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课外说明文阅读

初一课外说明文阅读

课外说明文阅读(一)昆虫对花的颜色也是有选择的。

比如蜜蜂就不太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蓝色。

更有趣的是有些花还选择昆虫。

例如金鱼草,它的花平时闭合着,等到它所喜爱的一种小蜂飞来的时候,花就立即开放了。

别的小昆虫来“叩门”,它理也不理。

还有待宵草,它的花到夜间才张开笑脸。

这时候,有一种白天躲在阴暗的地方的小蛾,就飞来帮它传送花粉。

夜间开的花,大多白色或黄色的,否则在黑暗中就不容易被昆虫发现。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对文中的两个“选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个“选择”的重点放在昆虫对花的选择上。

B.两个“选择”说明了昆虫选择花。

C.两个“选择”说明了昆虫和花互相选择。

重点放在昆虫对花的选择。

D.两个“选择”说明了昆虫和花互相选择,重点放在花对昆虫的选择。

3、金鱼草的“闭合”和“立即开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立即开放”和“理也不也理”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请就本文的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自主命题。

设计一道解答题并作答。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沧海桑田①中国古代有沧海变桑田之说,现代科学证明确有其事,而非出自杜撰。

②在距今数十万年、数百万年以前,即地质学家所说的地质时期,中国北方曾有许多大湖大海,后来湖海消失,化为陆地:例如新疆南部、西藏北部、青海西部,在地质时期即是大海,被称作古地中海,与现在欧洲、非洲的地中海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变成了陆地,又如,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西部,在地质时期是一个大湖,名叫古松辽大湖;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古松辽大湖消失,变成了松嫩平原。

③湖底海底的泥沙,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平坦的沙地和高大的沙丘。

有的沙丘自形成以来始终处于裸露状态,这就是现在所见的沙漠(如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

有些沙地被后来出现的黄土或土壤所覆盖,处于潜伏状态,人们是看不见的,中国北方的草原多半如此。

④秦汉以后,有大量的军队到北部边疆驻边,从事屯垦耕种:长期耕种,破坏了地壳黄土层或土壤层,使地下处于潜伏状态的粉沙暴露出来,在大风作用下,不断飞扬扩散,将附近的耕地、草场掩埋,甚至形成沙丘,被称作“人造沙漠”或沙漠化。

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沙漠,如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科尔沁沙漠、呼伦贝尔沙漠,都属于“人造沙漠”。

⑤古代人类文明之所以深陷沙漠之中,就是由于沙漠化的结果。

沧海变桑田,属于自然演变;桑田变沙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演变过程。

5.选出对本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 ) (2分)A.中国古代有沧海变桑田之说,现代科学证明确有其事。

B.说明沙地、沙丘的形成和什么是“人造沙漠”。

C.说明古代人类文明深陷沙漠之中的原因。

D.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沙漠,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演变过程。

6.第②段举哪两个例子说明“沧海变桑田”确有其事? (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③段说明湖底海底的泥沙形成沙丘、沙地后,处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状态。

(2分)8.中国北方草原变成“人造沙漠”的原因是什么?并说明其过程。

(2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提到了“沙漠化”,但没有说明如何治理,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写出三四种治理办法。

(3分)(三)海豚是鲸类的一种,生活在海洋中,体长二米多,体型像鱼。

它的游泳本领很高明,每小时能游五十三至一百公里,在水中可一口气潜入上千米的深海。

海豚的大脑是很发达的。

有人认为海豚比猿猴还要聪明。

有人将海豚与猴子放在一起训练,让它们学习开闭电源开关,猴子需训练二百次才学会,而海豚只需训练十五到二十次。

海豚与黑猩猩一起学会了一种游戏,黑猩猩中断十个月不玩就忘了,而海豚中断了两年,还记忆犹新。

海豚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与其它动物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它的大脑左、右两半部,可以交替工作和休息,因此它可以日夜睁眼游泳、捕食。

海豚的头部还有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定位机构。

因此,它能迅速准确地发现三公里外的物体,还能识别物体的大小、形状。

(8分)10.在文中用横线标出各段的中心句。

11.“每小时能游五十三至一百公里”具体说明了海豚______________,“在水中可一口气潜入上千米的深海”具体说明了海豚____________的特点。

12.第二段中用海豚和猴子学习开闭电源开关作比较,说明__________,用海豚和黑猩猩作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

13.第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四)①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钟,但它们都没有成为乐器,这是因为,这些钟的截面是正圆形的,声音持续时间太长。

