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东方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建议O方正集团世界在变创新不变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四月目录第1章前言 (5)1.1 信息化现状分析 (5)1.2项目建设内容和目标 (6)1.3建设原则 (6)第2章系统实施要求 (8)2.1总体技术要求 (8)2.2系统总体框架 (9)2.2.1底层支撑平台 (9)2.2.2数据管理平台 (9)2.2.3应用支撑平台 (9)2.2.4数据应用平台............................................ 1.0.2.2.5应用门户................................................ 10..第3章系统功能分析 (11)3.1数据中心功能 .................................................. 1..1..3.1.1数据标准规范设计 ........................................... 1.1..3.2无锡东方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要求 (12)3.2.1企业管理 .................................................... 1.3..3.2.2人事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客户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项目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采购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6财务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327基础数据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3.3系统开发模型................................................. 22..3.4系统框架初步功能.............................................. 22.3.5办公界面功能.............................................. 22.. 第4章项目实施计划.. (24)第5章项目预算 (24)第1章前言为实现高度信息化,结合东方环境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际情况,东方环境计划启动“东方环境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通过该系统的建设,无锡东方环境将统一规划,为实现东方环境管理集约化、精细化、实时化、智能化提供支撑。
1.1信息化现状分析无锡东方环境信息化建设在同行业中稍显滞后,仅仅部署了基于CS的业务管理系统,且此管理系统仅仅为业务信息的录入,距离东方环境集约化、精细化、实时化、智能化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差距还很大。
如果公司内部使用的系统无统一规划建议,在系统运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问题:如形成一系列数据孤岛,内部没有统一的标准时各个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困难,对于再次利用数据形成了很大障碍;同时在用户体验上用户需要安装客户端系统;在分析经营数据或者业务报表的时候往往要手工从多个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无法实时看到业务数据。
这些问题领导对整个公司无法形成有效的全面监管,对于领导的决策无法提供快速有效的参考。
因此,无锡东方环境急需要建设“无锡东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东方环境的信息化门户,“无锡东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上报系统,能够通过“无锡东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上报到各个管理层;同时“无锡东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能够根据自身行政管理和业务运营的需要形成管理报表以方便各部门领导进行决策和分析。
1.2项目建设内容和目标“无锡东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将是东方环境信息管理支柱,应该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站在全局的角度实施部署,能够适应公司管理将来的变化需要。
总体目标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兼顾纵横需求,适当前瞻,建立一个完全新型的、高效的、服务型的企业管理。
实现各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无纸化,监管数字化,全面信息共享。
因此“无锡东方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如下:1、数据中心;2、管理信息支柱系统;3、办公中心;4、业务中心(包括企业管理、基础数据、客户单位管理、公司资质管理、项目管理、销售合同管理、采购合同管理、收款管理、付款管理、开票申请、成本发票、项目员工借款、费用报销申请以及统计报表。
其中企业管理子系统包括:部门管理、人员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安全);5、公司报表与决策分析系统;6、其它核心业务系统,工作流程系统、事实统计系统。
这些系统为公司的运营提供了支撑。
1.3建设原则系统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应用驱动、重点突破、立足现有、整合扩充”的基本原则进行。
在统一规划下,综合分析,全面布局,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实施方案,分步实施。
建立系统工程思想,采用信息工程方法和先进、成熟、稳定可靠的软件开发工具,以形势发展和用户需求为导向,边开发边完善原有系统,最终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性能优化、功能完整、高效、实用、安全和可靠的系统。
1)依托现有、改造提高网络基础建设依托于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构建全局系统的电子网络,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减少硬件投资。
2)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局系统统一的网络和应用体系,以最有效的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网络、设备、软件、信息等各种资源充分共享。
此外,须将服务器映射到外网以便给其他其他部门开放端口。
