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采底标高 (m) 1808
地下涌水量(m3/d)
水均衡法
“大井法 ”
796.16
616.3
大气降水迳流量(m3/d)
采场内
采场外集雨面积内
年均 1509
最大 68312
年均 9694
含水层厚 度 (m)
98.8 134 116.4
单位涌水量q (L/s·m)
0.0235 0.0184 0.02095
t=5110d 。
流量(m3/d) 采场外集雨面积内
最大 438726
总涌水量(m3/d)
平均涌水量(m3/d)
水均衡法
年均 11999
最大 507834
“大井法”
年均 11706
最大 507541
年均
最大
11852.5 507687.5
误差(%) 年均
涌水量 0.012
误差(%) 最大
涌水量 0.00029
Q2= MRL
3t
Q3=1 AF T
Q地 =Q1+Q2+Q3
Q4=
“承压转无压”法
涌水量 Q地
(m3/d)
采场内大气 降水迳流量
Q4 (m3/d)
采场外集雨 面积坡流量
Q5 (m3/d)
年均
最大
年均
最大
总涌水量(m3/d)
年均
最大
502.99
1509.36 68312.26 9693.63 438726 11705.98 507541
渗透系数
K (m/d) 0.0213 0.0127 0.017
影响半径
R (m) 56.48 79.53 68.005
富水性 评价
备注
弱 抽水试验
பைடு நூலகம்
弱 抽水试验
弱
-
总涌水量 Q
(m3/d)
最大
备注
507834.23
地下水位 标高: 1941.21m
; 时间: T=365d;
Q=Q1+Q2+Q3+Q4+Q5
(m)
采场内
Q4max (m3/d)
采场外集雨 面积内 Q5max (m3/d)
总涌水量 Q
(m3/d)
年均
501927 1509.36
0.75
9693.63 0.1361 68312.26 438726
11999
Q4= AW T
Q5=2 AF T
Q4max=aW Q5max=φ 2aF
Q=Q1+Q2+Q3+Q4+Q5
6K (2H M )M lgQ=R0 r0
0.19138
Q=Q地+Q4+Q5
孔号
ZK1506 ZK2707
平均
降深 (m)
55.5 72 63.75
采场内大气降水迳流量
面积
W (m2)
迳流量
Q4 (m3/d)
采场外集雨面积坡流量
最大降雨迳流量
地表
迳流 系数 φ2
迳流量
Q5 (m3/d)
最大日降 水量 a
场外影响半径内地下水静储量
采场
周长 L
(m)
涌水量
Q2 (m3/d)
采场外集水面积内地下迳流量
地下
迳流 系数
φ
面积
F (m2)
涌水量
Q3 (m3/d)
地下水 涌水量
Q地 (m3/d)
采场内大气降水迳流量
年降 水量
A (m)
3889
2.57
0.06 4298073 775.49
796.16
1.0976
1808 111.41 计算公式
含水层厚度 M
(m)
引用半径γ 0 (m)
渗透系数 K
(m/d)
“承压转无压”法
20.488
262.3150612
M=H×含水率;
r0=
F'
;R=10S K
R0=γ 0+R
0.017
引用 影响半径
R0 (m) 407.58
1.366K (2H M )M lgQ=R0 r0
采 底 标 高
(m)
露采场地下水静储量
给
疏干
水
体积
度
V
μ (m3)
涌水量 Q1
(m3/d)
含水带厚 度 M
(m)
采场外影响半径内地下水静储量
影响 半径
R (m)
1808 0.0087 15187804
18.10
24.497
68.005
计算
μQ1=V
Q2=
公式
t
采 底 标
高 (m)
水位降深 S=H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