唯独中国的编钟,它的截面像两片瓦合在一起,因为钟体扁圆,边角有棱,声音的衰减较快,所以能编列成组,作为旋律乐器使用。

②在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有65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

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它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的。

更神奇的是,每一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音恰好是三度的关系。

③曾侯乙墓编钟的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

④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⑤即使在今天,铸钟仍不是一件易事。

有的编钟形体很大,高度超过一米五,制造时需要用136块陶制的模子组合成一个铸模,灌注摄氏近一千度的铜水才能得到。

从出土的编钟来看,它们音调准确,纹饰极为精细,这说明商周时期对青铜模具的制造技术运用得极为熟练。

⑥编钟在铸造时,除了考虑钟的美观,还要注意它的声学特点。

这种被称为“枚”的突出,就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还能加快声音的衰减。

⑦青铜是一种合金,主要成分是铜,又加进了少量的锡和铅,各种金属成分的微妙的比例变化,对钟的声学性能、机械性能有重大的影响。

青铜中锡含量的增加,能提高青铜的硬度。

但含量过多,青铜就会变脆,不耐敲击。

铜中加铅,可降低熔点,增加青铜熔铸时的流动性,还可以减弱因加锡导致的脆性,使所铸的钟耐击经用。

但是,含铅量过高,钟的音色又会干涩无韵。

而曾侯乙编钟里,铜、锡、铅的含量达到了最合理的比例,可见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合金成分与乐钟性能的关系有精确的认识,正因为如此,铸出的钟才音色优美,经久耐用。

⑧曾侯乙编钟在一个钟上能敲出两个准确的音乐,这一现象一度使人感到惊奇和困惑。

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能发双音的机制在于它的合瓦形状。

当敲击钟的正面时,侧面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面时,正面的振幅为零。

这样双音共存一体,又不会互相干扰。

⑨也许是过于复杂的缘故,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

今天,人们借助现代科学的手段,才得以了解编钟的奥秘,领略古人智慧的光辉。

14、给本文加一个适当的标题,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15、第②段空白处应填的成语是,第⑤段空白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2分)16、曾侯乙墓编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请概括四个最典型的特点,写在下面横线上。

(4分)17、综合全文看,影响编钟发声和音色的两个关键因素是。

(2分)18、第⑤段使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19、第②段说“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第⑤段却说“这说明商周时期对青铜模具的制造技术运用得极为熟练”,这两个时间是不是前后矛盾?请说明理由。

(3分)20、从本文说明的内容看,“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请说出你的见解。

(2分)(五)①不同的颜色,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现代化生产中,应用颜色的心理效应的规律来设计工作环境,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而且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事故。

②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色彩可以氛围“暖色”与“冷色”。

一般来说,红、黄、橙等颜色能使人产生暖的感觉,故称之为暖色;青、蓝、绿等颜色,能产生冷的感觉,称之为冷色。

③有一间办公室的墙壁原来的黄褐色的,后来改刷成了蓝色,到冬天时,女职员们总是抱怨今年冬天比去年冬天冷。

其实,室内是正常温度21摄氏度。

经理发现问题的症结后,又把墙壁刷成黄色,于是,女职员们又说天气不冷了。

④根据这个效应,工作场所如果气温较高,宜多布置冷色;但若偏冷,则应换上暖色,在心理上调节人的温觉。

⑤颜色又有“轻色”与“重色”之分。

白色、浅灰色、浅黄色等使人产生轻的感觉,称为“轻色”。

黑色、深灰色等使人产生重的感觉,称为“重色”。

国外一家公司的经理发现,工人们在搬运黑色箱子的时候。

经常抱怨这些箱子太重,于是,他让人把箱子改刷成浅灰色,工人就觉得轻了许多。

根据这个效应,工厂把需要搬运的货物刷成“轻色”,而一些不能搬动的机床、机座等则刷成“重色”,以给人坚实牢固之感。

⑥专家们还发现,一些色彩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的提神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作用,因此,前者(兴奋色)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后者(镇静色)则能使工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⑦不同的色彩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浅蓝色、浅黄色、乳白色能使人感到房间宽大,棕褐色能给人空间缩小的感觉,在一间较宽大空荡的厂房里漆上棕色,会使人产生收缩之感,厂房看起来舒服些。

⑧巧妙地发挥色彩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西方有一位艺术家在参观一间工厂后,自告奋勇为该厂设计了一套色彩布置蓝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