3)应用导向、讲求实效“无锡东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建设目的是应用,基础在网络,关键在软件。
因此要牢固树立“应用主导”的观念。
要根据应用需求确定建设规模和进度,硬件系统立足现有条件,以“满足当前,适当前瞻”为原则,对现有设备进行适当升级改造,不盲目追求高档次,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应全面考虑,整体设计,精益求精,追求可靠实用。
4)技术先进、简便有效系统建设需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在建设过程中要选择成熟、先进、可靠的技术,把高水平的应用软件编制技术和业务工作的严格程序和丰富内容结合起来,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使系统能够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人机交互的简便性,友好性和实用性。
第2章系统实施要求2.1总体技术要求优先采用面向服务的技术构架及平台思想,使用成熟技术,强调技术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保障系统的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开放性和统一性。
1、采用基于三层B/S/S体系结构的整体设计理念。
软件设计模块化、组件化,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充分考虑用户的扩充和业务的扩充,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既能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又能很好适应将来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2、支持多用户、多进程的并发访问和数据处理;3、采用图形化、图像化的友好人机界面,操作灵活方便;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涉及的人员基本信息和单位基本信息。
2.2系统总体框架2.2.1底层支撑平台支撑平台指的是基础硬件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是共享资源平台的基石。
城市 的数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以及信息中心的主机存储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组成了 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通信数据支撑平台。
2.2.2数据管理平台有了硬件的基础平台,采用通用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基础数据源, 可以逻辑集中、物理分布的部署的方式,内部其他资源数据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2.2.3应用支撑平台在基础数据库的支持下,采用成熟、先进的应用技术,抽象业务,构建面向 应用的支撑平台。
统一的标淮规范 気善的安全策略 1 @ 喜户 项目 =05 tm 信库 信麻 信阜库 信匪管理层 企业 1基础]客户单恒 应用 展 妇罩层应用支持平台包括:数据交换平台、流程控制平台、数据采集报送平台、报表分析平台。
224数据应用平台由于有了服务平台的支持,我们就可以在平台基础上,采用简单的业务建模、并辅以少量的开发,构建各种综合性的应用系统。
目前,按照东方环境需求,我们将建设如下应用:包括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和采购管理以及财务管理。
其中安全管理子系统包括:角色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安全。
2.2.5应用门户所有相关人员均通过WEB统一门户系统进行登录,实现系统单点登录,登录后通过业务流转系统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的切换第3章系统功能分析按照“无锡东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本期建设内容:数据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办公中心、业务中心(包括企业管理、人事管理、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和采购管理以及财务管理。
其中安全管理子系统包括:角色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安全)。
各部分功能如下:3.1数据中心功能“无锡东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将形成公司共享信息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存储该系统所有信息以上信息都能够为“无锡东方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所利用和调用。
通过数据分析和再利用辅助决策分析。
3.1.1数据标准规范设计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提交相应的规范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充分调研分析数据资源,结合现有的行业标准,确定系统的框架体系、要素的特征及层次关系、分类编码;分析、确定各类数据的结构。
确定《规范》的构成要素及结构框架,具体编写标准的各部分内容。
按照制定规范的程序组织讨论、审查与审批。
反复征求相关人员意见,进行多轮修改完善工作,直致符合要求,并报相关部门、领导验收、批准试行。
数据标准规范严格遵循一定的信息分类规则,采用标准的编写方法,信息分类就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的排列顺序,以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
信息编码就是将某些事物或概念赋予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这种符号就是代码,有时简称“码”。
顺序码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代码,它把顺序的自然数或字母赋予编码对象是一种特殊的顺序码,它将顺序码分为若干段(系列),并与编码对象的分段一一对应,赋予一定的顺序码。
层次码常用于线分类体系。
无论哪种代码都应具备以下六个特征:1)唯一性:即每一个编码对象仅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表示一个编码对象(事物或概念)。
2)合理性:代码结构要与分类体系相适应。
3)可扩充性:须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便以后不断扩充。
4)简单性:结构应尽量简单,代码长度尽量短一些。
5)适用性:要尽可能反映编码对象的特点,有助记忆,便于填写。
6)规范性:在一个代码标准中,代码的类型机构及编码格式必须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