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森林和中国森林分布状况

世界森林和中国森林分布状况


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景。因而,森林类型和树种非常复杂。

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过熟林比重大。面积占90%以上,蓄积量比重超过95%。

单位面积蓄积量很高。川西高山峡谷林区,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80立方米/公顷,
西藏波密岗乡一片200年生的云杉林,平均胸径达92厘米,树高57米,蓄积量达1950立
业局分布。其次,陕、甘的陇东地区
(小陇山、子午岭),陕西黄龙山、
桥山,山西的管涔山、太岳山、吕梁
山、五台山、关帝山、中条山等为次
生林区。


• 本地区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地区,黄土高原为我 国最大、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防止水土流失,保水保 土为该地区发展林业的重点任务,也是为本地区脱贫致富 创造良好的条件。蒙新高原是我国干草原和荒漠区,风沙 危害尤为严重,每年沙漠化面积以千万亩速度扩大,因此, 防风固沙是这里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解放后,尤其是七 十年代以来,营造各种防护林近亿亩,基本上控制了蒙新 地区的风沙危害;平原地区基本实现了林网、林带的保护; 部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进行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水 土流失的面积有所缩小,灾情减轻。
。还应结合名胜古迹发展风景林和森林公园。
(五)西北和华北西部地区

本区包括的范围有山西、陕西、甘
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自治
区的中、西部。

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基本指标:

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秦岭南坡(汉中、甘肃白龙江流域)、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东南
部等。这里为原始林区,并有国有林
(五)全球森林的三分之一用于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生产

用于生产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的森林比重大于50%的国家和地区全
球有43个,有些国家如克罗地亚、芬兰、法国、希腊和爱尔兰的比重
超过90%。有22个国家和地区将30%以上的森林指定用于生物多样性
保护,有些国家如留尼汪、中非共和国、新加坡、塔吉克斯坦和新西
兰指定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森林比重大于70%。全球指定用于水土
方米/公顷。藏东南察隅地区,130年生的云南松蓄积量高达990立方米/公顷。

森林枯损严重。由于这里成、过熟林比重高,森林自然枯损严重,有人估测:西南
林区每年自然枯损量达3000万立方米以上。

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比较低。多数地区的森林处在自生自灭状态,毁林开荒、森林火
灾十分严重,生活用材量也很大。云南省每年因开荒、火灾、生产和生活用材达2000
(二)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西藏)

主要林区处在横断山脉,既受太平洋的影响又受印度洋的影响。多数山脉和水系为
南北走向,海洋湿润气团可以从山谷由南至北深入到较远的地方,西边的山坡上分布着
茂密的森林,构成了西南地区林业的主体。这里山体在30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在千
米以上。地带性是这里最明显的特征。几个热量带、森林带同处在一座山上,出现“一
而 有 林 地 面 积 占 45 % , 蓄 积
量占65%。

• 南方地区森林资源集约经营水
平高,林木品种多、生长迅速, 为东北地区林木生长速度的2~3
倍。例如杉木,材质优良,生长 迅速,一般20~30年生的林地, 每公顷达150立方米,中心产区的 速生丰产地15~20年生的杉木林 地,每公顷可达150立方米。30~ 35年的马尾松林,每公顷蓄积量 可达150立方米。
(六)每年近百分之四的森林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

全球每年平均有1.04亿公顷的森林受到林火、有害生物(包括病
虫害)以及干旱、风雪、冰和洪水等气候事件影响,其中受森林病虫
害和林火影响的面积较大,分别占65.3%和26.7%。受灾害影响森林
面积的83.5%集中分布在美国(23.5%)、加拿大(15.6%)、印度(
万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木材产量所消耗资源的1/5,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 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的高山 峡谷地区。其范围有7500万公顷,有林地面积达1700万公顷, 森林蓄积量达31亿立方米。

处于高山峡谷地区的森林资源,起着极好的涵养水源,保
持水土的作用。所以部分森林已划入了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
有62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
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
及、利比亚、毛利塔尼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
0.5%。
(二)多数国家的森林以公有林为主

