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冷与空气调节》习题集答案一、填空1.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2.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同一温度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质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
,3.相对湿度反映了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分量接近饱和的程度,亦称(饱和度)。
4.湿空气的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只与空气温度有关的(显)热,另一部分是表示在温度不变时,水分汽化所吸收的气化热,称为(潜)热。
5.隔热壁的(传热)系数K,是指车内外温度相差一度时,在1小时内,通过1 ㎡隔热表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6.热量从隔热壁一侧的空气中传至另一侧的空气中,其传热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表面吸热、(结构)透热和表面放热。
7.对于多层不均匀的隔热壁当其中有一小部分的隔热性能较其它部分差得很多,那么隔热壁的总传热量就会大大提高,这个部分就称为(热桥)。
8.湿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含量和空气(温度)有关。
9.防止水蒸气渗透而在内部出现凝结水的最好办法是在隔热壁内外两侧安置(两层)可靠的隔气层。
10.用一定的方法使某物体或空间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使其维持在某一范围内,这个过程称为(制冷)。
11.在车辆上,如果要使易腐货物或客室中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必须不断地将易腐货物或客室中的(热量)转移到周围环境(介质)中去。
12.在同一压力下,不同的液体蒸发温度不同,所吸收的气化(潜热)也不同。
13.蒸汽压缩制冷机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个部件组成。
( 1 页 )14.制冷剂在封闭的制冷系统中要经历(压缩),(冷凝),(节流),(蒸发)等四个热力过程才完成一次制冷循环。
15.在制冷循环中,压缩机要消耗一定的(功),才能将低温物体放出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的环境介质中去,以达到制冷的目的。
16.压缩机和膨胀阀把整个循环分成高压和低压两部分,高压为(冷凝)压力,低压为(蒸发)压力。
17.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总是(小于)逆卡诺循环系数。
18.对于不同温度区间工作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只能用循环(效率)来评价。
19过冷度越大,节流损失越(小)。
·20.制冷剂流至膨胀阀前一般有一定的(过冷度)。
21.在吸气过热时,过热度越大,冷凝器的热负荷增加越(多)。
22.事实上,为了保证制冷装置的压缩机运转安全,总是使压缩机的吸热有一定的(过热度)。
23.在制冷系统中,将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连续不断地转移到环境介质中去的工作物质称为(制冷剂)。
24.氟里昂的缺点之一是单位容积制冷量较(小),因而制冷剂循环量(大)。
25.半导体制冷是通过半导体(热电)元件来实现的。
26.双级压缩制冷机采用的(制冷剂)不同,(中间)冷却方式也不同。
27.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素衍生物的(总称)。
28.(冰盐)混合物在铁路上被广泛地采用来作为冰箱冷藏车的冷源。
29.车辆制冷装置几乎都采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30.(半封闭)式压缩机在车辆上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31.输气系数反映了压缩机气缸工作容积的有效利用程度,也称为(容积效率)。
32.·压缩机的理论功率与轴功率之比称为压缩机的(总效率)。
33.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是由一对互相啮合的螺杆转子的(旋转)来实现对制冷剂蒸气的压缩和输送的。
(2页)34.在螺杆式压缩机中广泛采用(滑阀)调节机构,以实现能量的调节和卸载启动。
35.冷凝器是使制冷剂将(热量)放给冷却介质的换热设备。
36.制冷机的蒸发器按其被冷却介质的特性,可分为冷却(液体)载冷剂的蒸发器及冷却(空气)的蒸发器两大类o37.汽液分离器的(容积)要足够大,使在恶劣的工况,返回压缩机的液体量也不要过大。
38.在制冷系统中,能够按一定需要向蒸发器中供应液体制冷剂的设备,总称为(流量)控制设备。
39.热力膨胀阀按平衡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平衡式和(外)平衡式两种。
40.车辆制冷机自动调节的重点是车内(温度)。
二、名词解释1.饱和空气:干空气和饱含水蒸气的混合物称为饱和空气。
2.未饱和空气:干空气和过热水蒸气的混合物称为过饱和空气。
3.热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4.制冷:用一定的方法使某物体或空间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且使其维持在某一范围内,这个过程称为制冷。
5.蒸发温度:在一定压力下,液体达到沸点的温度叫蒸发温度。
6.单位质量制冷量:每公斤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所吸收的热量称为单位质量制冷量。
7.单位容积制冷量:指吸气状态时的每一立方米制冷剂蒸气在蒸发器中所能制得的冷量。
8.单位理论功:压缩机每输送一公斤制冷剂所消耗的功称为单位理论功。
9.单位冷凝热量:循环的每公斤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剂中放出的热量称为单位凝热量。
10.制冷系数: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与所消耗的单位理论功之比。
11.过冷液体:当冷凝剂在冷凝器中被冷凝成液体后,如果液体继续向外放热,制冷剂的温度就会低于饱和温度(对应于冷凝压力的冷凝温度),低于饱和温度的制冷剂液体称为过冷液体。
