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摘要]: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个性化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他对理想形象的执着追求上. 本文主要结合《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这一人物来分析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关键词]:海明威桑地亚哥硬汉形象
正文: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上个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也是第六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4年)的美国人。
他一方面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化的风格。
海明威的一生既丰富多彩又富有传奇性,无论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还是在他奋力拼搏的写作生涯中,都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他既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又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人们评价他是一个站着写作的硬汉。
海明威富有传奇的一生使他在读者心中一直是一个矗立不倒的硬汉子形象,他的英雄品格使无数读者敬仰,他是一个永远活在读者心中的英雄。
海名威的个性化集中地体现在他对理想形象的执着的追求上。
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是:“勇气是海明威的主题,是使人敢于接受考验的支柱,勇气能使人坚强起来,去迎接那看起来难以应付的现实,勇气能令人敢于呵退大难临头的死神”。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几乎一致的表现出这种惨烈的悲壮———不服命运的
摆布,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斗争,这就是海明威式的硬汉品格。
海明威硬汉性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逐步成熟的过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以一个完美的形象呈现于读者的面前。
从《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巴恩斯,到《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再到《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直到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海明威才真正找到了他生命中的最爱,完成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形象的塑造。
无论是海明威还是桑地亚哥,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出超越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具有硬汉应有的一切品质。
在海明威的创作生涯中,年轻时的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勇士,反映的是年轻的海明威的朝气和一往无前的进取心,而晚年的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则是饱经沧桑,屡受挫折但又不甘失败的精神上的胜利者。
这在他晚年的小说《老人与海》中尤为突出。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就是老渔夫桑地亚哥的做人准则和风度。
文中描写的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一种意义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
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读完《老人与海》,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硬汉”以坚强的意
志与凶恶的敌手进行一场孤独的抗争。
老渔夫桑地亚哥84天一无所获,但他并不畏惧强敌,不抱怨命运,始终为制服对手而顽强坚持着。
他还要再出海打鱼,他必须证明自己是有技能和勇气的。
第85天,他终于侥幸捕获到一条1500磅的马林鱼,从与大鱼周旋,到驱赶凶恶的鲨鱼,他的整个奋斗过程都处于个人单独承受外界冲击的状态。
他进行着无望的搏斗,直到精疲力竭,一败涂地了,最后只能带着一副空空如也的鱼的骨架返回港口。
也许老渔夫一无所获,但他却获得战胜强敌的胜利。
正是在这个艰苦而孤独的奋斗过程中,才使得老渔夫的形象更加感人。
固然老人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我们在他的身上却看到美好和崇高的东西,因为他并没有被鲨鱼的强大所吓倒。
在这场不可避免的失败中,他表现出了人的崇高的尊严和对前途的乐观态度。
桑地亚哥决不是悲观绝望的和使人意志消沉的人物,而是一个刚毅坚强、崇高的人物形象,是海明威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不畏艰难、挫折、甚至诽谤攻击,勇敢地探索前进的化身。
在整个与强大对手斗争的过程中,老渔夫的“硬汉”形象鲜明而突出。
这个“硬汉”是海明威人格理想的体现,又是人类与大自然顽强斗争的象征,代表着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
他的这种“硬汉”的意志力反衬出那些迷惘彷徨的人的人生境界的狭小。
但是,海明威通过这些故事,也在试图告诉我们:个人在同外界强大势力的斗争中仍然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
要事先做好失败的打算,有了最坏的设想以后,遇到任何困难挫折似乎都是在预料之中
的,一点也不意外,这样才不至于乱了方寸。
遇到险境时,只有镇定自若的人才显得有风度,有人格的魅力。
环境越恶劣,主人公越顽强,强烈的反差似乎越有震撼力,也许海明威追求的就是这种效果,他在作品中的很多地方有意营造这种氛围。
《老人与海》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是作家创作的一个总结。
老人的硬汉子形象具有浓厚的哲理性意义和象征意义,因而也使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在美国文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大海、鲨鱼都象征着某种东西,超出了本身原来的含义。
这种含蓄的表达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
事实上,海明威崇尚的是牺牲也要牺牲得壮烈,死也要死得干净利索,这样才显得悲壮。
这跟中国的俗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有点异曲同工的味道。
当然,毁灭主人公的力量通常都非常强大,主人公和这些力量作斗争时明显处于劣势,但他毫不畏惧,顽强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当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苦难的时候,也该想想那在大海上孤独地与强敌战斗的“硬汉”。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可战胜。
作者最终怎样呢?“当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他认为的‘硬汉子’形象时,结束自己生命的欲望变得日益强烈。
”
于是他想到了以自杀的方式来维护自己那种“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男子汉的“尊严”。
1961年7月,海明威因无法忍受晚年才思枯竭和疾病的折磨给他带来的痛苦,于是他把猎
枪伸进嘴里,然后扣动了扳机。
在这里,海明威就把猎枪当成是一个“男子汉”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象征。
所以,海明威的自杀,既让人们震惊,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也许在某些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具有“硬汉子”性格的自杀方式。
可以说,“硬汉子”性格成就了海明威,但也毁灭了海明威。
“硬汉子”性格是一种完美的性格,可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者的目标,如果为了追求这种完美就轻易毁灭生命,这等于对生命的一种漠视。
我们要辨证地看待“硬汉子”性格,赞美“硬汉子”形象可取,然而,要是将“硬汉子”形象发挥到极致,最后没有退路时,想到毁灭自己,这其实是对困难和恶劣环境的一种逃避,是最需要值得商榷和警醒的一种人生态度。
生命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应该轻易毁灭自己。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真正的硬汉应该具有韧性的品格,而不单单只具有刚性的品格。
作为一篇激励几代人奋斗不息的文学作品,其中折射出的哲理值得每个人深思.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很希望学生能够从海明威充满魅力的文字中获取拼搏人生,战胜人生的力量。
要知道这一代整天沉浸在网络,电视,潮流中的孩子们,在内心深处是脆弱孤独且无助的,应让他们在感悟作者塑造的真实形象中去塑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2790)。