全球84.4%的森林是公有林(指林地所有权,包括
国有和集体),13.2%的森林是私有林。《2005年全球
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涉及的229个国家和地区中,74%
。多数国家森林每公顷蓄积不足全球平均
水平,包括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
比亚、泰国、希腊和西班牙等在内的47
个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不足50立
方米,有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
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也门低于10立方米
。森林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中,刚
果民主共和国森林每公顷蓄积较高,为
230.8立方米,巴西、美国、加拿大、俄
• 本地区包括浙江、安徽、江 西、福建、湖北、湖南、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和 贵 州 等 10 省区。南方地区是我国自然 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历来 林业发达的地区,人工林占 有很高的比重。山区的农民 有经营林业的习惯。

南方森林资源的分布比
较均匀。武夷山系和南岭山
系较为集中,两个山系的面
积 占 南 方 地 区 总 面 积 的 22 % ,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年全球森林面 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30.3%,人均森 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 况看,森林资源呈现如下特征: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

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
今后除保证一定规模的防护林和特用林外,积极发展用材
林和经济林,特别是亚热带和热带的经济林。

西南地区木材生产较为困难,采伐率低,基本建设投资效
果低。今后的用材林源在地区上有所转移,向交通条件较好,
海拔较低的山区发展。如四川从川西高山峡谷向四川盆地周围
山区,云南省将用材林基地移至滇中和滇东南。
(三)南方地区
体系之中。

除高山峡谷原始林区外,还有很多森林资源分布在四川盆
地周围山区和云南中部、南部、东南部。

西南地区发展森林资源的潜力很大。本地区林业有地的利
用率仅为4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里发展林业条件较
全国其他地方优越得多。例如:土地面积丰富、自然条件复杂
而且有些地区的条件比较好,林木生长快。

83.1%和72.0%,美国的私有林在森林面积中的比重较
大,为57.6%。
(三)世界各国森林每公顷蓄积差距大

世界上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森
林每公顷蓄积大于全球平均水平(110立
方米/公顷),其中14个国家和地区森林
每公顷蓄积超过200立方米,瑞士、奥地
利和法属圭亚那地区高于300立方米,分
别为368立方米、300立方米和350立方米
世界森林和中国森林分布状况
土地二班 梁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改善人类居住环 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 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 公约的重要内容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 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 的广泛关•注。
• 东北林区的资源危机:林业用地面积不
断缩小,黑龙江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10万公顷; 吉林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4万公顷;可采伐的成、 过熟林蓄积量下降更快。有1/3林业局的资源已经 基本枯竭,没有天然原始林可采,靠摘山帽和间 伐次生林、人工林生产木材;1/3的林业局勉强能 维持生产到2005~2010年;只有1/3的企业能维 持正常轮伐生产。林区木材径级和质量普遍下降。 红松和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等珍贵树种 的比重下降过快。如牡丹江林区的红松面积比重 不足5%,蓄积量不足1%,从而已失去“红松故 乡”的称号。
、巴西(12.1%)、加拿大(7.8%)、美国(7.7%)、
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
(3.4%)、印度尼西亚(2.2%)、秘鲁(1.7%)和印
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
球的50%以上。有10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
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
顷)、中国(707.4万公顷)、俄罗斯联邦(591万公顷)和蒙古(
279.8万公顷),这些国家合计占全球的90.8%。
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区)分布及特点
(一)东北地区

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哲
里木三盟和赤峰市。

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保持的森林面积比重为9.3%,其中有31个国家的比重超过30%,有些
国家如肯尼亚、利比亚、科威特、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90%以
上的森林用于水土保持。全球指定用于提供休闲、旅游、教育及宗教
场所等社会服务的占3.7%,有些国家如塞拉利昂、亚美尼亚、德国和
巴西指定用于提供社会服务的森林比重超过20%,德国达42.3%。

南方地区也是我国最大的经
济林和竹林基地。如湘、鄂、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