12.过冷度:饱和温度与过冷液体温度差称为过冷度。
13.沿程阻力:由于空气和管壁间的摩擦以及空气和空气内部的摩擦而造成的阻力称为沿程阻力。
(3页)14.工况调节:人为改变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和风道特性曲线从而改变通风量的过程称为工况调节。
15.气流组织:对室内气流流动和分布的控制被称为气流组织。
16.诱导比:诱导器的诱导比是指二次风量与一次风量之比。
n =V2/V117.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将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连续不断地转移到环境介质(空气或水)中去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
18.含湿量:随一公斤干空气同时存在的水蒸气质量,称为湿空气的含湿量(g)。
19.绝对湿度: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20.相对湿度:一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同一温度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质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
21.单位指示功:压缩机每公斤制冷剂蒸气所消耗的功称为单位指示功。
22.压缩机的机械效率:压缩机的指标功与轴功率之比称为压缩机的机械效率。
23.压缩机的指示效率:压缩机的理论功率与指示功率之比称为压缩机的指示效率。
24.压缩机的总效率:压缩机的理论功率与轴功率之比称为压缩机的总效率。
25.自由射流: 26.露点温度:指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时,降温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27.非等温射流:射流和周围空气温度不相等。
这种射流叫非等温射流。
28.热泵:从外界低温空气中将热量“泵”入室内的装置通常称为“热泵”。
三、判断题1.隔热壁内部结露,主要是由于车内外水蒸气的压力差和隔热壁的渗透性造成的。
(√)2.在隔热壁内外两侧安置两层可靠隔气层可在任何季节、任何蒸气流向情况下防止蒸气渗透而内部凝结。
(√)3.在同一压力下,不同的液体蒸发温度虽然不同,所吸收的汽化潜热却是相同的。
(×)4.制冷剂的气化潜热越大,单位质量制冷量越小o(×)5.单位容积制冷量只与制冷剂种类有关。
(×)(4 页)6.循环的单位理论功应是常量。
(×)7.每公斤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出的热量应等于它在蒸发器中所吸收的热量。
(√)8.蒸气压缩制冷机的循环制冷系数大于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
(×)9.过冷度越大,节流损失越大。
(×)l0.蒸气压缩制冷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减小,单位实际压缩功也减小。
(×) 11,压缩机的总效率等于机械效率与指示效率的乘积。
(√)12,螺杆压缩机即使有少量的液体吸入也不会发生“液击”现象。
(√ )13.螺杆压缩机在变工况—下工作的适应性较差。
(√ )14,车辆用制冷设备只采用风冷冷凝器o(√ )15,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产生和输出冷量的设备。
(√ )16,某些制冷机可省略贮液盛。
(√ )17,过滤器是用来吸附制冷剂中的水分的。
(×) ·18.干燥器是用来消除制冷剂中的机械杂质的o(×)19,设置汽液分离器可以避免制冷压缩机吸入液体制冷剂。
(√)20,回热管器可以使液体过冷。
(√)21.热力膨胀阀的作用就是利用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蒸气的过热度来调节制冷剂流量。
(×)22.热力膨胀阀的调节方法属于比例调节。
(√)23,当蒸发器的进出口压差较大时,应采用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24,感温包不能安装在容易积液的吸气管处o(√)25.调整膨胀阀时,应在压缩机吸气截止阀上装一只低压表,以观察蒸发压力的变化情况。
(√)26,调粘膨胀阀时,白霜或凝露结至吸气管道上可认为蒸发压力正常。
(√)27.电热膨胀阀能做到无过热调节。
(√)28,使用毛细管节流装置后,压缩机停车后高低压侧的压力容易平衡。
(√)(5页)29.毛细管的主要缺点是供液量不能随工况变动而调节o(√)30.毛细管入口部分是否装设过滤网无关紧要o(×)31.热力膨胀阀可以控制室内温度或冷库温度o(× )32.压力控制器的作用是当压缩机曲吸撩气压力超出其正常工作压力范围时,切断电源使压缩机停车。
(√)33.舒适空调与精密空调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是相同的o(√)34.客车空调的通风系统一般指自然通风o (×)35.空气在通过空气冷却器冷却后应进行减湿处理o(×)36.集中式空调装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运用中,如其中一台机组发生故障损坏,其他机组仍将继续工作。
(× )37.客车空调装置中只有通风系统不分季节长期运转o(√)38.通风量是根据冬季的工况条件计算的o(× )39.热泵的工作循环就是制冷循环。
( √ )40.诱导器混合箱的作用是使一次风与被诱入的二次风混合o( √ )四、简答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热桥”及“穿透热桥”?答:对于多层不均匀的隔热壁,当其中有一小部分的隔热性能较其他部分的隔热性能差很多,那么隔热壁的总传热量就会大大提高,这个部分就称为“热桥”,例如车体中的钢骨架部分。
当构成“热桥”的金属物体穿过隔热壁时,这种“热桥”则称为“穿透热桥”,如洗脸盆的排水管就属于这一类。
2.为了避免内壁面产生凝结水,可采取哪些措施?答:(1)为了避角内壁面产生凝结水,可采取如下措施:如果车内湿度正常,则应设法提高隔热壁的内部热阻RD,(减小K值),或设法减小内表面的对流热阻(提高αB),以提高内壁面的温度t2,例如增加车内空气流速。
(2)如果车内空气湿度很大时,采用上述办法是无效的。
这时,应该在内壁面增加防水层,以免水分渗入隔热壁内部。
至于隔热壁内部结露,主要是由于车内外水蒸气的压力差和隔热壁的渗透性造成的。
3.车辆制冷从原理上可归结为那几种?答:两种。
(1)利用液体气化,固体融化与升华的相变过程要吸收气化热,融化热与升华热的特性来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