大差异不一一宜作比喻。
细小差异,必须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